学术投稿

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王颖;刘莹;李荣昌

关键词:气管插管, 呼吸道并发症, 麻醉复苏期
摘要:目的:研究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215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该组病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气管插管全麻病患中,66例病患发生了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无一例病患死亡,10例病患出现肺部感染,15例病患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20例病患出现舌根后坠,8例病患呕吐引起误吸,1例病患出现呼吸遗忘,12例病患呼吸道堆积分泌物,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从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方式出发猜想中医药标准化的方向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但因为许多原因这项活动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从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特点中提出了对这些原因和标准化未来的方向的几点猜想。

    作者:翟秀珍;闫柄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疗效。方法对18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和6-12个月﹚将患者分为4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患者的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个月组的患者其上肢、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P﹤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5);6-12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提高(P ﹤0.5)。结论全面系统的作业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患者。

    作者:熊国芳;不艾尔;李金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癌症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及心理护理

    目的:对老年癌症病人抑郁进行社会支持相关调查结果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癌症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抑郁与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抑郁量表分值0-5分20例(20%),6-10分26例(26%),11-19分20例(20%),20-29分32例(32%),≧30分2例(2%),相比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明显较高。结论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十分高,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于癌症和抑郁的关系以及产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的认知度,确保对患者的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舒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性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结核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明显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临床效果,能充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慢性支气管炎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有着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选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油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治疗前后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基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体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2%(P<0.05);且眼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疗效明显较高,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眼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文文;毕华婷;李爱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雨花台区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目的:通过慢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方法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2013版)的要求,针对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逐步规范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结论通过实现社区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识,能体现政府对百姓的关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作者:徐翠林;曹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梅毒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神经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对照组行头孢曲松钠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9.78,P<0.05)。结论青霉素是当前神经梅毒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化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86.7%,远高于对照组的51.7%,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孟祥达;冯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的意义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意义。方法选取社区医疗机构自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3例采取了全科护理干预,研究组43例则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科护理后,护理总体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均较研究效果显著,(p<0.05)。结论进行社区全科护理,不但能够提高对患者护理质量,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士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头疼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针对中医治疗100例头疼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因头疼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案。经过2个疗程,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随访1年。结果1年没复发者占71人,疼痛次数明显减少者21人,复发者8人。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张成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疗效探索分析

    目的: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站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戊己泻心汤进行联合治疗,两组都治疗一个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9%);比较两组的胃镜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闵希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病人分别通过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磁共振分型以及 OCSP 分型的符合率有差异,P <0.05。结论依据临床病人的临床特征迅速区分OCSP四个亚型,此方法不但简单,而且临床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永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致命伤的法医学检验及伤后行为能力分析

    在因损伤而导致死亡的命案或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明确致命伤、确定死因、推断案件性质等等是法医通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检案实践中,有时会见到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如颅脑、心脏、大血管等在遭受了致命性损伤后,仍作出某些有意识的行为,所以,充分认识、正确分析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有助于分析和重建损伤发生的过程,为解决现场中的疑点和判明案件性质提供依据。

    作者:郑雷;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应用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PDCA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心绞痛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语言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肢体功能、社会功能等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护理不仅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继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7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治价值

    目的:对7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治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取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用于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具有良好效果,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单百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olles骨折传统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治疗的346例col es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骨折的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一次复位成功335例,两次复位成功11例,95%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结论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吕书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知识教育。实验组除给予对照组措施外。还对其心理、饮食、运动和并发症等方面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措施,对每位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实施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糖控制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段如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6月份收治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HP根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较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理想,复发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郭继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X线造影和MR腮腺管水成像在干燥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探究 X线造影和MR腮腺管水成像在干燥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临床确诊的SS老年患者63例,同时行X线和MRI平扫,并对比其特征以及诊断结果。结果 MR腮腺管水成像和 X线造影检测疾病的准确度分别是93.65%、74.60%,两种结果差异显著(P <0.05),X 线造影:33例患者末梢导管呈不同程度扩张,10例患者末梢导管减少边缘粗糙,4例只看到主导管显影;MR腮腺管水成像:48例腮腺主导管管腔未见扩张且边缘光滑,7例末梢导管和分支导管呈融合状态,4例腮腺主导管边缘毛糙,管腔明显增粗。结论 MR腮腺管水成像检测SS相比X线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形态及信号特征,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宋亭亭;陈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