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2例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

赵玉霜

关键词:护理干预, 反流性食管炎
摘要:目的:92例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绞痛患者9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3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程度的情况等方面来看,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27例,满意率为59%,较满意为16例,较满意率为35%,不满意为3例,不满意率6%;对照组满意21例,满意为45%,较满意为15例,较满意率为33%,不满意为10例,不满意率22%。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使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得到系统、正确的护理指导,帮患者改善病情,改变患者的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35例可疑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空腹、胃内冲水的状态下行16排螺旋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经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12例恶性肿瘤,其中包括9例胃肿瘤患者(5例患者局部胃壁增厚,2例胃内出现肿块,2例患者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以上患者,6例侵犯周围临近器官,1例向肝脏转移,2例向腹膜后以及脾门淋巴结转移;发现6例良性肿瘤,其中包括2例十二指肠降段肿块,3例十二指肠肿瘤,1例十二指肠升段肠壁肿块。12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确诊为胃肠道肿瘤的有9例,分别为胃肌腺瘤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胃腺癌4例。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病症,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作者:王洁;王森;许之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6月份收治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HP根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较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理想,复发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郭继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并存肠结核麦克尔憩室穿孔1例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而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外科所见的肠结核多为因病变引起肠狭窄、炎性肿块和肠穿孔而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本例患者急性阑尾炎合并肠结核肠狭窄伴发麦克尔憩室穿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徐景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市进行输血治疗的50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 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能够极大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能降低输血过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鞠久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目的:为了探究焦虑抑郁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病理现象的基本作用要素,从而提出相关改善患者病理特征的措施和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之间到我院精神内科就诊的患者58例,采取焦虑、抑郁两套调查问卷,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在征询患者同意的条件下,组织调查问卷,对于表达出现困难的一些患者,采取对其家人进行调查相关问题。之后利用spss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要素。结果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8例患者有一半以上都是属于假性焦虑、抑郁病症,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是正真出现了焦虑、抑郁病症;焦虑和抑郁病症与学历、年纪呈现正态关联,性患者的比例都比男性要高很多。结论心理介入的互动,现代音乐治疗方式,社区治疗模式等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实现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袁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心绞痛症状改善优良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好,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血压及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究儿童保健干预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干预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婴儿,以婴儿的来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保健、综合性儿童保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的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语言行为、适应性、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行为的评分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贫血、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降低,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艺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护理

    目的:了解髌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和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昌宁县中医医院为例,对30例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痊愈出院29例,手术治愈成功率达96.67%。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可提高髌骨骨折术后治愈率和有效控制并发症,对促进康复作用明显。

    作者:沈桂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妇女保健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讨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越来越高,其基础的社区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使得现阶段人们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让人们就医难等医疗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不仅在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同时也加大了绿色食品的提倡力度,由此可见,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来越高。因此,本文针对社区妇女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其管理模式的建议。

    作者:叶道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与研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以该院收治6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治疗意愿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观察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观察组椎体(前缘高32.01±4.32,后凸角5.23±3.08);对照组椎体(前缘高22.28±4.02,后凸角17.61±2.88),两组椎体平均高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根据患者不同骨折情况采取不同手术,两组有效疗效比较(观察组96.67%,对照组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先应防止漏诊和延迟诊断。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骨折情况(骨折位置、类型与损伤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行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陈建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临床上医生申请实行 TEG 检测的住院患者60例,同时对患者采取传统凝血项检测,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论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芦漾;李孟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剖析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50例,患牙有106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患者的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分析该种牙体修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在本次研究的106颗患牙中,优秀96颗,良好6颗,差4颗,成功率为96.23%。术后随访3年,第一年:成功率为93.40%;第二年:成功率为90.57%;第三年:成功率为88.6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前牙修复时,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修复体和原牙之间实现较好的咬合功能,同时,也具有美观的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清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析肺结核咳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肺结核咳血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肺结核咳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 SAS评分、SDS 评分等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肺结核咳血患者临床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牟亚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价值评述

    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无1例患者死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挽救患者性命,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国际、国内无特效药治疗的疾病,长期迁延不愈给病人的精神、家庭、经济等带来很大压力,直接威胁病人的心身健康,使部分病人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1]。为此我科对120例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见表1。

    作者:赵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情况与伴随疾病的预防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与伴随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高血压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周边无高血压病居民80名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50岁以下、50至60岁、60岁至70岁、70岁以上四个阶段患者的人数及血压值进行分析,的对两组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预防措施。结果50至60岁阶段、60至70岁阶段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观察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且会伴随其他疾病,在诊治时,临床上应该加强宣传,把高血压及伴随疾病的预防措施告知老年人,降低老年高血压及伴随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杨华志;王东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天门市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方法对辖区内市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采样监测与调查。结果显示对消毒灭菌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落实、消毒灭菌观念淡薄、缺乏消毒隔离的相关知识以及就医环境简陋等问题,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罗后涌;黄汉华;胡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 LVEF、LVDd、心率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36/4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经典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选择。

    作者:韩贤珍;崔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对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后3d,患者的眼压下降至(15.7±3.5)mmHg,术后3个月,患者的眼压下降至(11.2±2.9)mmHg,两组数据均低于手术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能够不仅改善患者的视力,而且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何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