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超声协助胸腔镜下切除右肺小结节1例

郭瑞军;于泽兴;曹文

关键词:胸腔镜, 超声指导, 肺叶切除术, 强回声, 肺结节, 血流信号, 线阵探头, 切片诊断, 肺组织, 肺楔形切除, 组织常规, 肿瘤组织, 延长切口, 凸阵探头, 频率, 囊泡, 明确诊断, 冷冻切片, 抗炎治疗, 结核
摘要:患者女,54岁.外院体检发现右中肺结节,经抗炎治疗无效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史.胸片及胸部CT示右中肺结节,肿瘤、结核不除外.为明确诊断拟行右侧胸腔镜下小切口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术中因胸腔镜观察结节不满意,延长切口触诊仍然不清,请超声协助诊断.仪器采用Aloka-4000,分别使用腔镜探头UST-5535-7.5,变频线阵探头,频率4.0~10.0 MHz;UST-52109,变频端扫凸阵探头,频率3.0~8.0 MHz.经胸腔镜戳孔进入胸腔扫查肺及寻找病变.正常含气肺组织超声表现为杂乱气体回声,而在胸腔镜下不含气肺组织超声为等回声,内见多数囊泡状无回声,囊泡状无回声随着探头角度变化呈管状且以肺门为中心放射状排列,管壁为线样强回声(图1).CDFI无回声内充满血流信号(图2),可探及动静脉频谱.右肺中段距肺表面约0.5 cm处探及稍低回声,大小为1.0 cm×0.5 cm×0.5 c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可见条状强回声,结节内未见血流信号.腔镜超声指导切除结节,术中冷冻切片未见肿瘤组织,冷冻剩余组织常规切片诊断为局灶性肺炎.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心肌收缩协调性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右室等容收缩期心肌收缩协调性的意义.方法 26例IPAH患者和25例正常人入选本研究.常规测量、计算右室结构参数(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和收缩末期面积、面积变化率)和功能参数[游离壁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VIC)、收缩期峰速(VS)、Tei指数].离线分析右室3个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组织速度曲线,测量QRS波起点至6个节段VIC的时限(TQ-IC).计算同一节段3个壁间TQ-IC大差值(Inter-ΔTQ-IC)、同一壁内2个节段间TQ-IC大差值(Intra-ΔTQ-IC)、6个节段间TQ-IC大差值(Max-ΔTQ-IC)及6个节段TQ-IC的平均值(Mean-ΔTQ-IC).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IPAH患者Inter-ΔTQ-IC和Max-ΔTQ-IC、Mean-ΔTQ-IC明显延长(P<0.001),Intra-ΔTQ-IC略延长(P>0.05).IPAH患者Max-ΔTQ-IC与右室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均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IPAH患者右室等容收缩期存在非同步收缩运动,且与右室结构和功能关系密切.

    作者:宋则周;马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颈部鱼骨并脓肿1例

    患者男,44岁.因右侧颈部发现包块2周余伴压痛来我院检查,彩超检查发现右侧颈部肌层内一大小为0.5 cm×0.3 cm的不规则低回声团,内可见一大小为0.3 cm×0.05 cm的强回声带,一端锐利,另一端较钝,尖端朝向颈部外侧(图1),该团块距气管2.3 cm,周边可见数个较小低回声团,其中一个大小为1.4 cm×0.5 cm.追问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吃鱼(黄颡鱼,俗称黄姑)时感觉鱼刺卡在喉咙,后在我院行喉镜检查未发现异常,1周后自觉右侧颈部逐渐肿大,现出现明显肿块,有压痛,故来检查,了解病史后仔细辨认团块内强回声带形似鱼骨,遂提示右侧颈部肌层内低回声团(脓肿可能)并强回声带(鱼骨可能),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该患者后在我院行穿刺抽出脓液约2 ml,然后行右颈部深异物脓肿切除术,术中发现右颈肌层内一直径3 cm的囊性包块,内可见一长约3 cm的粗鱼骨.

