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任广国

关键词:MRI, CT,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采取CT检查与MRI检查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CT检查、MRI检查,对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漏诊率、敏感度、损伤检出率.结果 CT检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漏诊率30.56%、敏感度69.44%,MRI检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漏诊率16.97%、敏感度83.33%,P<0.0,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检查损伤检出率60.60%,对比MRI检查损伤检出率78.78%,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 将CT检查与MRI检查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是MRI检查更具使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新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目的 对新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进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护师以上,在糖尿病科工作十年以上,从事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师,采用我科自制问卷一对一式调查方法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并以健康教育形式一对一谈话,小组式交流,老患者带新患者等多种形式解决新发中青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结果 归纳总结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分析并给与解决措施.结论 新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很不乐观,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此来促使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张兴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地氟烷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 肌保护的影响

    目的 将地氟烷应用于需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需行OPCABG(三根)患者120例,将其分成丙泊酚组以及地氟烷组,分别在手术麻醉时介入丙泊酚以及地氟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心肌功能的影响.结果 手术后,地氟烷组的cTnI以及CK-MB释放量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在患者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时使用地氟烷麻醉可以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升压药物的使用频率.

    作者:孙庆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与作用.结果 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两种因素单独作用下会导致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升高,同时二种因素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均会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危险性大幅度提升,且两种因素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颜开华;孙振兴;朱明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资料,对其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环节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4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疼痛完全消失29例,占72.50%.明显缓解9例,占22.50%.2例患者有所改善,占5.00%.从中可见,本次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使得患者术后疼痛得到缓解,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霞;陈睿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手术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将临床路径运用于肛肠科手术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56例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肛肠科手术患者分成基本组与临床路径组,分别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所用的住院费用以及时间均少于基本组,且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肛肠科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护理具有确切疗效,可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还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谭燕;骆小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溃疡的效果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溃疡的效果,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142例幽门螺旋杆菌胃溃疡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三联疗法(丽珠得乐+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状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68/71),对照组为81.6%(58/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炎症因子各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胃溃疡,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既安全又可靠.

    作者:许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艾滋病护理模式中护士素质要求探讨

    由于AIDS的不可治愈性及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导致护理人员在与AIDS患者接触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本文通过对我科收住的362例AIDS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提出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的护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同时强调到位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大大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者:田亚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标准糖尿病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规糖尿病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80例,二组均实施饮食教育和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营养师进行正规配餐,对照组则由病人自主决定用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饮食控制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由营养师正规配糖尿病饮食餐,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

    作者:蔡敏;唐莉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涉及全国132个县,有470多名工作人员参加,被调查对象涉及27万多人,进行了膳食、生活方式、主要慢性疾病状况的综合调查.本文就项目执行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描述.

    作者:张译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蜂蜜诱发儿童急性荨麻疹23例分析

    采用患儿所食用蜂蜜对23例可疑病例及19例对照组分别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蜂蜜过敏组均出现阳性反应,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反应,两组风团面积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学龄前期儿童消化系统屏障功能差,蜂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蜂毒污染,食用后蜂毒被误吸收,诱发荨麻疹.

    作者:朱春晓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消食导滞法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消食导滞推拿法在治疗儿童伤食呕吐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患有伤食呕吐症的共50例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方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食导滞推拿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消食导滞推拿法能够大大的提高小儿伤食呕吐的治疗效果,且对患儿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稚薇;单晓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比较微创引流术、传统手术(开颅)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并发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应用微创引流术方案与传统开颅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对比情况.方法 选择脑外伤后并发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微创引流术方案治疗(观察组,n=40)与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40)效果、手术质量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脑外伤后并发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手术操作具体用时、手术过程中实际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经测定为92.5%,对照组为82.5%,经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硬脑膜外血肿的病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相较传统开颅术式,效果居更高水平,手术质量呈更佳显示.

    作者:郝鑫;王艳彬;刘剑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我方医院收治的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52例患者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髓内钉操作规范化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26例采用治疗方式的结果以Rasmussen评分统计结果.结果 观察组21例患者Rasmussen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手术技巧和经验规范化髓内钉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微创效果有利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

    作者:李光浩;韩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9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金春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325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312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7%,低于对照组70%,处方平均消费额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方的不合理应用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7%(P<0.05).结论 加强药剂科管理,可以使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更合理,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魏文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本文就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实验组患者施以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较比开腹手术更具优势,可将腹腔镜手术作为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贾成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8月——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图像清晰度.结果 观察组总检出率为84例(100.00%),对照组总检出率为65例(77.38%),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其准确性更高,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总计28例患者入院治疗肝脏肿瘤疾病,查阅这些患者在我院的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配合手术方法治疗,统计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存在27例患者肝脏肿瘤明显消融,占比96.43%,存在23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的AFP值与入院时进行比较明显降低,占比82.1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腹痛以及体温异常升高等不良病症,治疗一周后上述不良病症均消失,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增加.结论 使用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进行配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明显提高,出现不良病症的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应用价值较高,应当在肝脏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

    作者:奚宇祥;张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药物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6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一组选用加巴喷丁、普萘洛尔等药物联合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n=23);一组采用冬眠疗法,将其作为对照组(n=23),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每天发作次数多于对照组,但其每天发作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GOS评分、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尤其是采用加巴喷丁、普萘洛尔等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昏迷情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东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职业健康检查人群肝损害的发病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发现分析职业人群肝损害的发病率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本公司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556人,将其作为观察组,这组人群工作中会接触盐酸,硫酸,甲醇,甲醛,氯甲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群5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B超检查与血清学检查发现肝改变、脂肪肝、脾肿大、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等,对比两组人群体检检查结果,分析肝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以及工龄的关系.结果 在体检者异常情况方面,观察组人群B超肝改变、B超脂肪肝、脾肿大、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等改变人数异常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肝损害与工龄的关系方面,工龄较大人群肝损害情况与工龄较低人群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公司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肝损害与职业暴露无关,肝损害异常的发生率和普通人群差别不大.严格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国际领先的生产装置设计,化工生产中周密的管理从而避免跑冒滴漏,给职工的全面职业卫生培训和考核,完善的劳保用品供应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职业病的有效控制.鉴于公司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均提示暴露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暴露限值,考虑工龄较大人群肝损害情况与工龄低人群对比差异显著的可能原因是长期积累所致肝损害的可能性大.

    作者:袁辰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