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平
目的: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合并疾病进行调查,分析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普通水银血压计,对200例65-85岁体检老年人进行血压监测,监测值包括卧位血压、卧位转立位即刻血压、卧位转立位2分钟和3分钟血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2.5%,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P<0.05),直立后即刻PH 发生率高于立位后2分钟 PH(P<0.05);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中,以收缩压下降比较明显,尤其是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PH(P<0.01);不同性别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H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中发生率较高;80岁以上合并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是发生PH 的高危人群,护理的关键是应进行常规的体位性血压变化评估,重点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和血压监测工作,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张美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甲状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CT与超声的诊断结果,并比较多层螺旋 CT灌注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CT检出甲状腺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37例,确诊率达(95.56%),CT组确诊率明显高于超声组(P <0.05);通过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病变 CT 灌注参数对比可知,良恶性血流量(BF)及血容量(B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灌注达峰时间(TTP)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灌注技术应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病变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唐兴武;匡荣岩;马岩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患儿接受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确诊为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例并以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25例,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25例,接受综合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评估对比2组新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取综合方案治疗,相对于接受常规治疗患儿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刘红贞;李芳;谷广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并发抑郁症患者9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以氟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49例以柴胡舒肝散加氟西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抑郁情况。结果未护理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抑郁程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抑郁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况。
作者:胡年春;何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观察该38例肝癌患者,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通过对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成像,提供关于组织微观空间组成变化的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的小肝癌位于肝硬化背景上,硬化再生结节中水分子的扩散度是该结节是否恶性变的一个标志。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中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比较理想,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1.2%和82.9%,优于常规磁共振的形态学成像检查的67.6%和61%。在肝癌患者的应用中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欣贺;杨红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5年8月,医院ICU收治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发呼吸道感染42.31%、肺性脑病3.85%、心力衰竭3.85%;重复加机15.38%;第48h后PaO2高于12h后、12h后高于1h后、1h后高于治疗前,48h后,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1h后,12h后、1h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日内,返院占61.54%。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成熟,可有效保证治疗有效性,但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缺乏院外延续性护理。
作者:姜华;李慧敏;柴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怀化市2007———2015年人狂犬病病例流行特征,掌握其发病规律,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5年怀化市共报告狂犬病105例,病死率100%;溆浦县报告病例数多,会同县平均发病率高;狂犬病例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岁(占病例总数的55.2%);伤人动物主要为犬(占病例总数93.3%);伤人动物来源主要为家养动物(占病例总数67.6%),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的病例分别为9.5%、3.8%。结论怀化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溆浦县、会同县发病较高,农村地区、老年人是防控的重点,应加强农村犬只管理、免疫,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狂犬病防制意识。
作者:何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支原体感染与急性盆腔炎的相关性,旨在借此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选取我院10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和75例健康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急性盆腔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支原体培养,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26.47%(27/102)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6.6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年龄<30岁组、30-40岁组、年龄>40岁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的发生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关注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盆腔炎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分别为(99.1±0.5)分和99%,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7.3±1.5)分和满意度82%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形象,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病患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以我院2014年———2015年疑似早期乳腺癌病患8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先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一般情况,如肿块位置、范围、有无包膜以及有无浸润周围组织,然后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记录肿块内部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后行病理诊断,对比二者结果是否一致。