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涛
目的:对血清 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单纯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作为试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三组受试者分别展开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试验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血清C肽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试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表现为试验组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李承芬;余征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92例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绞痛患者9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3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27例,满意率为59%,较满意为16例,较满意率为35%,不满意为3例,不满意率6%;对照组满意21例,满意为45%,较满意为15例,较满意率为33%,不满意为10例,不满意率22%。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使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得到系统、正确的护理指导,帮患者改善病情,改变患者的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玉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课有效增强护理人员自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申晓银;屈磊;高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宫旁胎囊型包块4例,CDFI显示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高速低阻血流。附件区显示衰减型包块15例,混合型包块43例,CDFI显示肿块周围多为丰富的短弧或条状多彩血流信号。58例显示盆或腹腔积液。结论对于临床上怀疑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建议常规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作者:高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观察进针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者患者给予综合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荣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这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患者的四肢,其细胞的形态多样,主要有棱形、透明、小痣样以及上皮样等多种细胞,细胞的排列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束状、巢状等。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以及组织结构都有多样性的特点,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因此在进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时要进行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
作者:高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头分析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6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颈椎病可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王贵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院内机动护士的培养与管理,在面对突发事件及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医院护理部可直接调动机动护士库,护士迅速到位给予支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但保证了护理安全,同时还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院内全员选拔,组建机动护士库,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管理,定期考核并组织模拟演练。结论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调配,机动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作者:张新晶;王晓宇;刘芳;冯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调查表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5月32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试验组责任护士使用健康教育调查表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调查表内容顺序进行宣教及签字回收,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李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浅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论与实践,提倡小剂量化疗联合中医治疗,在杀伤骨髓癌细胞的同时,结合益气解毒、补肾活血中药,使病情相对稳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治法、中西医结合等角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探讨。
作者:李雪妮;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多功能清创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超声清创和高压清洗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我科2015年收治的50例慢性创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和高压清洗方法进行治疗与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冲洗方法对创面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经过处理后的状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清洗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的身体及心理反应较对照组更为舒适。结论超声清创与高压清洗并配以恰当的护理在治疗慢性创面中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局部的状况,减轻患者疼痛感,可在临床和实践与推广。
作者:王春玲;张景华;井维斌;翟明翠;田枫;刘振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正确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发生的8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报告为调查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用药类型、用药剂量及途径、不良反应病症等进行分析与统计,总结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80例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在至22-91岁之间,不良反应主要为心律失常及其它系统功能损坏。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医院应高度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合理、正确用药以防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魏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合理应用和对应管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西药药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应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管理措施。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药剂科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应用对应管理措施后(2012年2月———2015年10月)西药药剂处方200张为观察组。对比起实际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药方中合理用药率为70.0%,观察组药方合理用药率为9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药剂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声誉,要注重西药合理应用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西药用药制度,提升临床西药药剂的合理用药水准。
作者:刘风珍;孙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血液灌流在抢救重度药物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院进行急诊抢救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抢救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常规内科抢救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血液灌流加血液净化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35%,对照组治愈率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65%,对照组死亡率为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中采取急诊血液灌流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水痘肺炎(PVP)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VP的影像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9例PVP的CT或胸片表现均表现有两肺或一侧肺散在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影,边界模糊,两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大。结论两肺散在小结节,边界模糊,是儿童PVP特征性表现。
作者:徐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动脉瘤患者有1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患者16例,动脉瘤部分闭塞10例,动脉瘤破裂9例。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了手术的关键,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雾化后吸痰与机械振动排痰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中的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68例婴幼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观察小儿排痰效果及疗效,是否出现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可以更好地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并发症,排痰机在排痰的同时还可以松弛患儿紧张的肌肉,制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使患儿有轻松舒适的感觉,患儿依从性较好,适合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飞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接受修复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修复手术治疗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在3个月-3年的戴用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有75.0%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感到满意,有16.7%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比较满意,有8.3%的患者对修复效果不满意。结论精确的临床诊断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是改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欣;姚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在临床小儿区域的麻醉操作中使用芬太尼与氯胺酮的效果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进入本院并接受术前麻醉的94例患儿。将以上患儿分作对照、研究两组,各47例,对照组向本组患儿施行氯胺酮单药麻醉,研究组向本组患儿施行芬太尼、氯胺酮双药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成效。结果经分析,研究组47例患儿中,SBP、SpO2、HR、RR、DBP等各指标变化情况都优越于对照组的47例患儿,即研究组的生命体征状态更为稳定,组间的比较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所用氯胺酮的平均值是(55.17±9.97)mg/kg,芬太尼的平均值是(20.38±8.74)μg/kg,患儿苏醒平均时长是(10.39±5.17)min;对照组所用氯胺酮的平均值是(168.46±31.17)mg/kg,患儿苏醒平均时长是(33.74±9.49)min。两组比较,所得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芬太尼+氯胺酮共同运用于小儿临床区域麻醉当中,可将患儿生命指标的变动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且麻醉药物的用量较少,患儿能在较短时间得以苏醒,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国华;陈中洪;顾增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原因。方法孝昌县卫计局、孝昌县人民医院对该院急诊科及120接诊的意外原因造成死亡的0-18岁未成年人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015年我院急诊科,120及儿科共接诊未成年人病例170659人次,死亡107人,其中意外死亡共103例,占总死亡人数的96.26%。结论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学校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和社会都应该积极配合,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张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