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李昕;苏艳丹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护理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根据病情采取补钙、补液,支持对症,金双歧口服退黄疸,蓝光仪12h/天进行蓝光治疗。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临床治愈率为96.83%,好转率3.17%,总有效率100%。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凯维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婴幼儿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0例脑损伤婴幼儿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选择同龄正常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损伤组患儿血清 T3、T4、TSH 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3、FT4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损伤会影响婴幼儿的甲状腺功能,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脑损伤患儿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定期随访。
作者:刘春明;刘芸;张杨萍;赵毅斌;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磁共振设备在当前医学上的运用非常广泛,能够对人体全身上下进行检测,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方向。本文主要对磁共振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总结磁共振设备常见故障的维护措施。
作者:王树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优化及稳定性。方法以甘露醇、葡萄糖等为渗调节剂,优化调节奥沙利铂的用量以及PH 值,并且确定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的制备工艺,对优化后的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的稳定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以甘露醇、葡萄糖为渗调节剂,优化的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其稳定性较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PH值、增加相关物质,提升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以甘露醇、葡萄糖为渗调节剂,优化调节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其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而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处方质量。
作者:刘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怀化市2007———2015年人狂犬病病例流行特征,掌握其发病规律,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5年怀化市共报告狂犬病105例,病死率100%;溆浦县报告病例数多,会同县平均发病率高;狂犬病例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岁(占病例总数的55.2%);伤人动物主要为犬(占病例总数93.3%);伤人动物来源主要为家养动物(占病例总数67.6%),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的病例分别为9.5%、3.8%。结论怀化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溆浦县、会同县发病较高,农村地区、老年人是防控的重点,应加强农村犬只管理、免疫,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狂犬病防制意识。
作者:何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头孢呋辛皮试液配制过程中第一步溶媒量有6ml 增加到12ml,第二部抽取量有0.2ml 增加到0.4ml,终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结果头孢呋辛在第一步缩短了配制时间,皮试液是完全澄清的液体。结论改进后的配制方法考虑到溶质与溶媒量的比例,减小了终皮试液浓度的误差。
作者:孙改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建立SYSMEX XE-5000全血细胞计数仪的复检规则,并详述该复检规则的复检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真阳性率,真阴性率等,以验证复检规则的可行性,并用以指导本实验室其他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及验证。方法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的 XE -5000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90例标本,其中初诊标本243例,复诊标本47例,每份标本用希森美康生产的SP1000系列推片机推片2张进行双人双盲法手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数量等,以人工镜检为金标准,参照41条国际复检规则及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规则,统计复检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真阳性率,真阴性率等,并根据本实验室实际适当筛选复检规则并制定本实验室的血细胞计数及涂片复检规则。结果按照将复检规则与涂片镜检结果对照,真阳性12.41%(36/290)、假阳性17.59%(51/290)、真阴性率66.90%(194/290)、假阴性率3.10%(9/290),凃片复检率(%)=12.41%+17.59%=30.00%。结论本实验室复检规则复检率30.00%,符合实验室实际工作,无白血病漏诊等,因此暂定此SYSMEX XE-5000复检规则,应用1年或者实际工作中必要时再次验证复检规则,并在需要时加以修改。并拟此复检规则指导本实验室其他仪器复检规则的制定及验证。
作者:周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剖析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50例,患牙有106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对患者的前牙进行美学微创修复,分析该种牙体修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在本次研究的106颗患牙中,优秀96颗,良好6颗,差4颗,成功率为96.23%。术后随访3年,第一年:成功率为93.40%;第二年:成功率为90.57%;第三年:成功率为88.68%。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前牙修复时,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修复体和原牙之间实现较好的咬合功能,同时,也具有美观的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清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临床特点。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5月住院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均经 X 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血生化等检查而确诊的31例病人。结果31例IDCM平均年龄53.7岁,农民发病率高,占64.5%,饮酒者占22.6%,UCG 示 LVEF36.3±12.3%,fs23.1±13.7%。在IDCM确诊之前32.3%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为主。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宁洱县59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例情况,了解肺结核的发病规律,为结核病的控制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追踪观察法宁洱县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新发涂阳患者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对比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临床症状,首次就诊时间、X线胸片病变部位分布,涂阳检查结果,和并发症、转归等。结果新发涂阳肺结核597例患者,男患者392例,女患者205例,男女比例为1.91∶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25-44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阶段,占总人数44%;597例患者中,农民人数多。新发涂阳肺结核治愈情况好,治愈率高达91.6%。结论结核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发人群以农民和青壮年为主,针对这一人群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控措施。
作者:张照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试验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休克快速反应流程抢救。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人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短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两组病人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快速反应流程辅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率,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作者:岳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无痛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选取90例无痛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30例,A组单纯注射瑞芬太尼,B组舒芬太尼,C组单纯注射芬太尼,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并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的效果。结果 B 组的睫毛反射时间、心率、血压均低于A组和C组,同时 A组对呼唤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o5)。结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在无痛内镜检查时具有痛少、术毕苏醒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但需要注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静注速度。
作者:谢海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远高于对照组的7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在较短时间内大大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俊玲;胡青芳;胡晓川;冯姗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对这6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患儿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检查,发现全身性的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为15例,可以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进行治疗,其中8例有效,3例部分有效,另外4例无效,对于无效或部分效应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少关节型特发性关节炎10例,给予NSAIDs进行治疗,多关节型共有14例,给予NSAIDs合并 MTX治疗。附着点炎症关节炎21例,采用NSAIDs合并柳氮磺砒啶给予治疗,对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则要加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上几种分型均以MTX 维持治疗。结论在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出现多的是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其次是全身性关节炎,在对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临床分型给予针对性治疗,另外,在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MTX 有着明显地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应用。
作者:约日古力·穆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并发各种感染为主,现代医学治疗以免疫抑制剂、雄激素为主,彻底治愈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率低,属临床难治性血液病之一。
作者:刘艳霞;李雪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共纳入20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对比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所有患者实施抗感染、抗心衰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40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经 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柯;王珍;速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配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赵梅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对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评估诊断为前盆腔脏器脱垂(aPOP)初产妇80例患者经会阴三维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比较静息状态和大Valsalva动作时对尿道和膀胱后壁运动情况观察以及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的比较。结果 POP-Q评估诊断前盆腔脏器脱垂GreenⅠ型,GreenⅡ型及GreenⅢ型例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OP -Q 评估与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对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临床价值较高,与临床 POP-Q评价一致性较好,是临床量化诊断POP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丁宏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治疗的346例col es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骨折的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一次复位成功335例,两次复位成功11例,95%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结论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吕书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和胶囊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和HP根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和HP根除率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较胶体果胶铋胶囊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振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