    作者:彭于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在胎儿超声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在胎儿超声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对26例孕龄16~41周的正常胎儿进行TUI研究.利用实时三维容积探头获取容积数据,观察胎儿的心脏、颜面部、头颅、胸腹部等解剖结构.实时显示三维图像或在检查结束后脱机分析.结果 26例胎儿均获得满意的TUI图像,我们对其中23例心脏、14例颜面部、12例头颅、6例胸腹部用4D View程序进行了脱机后处理及分析,可通过TUI选择断层方向及旋转图像,获得各个方向的连续平行断层图像.结论 TUI技术能显示胎儿各个方向上的断层图像,图像的获取受操作者的技术经验、胎儿胎位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比较传统二维、三维超声能提供更直观的图像信息.

    作者:赵博文;杨园;姜卫香;寿金朵;潘美;徐海珊;方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子宫合并妊娠超声误诊为宫外孕1例

    患者女,44岁.停经2个月,阴道少量流血2 d入院.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可见少许暗红色血液,宫颈光滑,着色,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稍软,活动度可.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4 cm×3 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活动度欠佳,轻压痛,左侧附件未扪及异常.超声表现(图1):子宫内膜回声较厚,右附件区可见一11 mm×10 mm胚囊,未见胚芽,无胎心搏动;余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

    作者:亢灵芝;于慧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促进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刺激大鼠心肌内源性VEGF分泌、促进血管生成的新途径.方法 正常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第1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第2组单纯超声辐照组,第3组对照组.每组均进行3次处理.第一次处理3 d后每组各取1只大鼠断颈处死后取其心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结构变化.剩余大鼠于2周后取材,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CD34免疫组化检测评定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心肌血管新生疗效.结果 超声破坏微泡组心肌组织中见大量VEGF和CD34表达,新生血管较多.单纯超声组心肌组织中有较少VEGF和CD34表达,新生血管较少.对照组仅有极少量VEGF和CD34表达,未见明显新生血管.结论 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心肌内源性VEGF分泌,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李雪霖;王志刚;凌智瑜;张茂惠;李兴升;汪朝霞;苏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方法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年度报告,对2002至2005年超声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引用刊数、被引半衰期6个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2至2005年<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 009、1 072、1 085和1 121,影响因子分别为0.459、0.445、0.519、0.462,即年指标、引用刊数、被引半衰期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他引总引比始终在0.87以上.结论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都较高,它不仅是我国超声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作者:范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双子宫、双阴道、一侧阴道闭锁畸形1例

    患者女,12岁.未婚,主因下腹坠痛经期加重3个月,发现腹部包块半月就诊.患者一年半前月经初潮,其后经期规律,无痛经.半月前行经时阵发性疼痛渐重难忍,并伴肛门下坠.查体脐下二指触及包块,经腹、经直肠彩超联合扫查:盆腔内见双子宫图像,右侧子宫未见异常,左侧子宫大小约:6.9 cm×5.0 cm×3.4 cm,形态略饱满,肌层厚约:0.6 cm,回声均质,宫腔线分离约3.8 cm,内为液性暗区,透声差,见密集细小点状回声.双子宫下方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8.6 cm×8.5 cm×6.6 cm,壁厚约0.5 cm,内为液性暗区,透声差,见密集细小点状回声,其与左侧子宫相通(图1).双卵巢未见异常.

