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吕栋梁

关键词:脑出血, 甘露醇, 不同剂量,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小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大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甘露醇治疗后都具有明显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可有效治疗脑出血疾病,而小剂量使用能更有利于抑制血肿扩大。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手足口病胸部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的427例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可无阳性征象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两肺呈渗出样改变或小叶性肺炎表现,也可表现为肺水肿及肺出血改变。结论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情有一定相关性,认真分析胸部影像学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狄奇;王书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DWI)在小肝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目的: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观察该38例肝癌患者,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通过对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成像,提供关于组织微观空间组成变化的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的小肝癌位于肝硬化背景上,硬化再生结节中水分子的扩散度是该结节是否恶性变的一个标志。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中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比较理想,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1.2%和82.9%,优于常规磁共振的形态学成像检查的67.6%和61%。在肝癌患者的应用中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欣贺;杨红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0例康复科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结合艾灸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为患者减少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王改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各50例。观察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1秒率(FEV1/FVC)后均有效改善,但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对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王明兰;李琳;张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膳食营养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四个从轻到重的病理阶段。目前NAFLD已成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要病因,部分还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某些还与肝脏肿瘤有关。 NAFLD 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也是本病研究的热点,但几乎都停留在假说阶段。1998年Day和James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已成为解释该病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初次打击主要指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二次打击主要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 NASH。若 NASH持续存在,发生炎症2坏死循环,便进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 NAFLD常见的原发病为高血脂、肥胖和2型DM。

    作者:戴永利;武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500例新生儿,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初筛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初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耳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利于及早发现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有利于及早给予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治疗。

    作者:魏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胃肠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讨腹腔镜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集的胃肠手术病例中选取84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于腹腔镜技术下实施手术,评估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日相比对照组均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的对比,观察组平均(42.8±11.3)mL,显著比对照组的(105.6±23.9) mL有所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两组均可见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发生率占2.4%,显著比对照组的16.7%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腹腔镜技术下实施胃肠手术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臧家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一例截瘫合并IV期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IV期褥疮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对一例截瘫合并IV期重度褥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103天治疗患者褥疮痊愈,无感染和坏死发生。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是治疗IV期重度褥疮的有效措施。优点是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保持有效、持续负压引流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作者:孙江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颈小细胞癌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该患者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多月并出现下腹疼痛1周于2015年5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妇科查体: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无异味,无异常分泌物,粘膜无充血,宫颈质硬、脆、触诊时极易出血,遂活检6块组织送病理。

    作者:成兰云;杨峰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的具体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以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对症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方案。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雾化吸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操作简单,保障老年人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作者:邓海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定期体检的180例0-36个月的健康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喂养行为,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婴幼儿的喂养行为以及体格生长变化情况。结果年龄在6-24月龄是儿童喂养问题发生的高峰期;A组、B组以及 C组婴幼儿在经过综合干预后儿童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干预婴幼儿(P<0.05),且与D组儿童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问题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因此实施合理的临床早期评估及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婴幼儿生长发育偏离状况的发生。

    作者:田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尾号作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意义显著。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溶栓治疗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启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患者肉芽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通过对影响气管插管患者肉芽肿形成因素的分析,来降低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通过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加强人工气道管理,正确吸痰,采取防止返流和误吸措施之后,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继续进行机械通气的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护理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降低对黏膜的损坏,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肠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将参加符合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取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均为55例患者,对照组为患者提供传统的治疗形式,研究组则使用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94.5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8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隋媛;罗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例临床护理

    目的: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3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稳定和控制患者的心率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丹;陈霄;周君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芪丹消朦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丹消朦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芪丹消朦方中药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芪丹消朦方治疗NPDR 疗效确切。

    作者:黄琼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研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4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入住我院治疗的22例患者手术方法和处理过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因手术出血行子宫切除,其余21例患者手术成功保留子宫。产后出血16例,产前出血6例,手术出血900-1100ml,平均出血(2600±456)ml。3例患者因胎盘侵入膀胱,行膀胱部分切除和修补。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结扎双侧子宫卵巢动脉交通支、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能有效减少产后大出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子宫,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张丽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情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情景教学使护生将书本理论知识快速而生动地体现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护生的急救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2]。2014年我科开展了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腔镜在宫腔因素不孕不育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宫腔因素不孕不育诊治中宫腔镜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宫腔内因素不孕不育者行宫腔镜检查结果中抽取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5例宫腔粘连、13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异物残留、10例输卵管近端阻塞、8例子宫畸形、2例正常宫腔。结论宫腔镜在宫腔内疾患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点,如准确、直观、简便,可在镜下同时开展简单的手术,费用低,效果佳,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age+异体骨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Cage +同种异体骨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这两种术式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对4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两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A组22例病人选择行Cage +同种异体骨植入术,B组20例病人行取自体髂骨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椎间高度、JOA评分、症状改善率、融合率情况并分析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A组在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A组患者较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症状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 <0.01)。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髂骨相比,Cage +同种异体骨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满意,且创伤更小,没有取髂骨带来的疼痛和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

    作者:陈星;孔维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