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ge+异体骨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陈星;孔维军

关键词:CagE, 同种异体骨, 自体髂骨, 颈椎间盘突出
摘要:目的:探讨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Cage +同种异体骨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这两种术式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对4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两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A组22例病人选择行Cage +同种异体骨植入术,B组20例病人行取自体髂骨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椎间高度、JOA评分、症状改善率、融合率情况并分析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A组在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A组患者较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症状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P <0.01)。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髂骨相比,Cage +同种异体骨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满意,且创伤更小,没有取髂骨带来的疼痛和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优良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血压及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切口妊娠因吸宫导致大出血的紧急处理

    研究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瘢痕子宫切口妊娠B超未提前发现时人工流产的所致大出血佳紧急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周边乡镇医院转入的及我院人工流产时导致大出血的有剖宫产史的患者25例为第一组,领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周边乡镇医院转入的及我院人工流产时导致大出血的有剖宫产史的患者25例为第二组,均经B超诊断为切口妊娠,第一组立即给予球囊40ml压迫,止血后再行 MTX单次肌肉注射(必要时宫腔镜下局部注射)+米非司酮口服杀胚胎治疗,当血HCG低于1000IU/L时,B超提示切口处妊娠组织血流不丰富时,行B超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再次给予宫内球囊压迫子宫下段预防出血,24小时候取出球囊,如果血 HCG 较高、B超提示血流丰富则需先行球囊压迫后转入上级医院行介入治疗。第二组采用常规的促宫缩、止血、输血等对症处理,如果仍有阴道流血则采取手术切除妊娠组织甚至切除子宫。结果人工流产时导致大出血经B超诊断为切口妊娠的患者。25例经宫内球囊压迫患者中23例治愈,2例压迫后B超发现瘢痕处有破裂,而中转开腹修复,而另外25例患者中,仅5例保守治疗患者脱离危险,另外20例均手术修复(其中3例子宫切除)。结论术前未诊断明确的切口妊娠人工流产后所致的大出血,应立即球囊压迫宫腔,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

    作者:许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

    目前丙泊酚的麻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清除迅速等优点。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泊酚能够刺激产生内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同时能避免诱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并且具有神经保护、止吐、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丙泊酚这些除了麻醉外的作用将来可能会使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作者:刘子勇;刘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选取80例接受PICC置管中恶性肿瘤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行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穿刺点出血、导管渗液、穿刺点红肿、CRB-SI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例数。结论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晓红;刘兆坤;尹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外营养支持性治疗在小儿迁延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肠外营养支持性治疗在小儿迁延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性治疗,连续治疗14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止泻效果及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经治疗14d后,观察组止泻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P <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的TP、ALB、Hb及PAB未见异常改变,而对照组各营养指标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 IgM、IgA、IgG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肠外营养支持性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并维持正常免疫反应,进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旭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3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该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70例,该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更高。结论 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6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自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腹泻新生儿13例,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其中检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例。有腹泻患儿住院期间对其他患儿也进行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有10例第一次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结果阴性,第二次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结果阳性,系院内感染所致。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单独病室隔离,严格落实隔离措施。结果实施院感预防措施前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严格落实院感预防措施后无院感发生。结论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和空气传播,通过早期主动筛查,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在新生儿病室内传播,减少院感发生率。

    作者:王江燕;施源;黄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水囊联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水囊联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水囊联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引产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的118例孕妇放入水囊至取出水囊后,宫颈成熟度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升高,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水囊联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法简单、安全,能大力减少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7眼)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列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研究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佳视力,观察患者患眼前房深度与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50例(57)患者视力与前房深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时间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正相关(P<0.05);共12例(21.1%)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优,且时间越久恢复效果越好。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手段能有效防治手术并发症。

    作者:冯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利弊与时机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利弊与时机。方法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4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临床资料,总结在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利弊。结果4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后,成功与呼吸机脱离40例(83.33%),平均带机7.5±3.5天,8例病死。治疗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PH 值,PaCO2,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具有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作功、缓解呼吸肌疲劳之利,也有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之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膈肌损伤的风险。

    作者:徐海洲;千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8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分析抗菌药物 ADR 发生的原因,以减少 ADR 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单位辖区内监测站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集到的8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89例抗菌药物ADR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 ADR的事件居首位。结论开展 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药理知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掌握 ADR 处理流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淑梅;刘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疗效探索分析

    目的: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站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戊己泻心汤进行联合治疗,两组都治疗一个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9%);比较两组的胃镜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闵希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在手术室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有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需要手术患者共9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4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创建和谐的护理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梁立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序贯性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高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性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作者:葛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后循环梗死患者的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语言障碍(60例,占比为60%),肢体无力(55例,占比为55%),头晕眩晕(35例,占比为35%),饮水呛咳(30例,占比为30%),呕吐(26例,占比为26%),意识障碍(20例,占比为20%),吞咽困难(15例,占比为15%),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复视、肢体麻木、视觉障碍、耳鸣、面部麻木等等。一共有100例病患,单病灶病例数为79例,占比为79%;多病灶病例数为21例,占比为21%。结论 POCI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言语不清、颅神经麻痹及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意识障碍不再认为是后循环常见临床表现。具有定位价值的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影像学表现上脑桥多见。

    作者:刘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40例改进组患者与40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改进组患者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改进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组,且改进组患者护理质量与常规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保证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较为广泛。

    作者:荆冬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析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站自愿进行药物流产的1125例早期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评价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妇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囊大小、子宫位置、停经时间的差异导致流产结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年龄在34岁以下、无剖宫产史、孕囊直径≤2cm、子宫前倾及水平位、且停经在40天以下早期妊娠女性使用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更高,更适宜进行药物流产。

    作者:董改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拟祛疣1号治疗反复发作尖锐湿疣1例

    经临床观察发现,CO2激光、液氮冷冻等物理祛疣方法复发率极高,此病例应用自拟祛疣1号可显著改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王和平;宋豆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影响

    目的:分析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纳入研究。根据接受的健康干预模式不同,所有入组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干预,对照组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愈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后,血清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IFN -γ、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创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清创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平均数、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创面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超声清创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创面细菌或异物清除度,增强创面愈合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