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洮南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分析

王忠洋

关键词:麻疹, 监测系统, 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与省 CDC合作开展麻疹监测项目以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麻疹监测系统比较灵敏,2009———201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9例,确诊病例74例;报告发病率为1.28-15.12/10万,确诊发病率在0-12.55/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发为主兼有局部小爆发,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加强免疫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知识教育。实验组除给予对照组措施外。还对其心理、饮食、运动和并发症等方面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措施,对每位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实施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糖控制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段如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患者采取低位直肠癌造瘘术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低位直肠癌造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由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较明显。结论通过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及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莉;杜励;贾蓉;袁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生素D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维生素 D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5.7%( p<0.05);观察组患儿肺外并发症消失时间以及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 D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

    作者:孙恭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详细资料调查及全面检查,并给予相应血糖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特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78例患者无明显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有典型症状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为多,其中以高血压概率高,其次为冠心病,同时合并其他多种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心血管疾病多,其中合并高血压概率高,并发症发生与血糖、体重控制不佳,血脂发生异常及老年患者年龄增大等有关,结合患者病情及时给予降糖治疗、饮食及运动等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病情及并发症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作者:孙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对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得出优的提取参数。方法多糖的提取研究法为各水平重复试验10次方差分析法,即 L9(34)正交试验,进行超声提取,多糖具体含量测定应用的是蒽酮硫酸法。结果超声提取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的佳工艺标准是提取温度、时间分别是80e、1h,超神功率为300W,且料液比1:10。结论针对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应用超声提取工艺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多糖提取得率为5.96%,效果大大优于原有提取途径,应用价值较高,应得到普遍推广。

    作者:郑胜宇;陈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小儿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家长自主参与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护理、中医针灸、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对家长每周进行4-6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治疗90d后,2组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使家长乐于参与家庭康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余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单排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冠状位平扫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应用价值,为儿科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先后接受单排螺旋 CT冠状位平扫、支气管检查后确诊,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单排螺旋 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准确率为98.00%,与支气管镜金标准的诊断结果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X2=0.37,P>0.05);受检患儿中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7例属于气管隆突上异物,双侧支气管异物3例,主要为植物型异物(43例)和动物型异物(7例)。结论利用单排螺旋 CT 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冠状位扫描,能够清楚诊断出异物的存在部位、形态大小等,诊断准确性高,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的意义及价值。

    作者:刘伯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患儿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儿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急,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季,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肌痛,稍有活动,疼痛增加,并且儿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指标显著上升。经过综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可正常活动,没有出现后遗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肌肉炎症,起病急,临床症状为患儿下肢疼痛,且多为小腿双侧疼痛,患儿体内CPK指标会显著上升,采取综合治疗法,让患儿静卧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方式,能使患儿恢复健康。

    作者:魏永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以及管理措施

    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合理应用和对应管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西药药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应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药剂科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应用对应管理措施后(2012年2月———2015年10月)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观察组。对比起实际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药方中合理用药率为70.0%,观察组药方合理用药率为9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药剂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声誉,要注重西药合理应用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西药用药制度,提升临床西药药剂的合理用药水准。

    作者:刘风珍;孙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产妇1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模式,实验组产妇给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让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依努尔·木汗;孔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15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33.33%,总有效69例,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治愈12例,治愈率15.38%,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57.9%,两组反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得到迅速改善,疗程缩短,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瑞梅;包新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高脂血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汀口服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TC、TG、LDL -C 下降程度及HDL-C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性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项目如功能训练、推拿、手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经颅磁治疗,1次/d,30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1h/次,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儿智力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显效20例,有效8例,进步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提高脑瘫患儿智力康复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英;郭鑫;娄元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与MRI诊断分级研究

    近年来,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为常见的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关节镜与MRI诊断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诊断分级,对临床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详细情况如下。

    作者:杨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脑瘫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小儿脑瘫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瘫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0%,高于对照组(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丙种球蛋治疗脑瘫合并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马茜;常小维;郎婧;袁记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

    目的:探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包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5000份标本中,不同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9%,其中 BV为17%,霉菌性阴道炎为19%,滴虫性阴道炎为1%;在BV 诊断中,该法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符合率为89%。结论联合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诊断 BV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该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芝光;黄仕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

    目的:通过对于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的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修复的方案,并对这100例老年人的进行治疗。结果在这100例患者中,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为39例,占总数39%,其中女患者为15例,占39%;男患者为24例,占61%。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为61例,占总数的61%,其中女患者为34例,占56%;男患者为27例,占44%。 P <0.05,符合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结果统计,对于老年人的口腔修复,活动义齿的修复的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晨峰血压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此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我院接受治疗的晨峰血压正常者5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患者的血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和动态血压指数,并分析各炎症因子和晨峰血压状况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包含 MIF、MCP -1、TNF -α、hs -CRP 各项指数,两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峰血压除与体重、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传统因素有关之外,还与血浆 TNF-α、MCP-1、hs-CRP、MIF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清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从而分析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结果导致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非透析因素,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营养知识,导致患者自身身体状态不佳以及出现心理因素等;二是透析因素,由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丢失营养素与透析不充分性等原因,终导致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据SGA评分调查显示,20例患者中,4例患者中营养良好,1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6例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有利用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纠正患者的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