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头孢呋辛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探讨

孙改红

关键词:头孢呋辛, 皮试液, 配制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头孢呋辛皮试液配制过程中第一步溶媒量有6ml 增加到12ml,第二部抽取量有0.2ml 增加到0.4ml,终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结果头孢呋辛在第一步缩短了配制时间,皮试液是完全澄清的液体。结论改进后的配制方法考虑到溶质与溶媒量的比例,减小了终皮试液浓度的误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市进行输血治疗的50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 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能够极大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能降低输血过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鞠久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以找出外伤性牙齿脱位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丝结扎固定术治疗,从而分析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牙齿脱位治疗方面,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可以将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从而保留脱位牙,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疗方法脱位牙自洁性较好,对患者牙周损害较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辛欣;王瑞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患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垂体肿瘤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患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病患治疗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杨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探究

    目的:探究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以及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12.3%(16/130),感染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引流液的性状及手术切口,年龄>60岁、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结论在肝胆外科手术中,临床医师应加强无菌观念、手卫生等,尽量将手术时间缩短,加强管理,限制探视人员等,将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情况尽量降低。

    作者:张秀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解析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神经传导和 F 波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检查神经396条,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各198条,运动神经异常51条,感觉神经异常82条,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P<0.05)。198条运动神经中潜伏期异常的有30条,波幅异常的有34条,波幅异常率与潜伏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98条感觉神经中波幅异常的有65条,传导速度异常的有59条,波幅异常率与传导速度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上肢与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多于上肢(P<0.05)。运动神经异常率与 F 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传导和 F波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刘振丽;王宝军;崇奕;韩春风;贺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体弱多病患儿7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捏脊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后一年内的生病次数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一年内的生病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对小儿实施捏脊疗法,可有效改善其体制,增强免疫力,从而减少生病次数,利于小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哈斯叶提·艾麦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一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携带者的调查处置报告

    目的:评价镇江市丹徒区的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携带者的流调和处置。方法对此例病毒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粪便样本采集送检、测定免疫功能。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采集送检、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OPV查漏补种以及医疗机构和社区 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该病例检出III型VDPV 和脊髓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当地儿童OPV接种率较高,未检出阳性病毒。结论本次疫情造成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解琴;王涛;张春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干扰素治疗小儿心肌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机体免疫力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1例追加干扰素治疗和40例传统治疗的小儿心肌炎患者的临床和免疫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追加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的疗效、临床指标和免疫力指标均优于传统治疗的。结论干扰素的追加能够缩短小儿心肌炎治疗过程,提升机体免疫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辅助药物。

    作者:侯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疗机构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中存在部分基金浪费以及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对就诊病人权益发挥不利影响。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维护参保病人的正常权益是医疗机构医保办的服务职责[1]。本文主要综述医疗机构医保办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旨在强化医保服务工作的落实,系统规范我院医保管理制度。

    作者: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头孢呋辛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皮试液配制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头孢呋辛皮试液配制过程中第一步溶媒量有6ml 增加到12ml,第二部抽取量有0.2ml 增加到0.4ml,终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结果头孢呋辛在第一步缩短了配制时间,皮试液是完全澄清的液体。结论改进后的配制方法考虑到溶质与溶媒量的比例,减小了终皮试液浓度的误差。

    作者:孙改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的54例非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中,有36例(66.67%)患者为恶性病变,有18例(33.33%)患者为非恶性病变;患者病变类型的病例数差异性明显;在超声表现及分级中有38例患者为1级、12例患者为2级、4例患者为3级,患者超声表现及分级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具有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的特点,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并采用多种诊断方式相配合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唐生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小组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全面的护理配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陆荣;殷月霞;邢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级医院髂动脉瘤破裂抢救成功1例分析

    主-髂动脉瘤破裂是血管外科急危重疾病之一,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往往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孤立性髂动脉瘤是指单独存在于髂动脉而不合并腹主动脉或其他部位的动脉瘤,临床上较罕见,其发生率为0.6%。我院收治髂动脉瘤破裂一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向瑜;李秀兰;雷启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段新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康复效果

    目的:研究针灸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传统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室配合为主的工作方法,开展术前访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手术室从2005年开始首先对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通过积累经验逐渐过渡到所有择期手术病人。通过仔细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一般情况,让患者及亲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的思想顾虑和心理恐惧,指导患者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等;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强了患者治病信心。通过深入到病房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促进了护患和谐之情。它不仅使手术室护士能全面掌握术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制定具体化护理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体化护理,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以便持续改进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

    作者:周天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普鲁卡因与止血敏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大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与止血敏在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大咯血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88例,分别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鲁卡因与止血敏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元利;马济庶;李继翰;杨元磊;康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98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98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围产期因素244例,感染因素226例,母乳性黄疸186例,ABO溶血病46例,甲状腺功能减低5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长臂缺失综合征并小头畸形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262例未找到明确相关因素。部分病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并常有多种病因同时并存。我院能找到相关因素的前三位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母婴感染,完善产前检查,是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措施。

    作者:严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98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护理体会,提高急性酒精中毒的成功率。方法对本院自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9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基础的护理是急性酒精中毒急救的基础,减少酒精的吸收和恢复意识是急性酒精中毒急救的关键。

    作者:吴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7例分析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病因及预防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因喉返神经受到钳夹、牵拉、烧灼以及误扎等原因,引起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3个月,并对侧声带行活动代偿,声嘶得到恢复;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5例,根据具体症状治疗2个月后,声嘶得到完全性恢复。结论甲状腺手术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对患有胸骨后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复发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必须熟悉解剖喉返神经的整个过程,对喉返神经进行游离,在直视的情况下给予保护,从而达到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目的。

    作者:胡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