结果其中78例患者由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早期乳腺癌,其中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为76例,前者诊断符合率为95.34%,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廉价实用性强,易于被患者接受,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立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均符合病理诊断,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 n=55)和对照组(n=55),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谷维素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处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窦惊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头孢他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慢性支气管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48例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有患者都经痰培养确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48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头孢哌酮组与头孢他定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都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头孢哌酮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21/24(87.5%),头孢他啶组痊愈7例,显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15/24(62.5%),头孢哌酮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组,X2=10.1912,P <0.01,有统计学意义。头孢哌酮组的细菌清除率为23/24(95.83%),头孢他啶组的细菌清除率为18/24(75%),头孢哌酮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组(P<0.01),X2=13.9321, 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相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疗效更明显,细菌清除率更高,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优先选择。
作者:孟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2012年来16例孤独症门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门诊诊治患有孤独症的16例患者,研究者对以上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并采取SPSS软件加以分析。结果经观察16例患者的详细资料,发现其初诊年龄在25个月-16岁间,平均(6.14±1.76)岁,有2例在3岁前进行初诊,占12.50%,有14例的初诊年龄超过3岁,占87.50%;有8例患者并未接受过学校教育,占50.00%;有5例进入培智学校学习,占31.25%;有3例进入常规学校学习,占18.75%。目前,有14例闲于家中,占87.50%,有2例可在外就读(或从事简单工作),占12.50%。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强孤独症知识的教育工作,使患儿家长尽早发现其孤独病症,提高预后训练效果。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少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观察组在 CT 定位下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临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9个月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P <0.05)。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缩短血肿吸收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且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武;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压力对患者术后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肾囊肿、肾肿瘤及肾上腺腺瘤患者共40例,分为经后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20例。检测其血浆内β2-微球蛋白(β2-MG)术前基础值及手术结束时值,了解其有无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结果开放手术组和经后腹腔腹腔镜手术组在年龄、BMI指数、术中静脉补液量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开放手术组和经后腹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后血β2-MG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P>0.05)。结论常规的气腹压力,即13-15mmHg,在后腹腔腹腔镜手术中,对肾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手术相对安全、可行。
作者:曲军;郑树江;谢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对糖尿病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自愿选择的原则将产妇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常用常规护理与接生方法,研究组进行全程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 FPG、2hPG、HbAIe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分娩质量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产妇行全程助产护理模式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还可以降低产妇分娩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芬秀;娄棣;赵凤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观察由新一代铂类抗癌药物洛铂(labap la tin,LBP)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所组成的 DP方案,对于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NSCLC)的安全性。方法开放性、单实验组、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2组,均为常规放化疗效果差的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为非小细胞肺癌(Ⅲb、IV期)。女性30例,男性35例,其年龄区间分别为女性61-75岁、男性63-76岁。应用 DP方案,即LBP 30mg/m2,静滴,d121d为一个周期。其中男性及女性NSCLC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按照WHO和NCI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定期随访。结果在65例患者中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损害,未见明显心肾毒性。结论 LBP 联合 Docetaxel 组成 DP 方案对于治疗晚期老年NSCLC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张文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数字化方法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和方向轴的方法。方法收集一例健康成人下颈椎 CT连续扫描数据,将断层扫描数据 dicom 格式图像以三维数据形式导入Mimics14.0软件,重建颈椎三维表面数字模型。数据保存为。 Stl格式,将模型导入 Imageware13.2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通过对下颈椎 CT 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C3-C7椎弓根左右内切圆半径、水平面及矢状面进针角度、中心轴上的佳进针点。结论应用Mimics及Imageware可计算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数字化三维通道佳置钉角度及进针点,为数字化虚拟手术和临床手术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朱彦昭;徐荣明;马维虎;黄雷;赵刘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龄儿童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本次调查分析选择本市5所幼儿园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研究对象。在这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以1年为限。对比合理营养配餐推行前后,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合理营养配餐推广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率由原来的80.00%上升到现在的91.09%;身高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0.58%上升到现在的93.14%;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下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能够提高儿童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李瑜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比较声带息肉手术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嗓音差异。方法①采用德国 XION公司DiVAS嗓音声学分析软件对37例确诊为声带息肉患者的术前、后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基频微扰(Jit er)、振幅微扰(Shimmer)、低音强(SPLmin)、(高基频)F0max、基频(F0)、长声音持续时间(MPT)、嗓音障碍指数(DSI)。②声带息肉组术前、术后、正常对照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本研究声带息肉组术前 SPLmin、Jit er、Shimmer 值较正常对照组高,F0、F0max、MPT、DSI值比正常对照组低;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的SPLmin、Jit er、Shimmer较术前均降低,F0、F0max、MPT、DSI值较术前均升高。②声带息肉术前组 F0、F0max、MPT、DSI、Jit er较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Lmin、Shimme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可行定量评估声带息肉术后转归情况。
作者:曾晓;王斌全;刘瑛;曹常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