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赵海艳;韩杨波;高菲;李寒月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干预后,对比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92.64±4.35)分高于对照组(78.61±4.36)分,随访并发症发生率(4.00%)少于对照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护理中,可准确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泻儿康合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泻儿康合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方法 用常水煎煮对中药材进行提取浓缩,通过薄层色谱法方法对葛根、黄芩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以对药品质量加以控制,同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效率为98.6%,肠炎腹泻治疗有效率为94.7%,菌痢治疗有效率为62.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泻儿康合剂浆处方合理且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稳定易控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对提高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究提高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选取400例献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先后分组,其中对照组在采供血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采供血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献血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满意度、用血医院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增加献血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黄俐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68例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 了解对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34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选取3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分析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相比传统的保守治疗更佳并值得推广.

    作者:王大勇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超声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应用.方法 使用7-12HMZ和3.5HMZ的探头,对临床腹痛或反射痛及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的患儿进行阑尾超声扫查.针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20例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4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结论 在临床保守治疗复查和手术治疗中得到证实.

    作者:徐春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救治临床研究

    目的 对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救治临床效果及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共80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回顾方式对患者的抢救措施以及治疗的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80例患者当中共有8例患者死亡,7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0%.同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上也比治疗前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救治当中可以对患者采取综合性较强的急救治疗方法,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快速的抢救和治疗,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也为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减少死亡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韩扬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

    目的 研究了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异常妊娠患者选取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得到了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异常妊娠产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缓解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适合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曼·马立克;库力娅·考肯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功能 的影响研究

    目的 临床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给予患者实施曲美他嗪治疗,深入探析对患者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组探究共计选取110例患者,疾病类型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110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研究组(55例;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治疗)和对照组(55例;常规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6h-18h cTnI水平、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性更佳,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统计学结论是:存在意义且P<0.05.结论 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曲美他嗪治疗可显著性改善患者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左心功能.

    作者:沈青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信平台构建在择期PCI术后患者双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模式进行双心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心绞痛患者104例,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术后宣教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微信平台进行双心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自测量表SAQ和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2%,对照组为80.8%,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 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微信平台模式进行双心管理,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升.

    作者:李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单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各54例的24小时血压.结果 本组资料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春青;刘燕春;谷锋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刍议感染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进展

    感染性胸腔积液以支原体、细菌等为多见的感染所致.感染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有一般治疗、相关抗感染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参阅近些年相关文献,综述感染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情况,为感染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秋生;车成日;蔡建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泪囊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选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提高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云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是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宋书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效果

    目的 研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下尿路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按常规西医标准进行治疗,Ⅱ组配合中药逐瘀通淋汤温服,观察分析两组的下尿路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24h排尿次数、排尿量等显著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对下尿路症状的缓解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值得推荐.

    作者:腾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心脏CT对心脏肿块的诊断的研究进展

    心脏肿块临床上较为少见,心脏肿块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包块分为良性和恶性.在心脏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比原发性恶性肿瘤更为常见.心脏包块可以通过一系列心脏影像学检查诊断,虽然心脏超声仍为心脏疾病诊断的首选技术,但随着CT技术的进步,随着其快速采集图像技术和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心脏CT越来越多的用于心脏包块的诊断,特别是在不能使用其他成像技术或存在禁忌症时,心脏CT的对这些病人的诊断价值尤为重要.现根据心脏肿块的CT特点,探讨心脏CT在心脏包块中的诊断进展.

    作者:赵成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车祸所致脑外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急救护理效果

    目的 车祸所致脑外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车祸所致脑外伤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护理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PCL-C总分为(51.27±1.41)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总分(6.84±1.13)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急救护理应用于车祸所致脑外伤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尹玲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入院后均行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子宫瘢痕妊娠检出率.结果 经阴道彩超子宫瘢痕妊娠检出率93.75%高于经腹部超声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方面具有较高检出率,有利于为子宫瘢痕妊娠诊治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作者:倪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究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选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在使用头孢菌素类基础上联合使用多种西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患者30例,并对不良反应结果以及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合理使用药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和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相对较高,应在提高药物使用上的安全率以及有效率的基础上,加倍重视使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预防.

    作者:库尔班·莫米西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分层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护理管理的需要,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模式,制定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和规范化操作程序,对护理质量进行动态考核,在护士排班、工作权限及待遇方面以层级进行区分,采用自制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在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药品器械准备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也有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孟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新疆白碱滩区居民乙肝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新疆白碱滩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00名调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调查的491例对象中,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60.69%干预前人群对乙肝相关知识得分为6.62±2.04,干预后得分为9.70±0.51,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P<0.05),干预后对乙肝的传染源(χ2=304.76,P<0.05)、传播途径(χ2=462.93,P<0.05)、易感人群(χ2=50.07,P<0.05),乙肝的好预防方法(χ2=421.31,P<0.05)、治疗方法(χ2=531.73,P<0.05)及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乙肝(χ2=67.83,P<0.05)等乙肝相关知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后与他人共用剃须刀(χ2=10.68,P<0.05)、与他人共用牙刷(χ2=1.13,P<0.0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χ2=23.59,P<0.05)等不良行为均有所改善.获得乙肝防治知识途径的越多,所对应的乙肝知识得分越高(F=621.65,P<0.05).结论 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人群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张少杰;乔鹏;鄢思前;郑丽;阿依登古丽;薛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