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8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

严璐

关键词: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围产期, 感染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98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围产期因素244例,感染因素226例,母乳性黄疸186例,ABO溶血病46例,甲状腺功能减低5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长臂缺失综合征并小头畸形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262例未找到明确相关因素。部分病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并常有多种病因同时并存。我院能找到相关因素的前三位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母婴感染,完善产前检查,是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得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77.9±6.9mmHg,心率102.7±16.3次/分,氧分压99.2±2.5%,二氧化碳分压39.1±5.4mmHg,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61.9±2.4mmHg,心率123.5±36.5次/分,氧分压93.2±1.2%,二氧化碳分压35.1±4.45mmHg,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与对照组 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6.1±0.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0.3±1.4分,苏醒评分6.4±1.9分,对照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12.5±3.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3.6±2.4分,苏醒评分4.3±2.1分,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指标稳定,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苏醒评分高,可在临床中优先选择。

    作者:王东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42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66处骨折,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用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6处骨折中,有47处骨折全部愈合,占69.70%;有13处骨折畸形愈合,占19.70%;其余6处骨折未愈合,占9.09%。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中的严重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的护理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的临床护理工作和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275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结果通过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使98%的患者能够克服术前、术中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肺囊腺瘤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简称肺囊腺瘤,是由于末端支气管的过度生长,在肺实质内形成有明显界限的腺瘤样病变,是肺错构瘤之一,可损害肺泡。 Stocker[1]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是常见的一型,多为大的囊肿,直径2-10cm;Ⅱ型:为多个直径在0.5-1.0cm的囊肿,其中25%伴有其他系统发育异常,预后差;Ⅲ型:超声显示为实质性的肿瘤,实际上是大量小的囊肿(直径<0.5cm),为少见的一种。本文总结近年来我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肺囊腺瘤的经验,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汪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将其按(0,1)分布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于月经结束5天后开始治疗,观察组于月经开始第1天开始治疗,完成1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高于观察组(6.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治愈率为66%,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8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附件炎患者在经期通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可以对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起有效抑制作用,从而排出宫腔内毒物,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甘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选取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培训,将培训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此组护理人员经安全文化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安全明显提高。结论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医院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调查分析。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之间的药动学差异对比和患者使用不同类别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来作对比,分析他汀类药物的用法计量和安全性。结果通过对使用他汀类患者的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表现以肝毒性为主,然后是肌理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他汀类药物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将身体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虽然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医疗效果明显,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嘱,按照规范使用药剂量,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小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大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甘露醇治疗后都具有明显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可有效治疗脑出血疾病,而小剂量使用能更有利于抑制血肿扩大。

    作者:吕栋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比两年的总阳性率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十岁以上患者的阳性率高,且初诊与复诊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能够有效防控肺结核病,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金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腔镜在宫腔因素不孕不育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宫腔因素不孕不育诊治中宫腔镜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宫腔内因素不孕不育者行宫腔镜检查结果中抽取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5例宫腔粘连、13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异物残留、10例输卵管近端阻塞、8例子宫畸形、2例正常宫腔。结论宫腔镜在宫腔内疾患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点,如准确、直观、简便,可在镜下同时开展简单的手术,费用低,效果佳,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作者: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和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中选出98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96%(48/49),明显高于对比组81.63%(40/49)。同时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切口拆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子宫肌瘤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李琳;张芹;王明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详细资料调查及全面检查,并给予相应血糖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特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78例患者无明显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有典型症状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为多,其中以高血压概率高,其次为冠心病,同时合并其他多种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心血管疾病多,其中合并高血压概率高,并发症发生与血糖、体重控制不佳,血脂发生异常及老年患者年龄增大等有关,结合患者病情及时给予降糖治疗、饮食及运动等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病情及并发症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作者:孙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科医院门诊管理与医患沟通技巧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加强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医患沟通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每个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本文分三个部分对骨科医院门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且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方式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6-24个月后,患者Lysholm 评分平均为(93.5±3.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2.5±3.8)分,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67%。结论应用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进行治疗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得到更快恢复。

    作者:肖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诊断结束后,37例患者的病情的得到了确诊,准确率为92.50%,其余3例患者误诊为肾癌,误诊率为7.50%;共计发现56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左肾为19个,右肾为30个,肾上极为17个,肾下极为26个,肾中部为10个。病灶的直径为0.5至6.4cm,平均直径为(2.4±1.2)cm。其病症多以圆形肿块或类似圆形肿块的形式呈现,皮质期的肿块均以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形式呈现,脂肪以及囊变基本以坏死形式呈现,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张世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肺结核住院患者242例采取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患者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致感染病菌做好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做出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结果242例肺结核患者中,19例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7.9%。在此比例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多,约47.4%。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占所有感染菌株的42.1%。医院感染率高发与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和医疗操作方式有关。单因素分析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9岁,住院时间>14d,合并其他疾病,联合使用抗生素及实施侵入性操作的肺结核患者发生高医院感染的因素,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近年来存在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方法将临床用药出现若干问题加归纳总结。结论使广大临床医药人员工作者加强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冯贺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锌治疗脑瘫合并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锌对脑瘫合并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60例脑瘫合并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第二天加用锌制剂(20mg/d;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3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肺炎患儿的疗效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锌可提高脑瘫合并肺炎的疗效,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

    作者:常小维;郎婧;马茜;袁记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钦州地区创伤弧菌1例分析

    目的:对菌株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自患者的感染处分离出创伤弧菌1株,通过 ATB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创伤弧菌为革兰阴性微弯曲,弯曲,逗点状小杆菌,在显微镜下形态特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创伤弧菌为弧菌属细菌,为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实验室常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生长温度为35-37℃。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光滑,湿润,浅灰色菌落。结论创伤弧菌对三代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酶抑制剂均敏感,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苏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主要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使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3%,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HBsAg)、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HBV-DNA)等明显要比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白飞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