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瑜鹏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合理均衡膳食, 合格率, 营养性疾病, 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龄儿童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本次调查分析选择本市5所幼儿园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研究对象。在这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以1年为限。对比合理营养配餐推行前后,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合理营养配餐推广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率由原来的80.00%上升到现在的91.09%;身高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0.58%上升到现在的93.14%;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下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能够提高儿童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根管充填不严密、超充、遗漏根管、器械断入等是牙体牙髓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普通口内牙片摄影常因采用的是角平分线投照原理,往往使图像相互重叠,不能清晰显示牙根走向、细小根管弯曲程度,对临床医生有误导作用,致使根管治疗后仍有症状。造成根管充填不严、超充、遗漏根管。

    作者:司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胶体果胶铋不同剂型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和胶囊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和HP根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和HP根除率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较胶体果胶铋胶囊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振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我院病理科开展的体会

    目的: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我院病理科开展的体会。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67例病例进行免疫标记,标本来均来源于我院病理科并对标记结果分类分析。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其它系统肿瘤性病变,在鉴别助诊上、治疗方案的指导上、愈后评估上,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斌;杨勇;赵玲玲;张宝莉;唐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7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1140份,采用悬浮法进行检测。质量控制方法:每日从中抽取5份采用悬浮法检测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使用瑞氏染色镜检测涂片,如果发现可疑淋球菌则加用革兰染色进行复检。另外,每月不定期对生理盐水质量进行抽查。结果瑞氏法质量控制结果:在2013年1月至7月,只有4月和6月的线索细胞符合率在80%以下,认定为质量不合格,而其他月份的各项检测项目均合格;滴虫的平均符合率高,线索细胞的平均符合率低。生理盐水抽查结果:生理盐水质量合格。结论采用瑞氏法复检阴道分泌物能够提高阴道分泌物的检验质量。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本院确诊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组干预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见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推广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7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信封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治疗,另35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以及转外科手术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辉;陈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冬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治疗非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总结二者间异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胸痛、湿罗音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易误诊,因此需加强患者临床表现观察、重视患者各类症状表现,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茹先古丽·艾依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脂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剂量为10mg,对照组使用剂量为40mg。本研究选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并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所减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4-12周,在12周时患者的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低值。辛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但FMD 变化值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之间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辛伐他汀的剂量变化对血管内皮功能间无明显关系。在剂量增加的同时,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的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总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长期进行此类治疗能实现调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目的,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48例的临床思路探究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48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炎琥宁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35/4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明显差异。结论针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在治疗期间选择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炎琥宁治疗,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贾鹏;吕巍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骨折治疗护理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骨折治疗护理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30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30例患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素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体弱多病患儿7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捏脊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后一年内的生病次数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一年内的生病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对小儿实施捏脊疗法,可有效改善其体制,增强免疫力,从而减少生病次数,利于小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哈斯叶提·艾麦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一例截瘫合并IV期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IV期褥疮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对一例截瘫合并IV期重度褥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103天治疗患者褥疮痊愈,无感染和坏死发生。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是治疗IV期重度褥疮的有效措施。优点是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保持有效、持续负压引流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作者:孙江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用于麻醉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将静脉留置针运用在麻醉药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观察其可行性。方法抽取2015年麻醉科接收的6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组,A组、B组以及C 组各20例,对A组20例受试者使用1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药剂量,对B组20例受试者使用2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药剂量,对C组20例受试者使用3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剂量;在为A组、B组以及C组受试者完成静脉给药之后,为三组受试者留置针并采取血液样本;在为受试者采集血液过程中,使用法斯特表进行计时,并根据受试者的采集血量,计算出采集血液的速率。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受试者的平均采血速率为(1.2±0.6)毫升每秒;三组受试者中,无1例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无1例受试者出现静脉炎。结论在麻醉新药的I期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中,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采集血样,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顾增浪;陈中洪;毛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5年7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8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运动疗法、营养管理、疾病分期管理、寻求医疗帮助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社交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预防急性加重掌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敏;柴玉丽;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米诺环素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效果,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2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为97.73%,对照组为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痤疮中采用米诺环素治疗,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宗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留置PICC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留置PICC 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 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护理组,另取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留置 PICC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留置 PICC 护理,护理组给予留置PICC 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6.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4.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发生感染的原因与置管操作不当、免疫力下降、导管移行或自我防护不当等有关。结论对留置 PICC 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留置 PICC 发生感染的概率,减轻因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小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大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甘露醇治疗后都具有明显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可有效治疗脑出血疾病,而小剂量使用能更有利于抑制血肿扩大。

    作者:吕栋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洮南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我市与省 CDC合作开展麻疹监测项目以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麻疹监测系统比较灵敏,2009———201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9例,确诊病例74例;报告发病率为1.28-15.12/10万,确诊发病率在0-12.55/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发为主兼有局部小爆发,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加强免疫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