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娇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与血清中尿酸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选取30例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浆脑利钠肽、血清中尿酸浓度、各项心功能指标,并进行心动图检查。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血浆脑利钠肽浓度与血清中尿酸浓度方面显著高于无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与健康人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中的脑利钠肽与血清中的尿酸含量会明显升高,对该浓度进行检查方面简单,可用于对心理衰竭患者进行诊断与筛查。
作者:张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治疗的346例col es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骨折的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一次复位成功335例,两次复位成功11例,95%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结论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吕书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治疗非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总结二者间异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胸痛、湿罗音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易误诊,因此需加强患者临床表现观察、重视患者各类症状表现,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茹先古丽·艾依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应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9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生活能力情况,具体对生活能力的自主思考,肌肉控制力,行动能力,语言能力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应用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的生活能力指标评分为(35.8±4.12)分,给予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的评分是(20.4±4.75)分,两组后分值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比较之下,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并发症的情况较少。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言语正常,行动稳定,动作协调,同时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大大降低,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质的提高,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供新方法。
作者:房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深入探讨将中西医联合治疗理念作用于免疫性不孕不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消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免疫性不孕不育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罗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了强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情绪、食欲、治愈信心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恢复时间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供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上半年实行腔镜器械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后腔镜器械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2014年下半年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管理的400件腔镜器械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后的手术室对供应中心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医院感染出现率显著降低,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可以使因为器械消毒不彻底引发的医院感染明显下降,且提高了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各项工作流程质量。
作者:周红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发热患者以及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给予全部研究对象血常规分析,并且进行显微镜检查,对比 Hct、MCV等指标。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异常形态情况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参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MCH值(34.62±0.13)pg,参照组为(30.98±0.03)pg,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发热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冲;李占平;寇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脂血症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激活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促进胆固醇合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叶酸是 B族维生素的一种,补充叶酸为同型半胱氨酸降解途径中重新合成甲硫氨酸提供甲基供体,通过减少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而降低血脂。低剂量的叶酸补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中是获益的,在已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二级预防中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时也可选择补充 B 族维生素。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与血脂三者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文虎;梁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110例群众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抽取同等剂量的静脉血液,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110例群众随机分为研究组( n=55例)以及对照组( n=55例)两个小组,对照组成员的血液采取普通的真空试管进行放置,研究组成员的试管中则添加肝素钠抗凝血浆,对两组成员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检测得知,研究组群众与对照组群众在钾、钠元素以及葡萄糖3种指标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镁、氯、钙元素以及尿素氮、肌酐5中指标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显著,该检测方式方便快捷且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其临床的诊断有着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检验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白血病的经验。方法分析目前在临床对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白血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病机关键为邪实证虚,为了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对其实施扶正祛邪的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清热解毒以及祛瘀化积,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实施益气养阴的治疗,起到较为完善的治疗效果。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需要兼顾扶正以及祛邪,在恢复骨髓功能的前提之下对血象改善,让患者体质变强,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安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生殖期尖锐湿疣患者接受脉冲595染料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生殖期尖锐湿疣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尖锐湿疣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脉冲595染料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评估记录2组患者一次性治愈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生殖期尖锐湿疣患者采取595染料激光方案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案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王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于剖腹产不同时刻的血压状况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进行剖腹产的产妇84例根据其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 A组(44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和 B组(40例,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0min(T0时刻)、手术1min(T1时刻)、手术5min(T2时刻)、手术结束(T3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数值,并对比两组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与血压值:两组产妇在剖腹产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压数值见表1,T0时刻,两组的 SBP、DBP数值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T1、T2时刻,两组的SBP、DBP值均发生降低,至T3时刻血压出现回升,但在T1、T2、T3时刻A 组的 SBP、DBP 值均显著高于 B 组(P <0.05)。结论针对剖腹产中诱发SHS的因素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SHS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应用。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选择相同病情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的低氧血症明显好转,血气分析结果与生命体征也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 <0.05)。结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能够有效的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班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有效的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的抢救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汝丽娟;李明;高现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DCA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PDCA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心绞痛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语言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肢体功能、社会功能等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护理不仅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继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留置PICC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留置PICC 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 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护理组,另取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留置 PICC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留置 PICC 护理,护理组给予留置PICC 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6.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4.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发生感染的原因与置管操作不当、免疫力下降、导管移行或自我防护不当等有关。结论对留置 PICC 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留置 PICC 发生感染的概率,减轻因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无痛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选取90例无痛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30例,A组单纯注射瑞芬太尼,B组舒芬太尼,C组单纯注射芬太尼,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并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的效果。结果 B 组的睫毛反射时间、心率、血压均低于A组和C组,同时 A组对呼唤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o5)。结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在无痛内镜检查时具有痛少、术毕苏醒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但需要注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静注速度。
作者:谢海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科收集的178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宫缩痛时给予间苯三酚120mg加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宫缩痛时给予精神安慰、按摩腹部、止痛剂。结果观察组宫缩痛明显缓解,且持续时间长。产妇在疼痛程度、焦虑程度、食欲、泌乳、睡眠情况均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术后宫缩痛,不影响产后子宫复旧,能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母乳喂养,增加产妇舒适度,治疗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世玲;尚琴琴;柴卫新;门宁;李桐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原因。方法孝昌县卫计局、孝昌县人民医院对该院急诊科及120接诊的意外原因造成死亡的0-18岁未成年人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015年我院急诊科,120及儿科共接诊未成年人病例170659人次,死亡107人,其中意外死亡共103例,占总死亡人数的96.26%。结论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学校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和社会都应该积极配合,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张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中老年肩周炎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接收的中老年肩周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疼痛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7.18%;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肩周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经各种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缓解疼痛程度,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洪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