    作者:陈剑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维彩色能量图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的三维彩色能量图(3D-CDE)超声表现特点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意义.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53例患者的156个颈部淋巴结,对其淋巴结3D-CDE所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并获得病理结果的淋巴结156个,其中,良性30个,恶性120个,交界性6个.3D-CDE表现:良性组以中央型为主,占83.3%(25/30),其中反应性增生23个,淋巴结结核2个.恶性组以周边型和混合型为主,占81.7%(98/120),内部可见走行迂曲不规则的血管,缺乏淋巴门样的规则血流.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发现6个淋巴结,3D-CDE血流呈树枝状,分支丰富,走行规则.结论 依据CDE和3D-CDE超声表现特点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刘艳君;王学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在1个月内检查过血清PTH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记录其部位、大小、数目及声像图特点,血流供应情况.结果 3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增大甲状旁腺检出率19例SHP组为47.37%,20例非SHP组有3例(15%).增大甲状旁腺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均质低回声结节.SHP患者17个病灶有丰富血供.结论 超声检查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有定位诊断的价值,可为选择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作者:张淼;郭瑞军;梁晓宁;姜晓红;唐华;徐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肝移植术前门静脉通畅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实时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普通超声(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B-US)评价门静脉通畅性的优劣.方法 对32例B-US怀疑门静脉主干或其一级分支有栓塞的患者行CEUS检查.结果 肝移植手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证实26例患者中20例门静脉栓塞、6例门静脉通畅.(1)B-US诊断信心评分(8.26±1.98)分;CEUS为(9.38±0.95)分;(2)B-US敏感性88.2%,特异性33.3%,准确性69.2%;CEUS敏感性82.4%,特异性100%,准确性88.5%;(3)在鉴别栓子性质及栓塞程度方面,CEUS可显示的14例门静脉栓塞中,CEUS可全部予以鉴别(100%);而B-US可显示的15例门静脉栓塞中,仅能鉴别8例(53.3%).结论 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通畅性时,CEUS技术可获得较B-US更高的诊断水平,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B-US有益的补充.

    作者:任杰;郑荣琴;阎萍;陈军;毛永江;张波;袁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种56例拟转移或移植轴型皮瓣,术前应用CDUS检测皮瓣轴向动脉的起源、内径、走向、浅出点,并做体表定位,与手术对照.结果 14种56例轴心动脉中,CDUS提示1条旋髂浅动脉浅主支缺如和2条腹壁浅动脉缺如,而及时调整皮瓣设计.全部病例均能显示轴心动脉及皮支,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走向、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的情况相符.结论 CDUS可对皮瓣轴心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在烧伤、整形外科轴型皮瓣术前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建荣;孙建平;徐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脏动静脉渡越时间对原发性肝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肝脏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iovenous transit time,HAVTT)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147例肝脏(非肝硬化HCC组10例,肝硬化HCC组51例,肝硬化组52例,正常对照组34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HAVTT.结果 正常组与非肝硬化HCC组间HAVTT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HCC组HAVTT较非肝硬化HCC组及单纯肝硬化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Child A、C级HCC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HCC患者HAVTT明显缩短,Child C级HCC患者的HAVTT明显短于Child A级HCC.

    作者:李凡;杜联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部、静脉瘘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6岁.右颈部可扪及振颤.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可见无回声管道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可见一瘘道,血流从颈总动脉流向颈内静脉(图1),颈内静脉血流紊乱,并可测及动脉样血流频谱.

    作者:李红丽;李凤华;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乳化碘油损伤不切肋骨山羊肝脏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损伤不切肋骨山羊肝脏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31只羊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经静脉注入乳化碘油,用HIFU对肝脏进行辐照,比较坏死组织体积、能效因子、靶区灰度及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组以normal saline代替乳化碘油,余步骤同实验组.结果 两组损伤组织均为凝固性坏死.实验组损伤率、靶区灰度阳性率分别为71.1%和26.8%,对照组分别为16.3%和4.1%(P<0.05).结论 乳化碘油可增强HIFU的损伤效果,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在不切肋骨条件下对肝脏组织的HIFU损伤是可行的.

    作者:肖雁冰;刘丽萍;肖子文;王智彪;李发琪;王燕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鼠早孕胚胎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诊断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鼠早孕胚胎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方法 探头频率为2.5 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固定持续照射孕鼠子宫体表位置,60只大鼠按照射时间分为0、5、10、20、30及60 min组.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胚胎组织Caspase3表达强度变化,进行Caspase3活性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各组胚胎组织中Caspase3蛋白均有表达,照射30、60 min组Caspase3表达增强,与0 min组比较,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照射20、30、60 min组Caspase3活性高于0 min组,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胚胎组织均存在凋亡细胞,照射30、60 min组凋亡细胞百分率高于0 min组,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诊断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过度照射早孕大鼠,可促使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合成增加,活性升高,诱发胚胎组织细胞凋亡.

