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慧玲
目的 将同轴定位针的CT相关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方法应用于存在肺深部病灶的患者,分析其对于降低肺深部病灶相关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36例存在肺深部病灶的患者纳入研究目标,参考予以穿刺切割的时候是否采取同轴定位针分组,参照组18例患者予以穿刺切割的时候没有采取同轴定位针,实验组18例患者予以穿刺切割的时候采取同轴定位针,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灶深度数值、病灶大直径数值、出现肺出血统计数值、出现气胸统计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病灶深度数值、病灶大直径数值参比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统计学价值未呈现,实验组患者出现肺出血统计数值、出现气胸统计数值参比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的统计学价值呈现.结论 在肺深部病灶患者中施行同轴定位针的CT相关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方法有较佳的效果出现,使患者的肺深部病灶相关并发症得到减少.
作者:辛木梓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术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6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13例.对参照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相比较,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工作中,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患儿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婧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性病防治质量管理是规范性病诊疗,性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性病质量管理,建立性病防治质量管理机制,有效控制性疾病传播是当前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性疾病防治工作实际对我地区性病防治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浅析.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9月——2017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基础治疗加用替普瑞酮的方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还能降低复发的概率,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奚宇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共38例,依照就诊先后差异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终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终疗效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给予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快速稳定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傅玉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采取CT检查与MRI检查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CT检查、MRI检查,对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漏诊率、敏感度、损伤检出率.结果 CT检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漏诊率30.56%、敏感度69.44%,MRI检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漏诊率16.97%、敏感度83.33%,P<0.0,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检查损伤检出率60.60%,对比MRI检查损伤检出率78.78%,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 将CT检查与MRI检查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是MRI检查更具使用价值.
作者:任广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108例薄型子宫内膜所致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第2组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PI、RI及内膜下血流改善效果优于第1组,第3组的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PI、RI及内膜下血流的改善效果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人工周期及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郝苗苗;刘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单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各54例的24小时血压.结果 本组资料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CTMPR)平扫技术与超声检查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确诊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均行CTMPR平扫与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定位准确率、诊断符合率及病灶血流情况.结果 ①MPR组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灶直径≤1cm(P<0.01)及直径在1-2cm(P<0.05)的检出例数明显多于超声组.②MPR组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灶位于肾上腺内、外侧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组(P<0.05).③MPR组与超声组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MPR组优于超声组,差异显著(P<0.05).④病变区的供血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较CTMPR平扫技术具有独特性.结论 CTMPR技术在肾上腺区占位性病灶中的检出价值、定位价值及诊断符合率方面明显优于超声检查,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病灶血流供应的价值较CTMPR平扫技术具有独特性,这两者各有特色,互相补充,为临床诊治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作者:冯晓强;夏从羊;俞扬;高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2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资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体质指数等指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病因筛查.结果 大于30岁的、体质指数大于24的、家族史的、内分泌异常、自然流产史的分别有80例、60例、10例、20例、30例.结论 找出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从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何双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医药需要现代化,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已成为举国共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探索蕴藏于传统药材中的药效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弘扬传统文化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本文建议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等现代化工具,结合必要的精密实验,全面分析中药材中主要活性成份,快速发掘存在于蔬果药草中的药效物质,并排除可能的毒性成份,以加速中药现代化(神农工程)的进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理解中华传统医药智慧结晶的作用机理;②确认食疗原理与保健功能,以预防疾病,特别是借助中草药,来缓解我国所面临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威胁;③开发新颖药物,促进中药现代化并开创先进制药工业.
作者:宣大卫;张海龙;鲍和;励建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使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共54例作为观察组,再另外选择阿尔兹海默病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方式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头颅核磁共振诊断方式后,对两组患者海马体积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的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颞叶沟回间距与大脑左右径比值,对照组患者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诊断方式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两者间的区别.
作者:隋国栋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90例受血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受血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B组采用传统盐水法检测,A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测.选取同期45例患者纳入C组,采用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 A组的耗时短于B组,A组阳性检出率高于B组(p<0.05);A组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高于B组(p<0.05);C组与A组阳性检出率及检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检验时间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有耗时短、操作简单的优点,能确保输血安全性.
作者:杨秀秀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乔治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县麻疹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导致麻疹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6个月-5周岁发病率占42.31%,12岁以上占57.69%;4-6月发病率占76.92%,高于其他月份;接受麻疹免疫疫苗接种的患者占30.77%,明显低于未接受麻疹免疫接种的患者比重69.23%.结论 及时实施有效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生,年龄、麻疹疫苗接种情况是影响麻疹出现的危险因素,所以必须做好适龄人群的麻疹接诊工作.
作者:李玉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并已逐渐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的特点,并对国内外改善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方海燕;崔立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发现分析职业人群肝损害的发病率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本公司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556人,将其作为观察组,这组人群工作中会接触盐酸,硫酸,甲醇,甲醛,氯甲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群5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B超检查与血清学检查发现肝改变、脂肪肝、脾肿大、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等,对比两组人群体检检查结果,分析肝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以及工龄的关系.结果 在体检者异常情况方面,观察组人群B超肝改变、B超脂肪肝、脾肿大、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等改变人数异常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肝损害与工龄的关系方面,工龄较大人群肝损害情况与工龄较低人群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公司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肝损害与职业暴露无关,肝损害异常的发生率和普通人群差别不大.严格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国际领先的生产装置设计,化工生产中周密的管理从而避免跑冒滴漏,给职工的全面职业卫生培训和考核,完善的劳保用品供应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职业病的有效控制.鉴于公司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均提示暴露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暴露限值,考虑工龄较大人群肝损害情况与工龄低人群对比差异显著的可能原因是长期积累所致肝损害的可能性大.
作者:袁辰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联合西地兰干预的病情改善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7年2月——6月间收治确认心衰合并房颤患者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地兰,归纳该治疗措施对患者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接受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心衰伴发房颤患者除常规对症治疗外联合西地兰能够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有效调整使其进入到合理范围内,对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预后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玉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珊;马丽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护理人员专业评分、治疗时长以及住院花费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81.58%,研究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及就诊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缩短住院时长,减少治疗花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