    作者:李陶;史洪涛;熊仁平;杨未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二尖瓣形态学改变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来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方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前后方向位移,前后叶的关闭角度和活动度及二尖瓣反流量.结果 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后向位移增加和前叶受牵拉增强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前后叶同时受到增强牵拉作用的结果.

    作者:朱芳;任卫东;邓重信;李占全;刘莹;丁明岩;段续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猪脂肪栓塞模型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验研究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猪心腔中脂肪栓子的超声表现及猪脂肪栓塞的致死量.方法 实验用健康梅白猪6头,均经猪颈内静脉每隔40 min依次缓慢注入0.1、0.2……12.0 ml的同种脂肪液,用TEE连续观察心腔内图像变化,记录脂肪栓塞的致死量.结果 随着注入的脂肪量增加,TEE显示右心腔游动的点状强回声增多,由星点状变为阵雨或雪花飞舞状,排空时间延长,脂肪注入量大于4 ml后点状强回声可出现于左心室.猪脂肪栓塞的累积致死量为15.8~27.8 ml.结论 TEE可观察心腔内脂肪栓子的动态变化,出现反常栓塞是脂肪栓塞发展为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可靠证据,猪脂肪栓塞的平均累积致死量为(17.8±4.9) ml.

    作者:张卫兴;胡兵;王爱忠;周明;薛晓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终末期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

    目的 探讨回声跟踪(ET)技术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T检测20例ESRD患者颈动脉弹性指标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正数(Ep)、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递速度(PWVβ),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20例患者中合并及不合并高血压者各占10例,比较ESRD合并及不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人的颈动脉弹性有无差异.结果 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ESRD组的β、Ep及PWVβ较正常人高,AC及AI无差异.结论 ESRD患者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其颈动脉弹性功能都会减低,ET技术能够敏感地检测这一改变,更多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进行.

    作者:罗燕;邱逦;陈红艳;卢强;张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erbB-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CPA血流的关系

    目的 探讨C-erbB-2癌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血流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CPA检测50例膀胱癌患者及20例膀胱非肿瘤性增生患者的血流信号及其阻力指数RI,术后用免疫组化法术后测该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 C-erbB-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增生组(30%,P<0.05),C-erbB-2在II-III级膀胱癌阳性表达率(71%)显著高于0-I级(30%,P<0.05),C-erbB-2在T2-T4期的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70%),显著高于Tis-T1(30%,P<0.05),膀胱癌的C-erbB-2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677,P<0.05),膀胱癌的RI值(0.50±0.43)显著低于非肿瘤增生性组RI值(0.69±0.41,P<0.05),其表达强度与RI呈负相关(r=-0.537,P<0.05).结论 膀胱癌在C-erbB-2中的表达为临床应用CPA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而CPA则为临床诊断膀胱癌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

    作者:金蓉;李彦敏;高卫平;焦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右室流出道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1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2周就诊.查体: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心脏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00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区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呈吹风样.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右室流出道近肺动脉瓣处见3.4 cm×2.4 cm肿块,呈分叶状,蒂较小,附着于室间隔右室面(图1),收缩期部分突入主肺动脉,致该处局部狭窄,大压差为52 mm Hg.超声诊断:右室流出道肿瘤,性质特定.术中所见:右室流出道嵴上见4 cm×3 cm×3 cm卵圆形肿块,由一直径约0.5 cm的蒂附着于流出道左后壁,呈分叶状,质地中等,包膜完整.肿块组织病理报告:血管瘤(以毛细血管为主).

    作者:蔡菁;李健;高春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