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

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

关键词:血液净化疗法, 抢救, 现报告如下, 危重患儿, 临床效果
摘要:我院从1992年起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5个月至7岁危重患儿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上网看摘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营养不良-炎症-脉粥样硬化综合征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在过去30多年中,透析疗法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患者的合并症及病死率仍很高.许多因素与透析患者的高病死率有关,如高龄、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感染等,透析患者约5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死于感染,约占15%[1].

    作者:汪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长期透析患者的致残性并发症:国外报道[1]透析超过7年的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60%.国内以往对这一并发症的报道甚少,但随着透析疗法的普及和长期生存者数量的增加,DRA也将成为影响我国透析患者康复率的重要因素.据我院透析中心的调查,透析超过5年的患者中50%有DRA的证据.

    作者:侯凡凡;张训;周展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危险因素分析调查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肾衰)是感染、创伤、休克的严重后果之-[1].我们调查了1991~1996年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分析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急肾衰治疗的临床对策.

    作者:邱海波;周韶霞;刘大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

    我院从1992年起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5个月至7岁危重患儿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血液透析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我们采用先进的单能定量CT(QCT)测量了30例长期口服小剂量阿法D3血液透析患者腰椎的骨密度,以观察该类患者骨密度的状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尹连芳;陈峰;高民;刘菀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听力调查

    对我院1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听力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25年统计资料分析

    我院从1974年开始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至今已25年余,现将有关统计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季大玺;谢红浪;徐斌;任冰;刘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透析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营养对比研究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但是尿毒症及其透析治疗所致的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营养不良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尿毒症非透析和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作者:樊均明;邢道权;甘华山;刘先蓉;许国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骨调素反义RNA在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骨调素(osteopontin,OPN)是含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三肽序列(黏附分子结构)的高度酸性的磷酸化分泌性糖蛋白,是很强的巨噬细胞化学趋化和黏附分子.在许多与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和纤维化有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OPN的过度表达,巨噬细胞浸润均发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表达OPN的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过度表达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的密切相关性,表明OPN是介导巨噬细胞在肾小管浸润并导致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细胞因子.因此,如能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过度表达,就有可能减少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延缓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反义RNA是与mRNA互补的核苷酸片段,能通过配对碱基间氢键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永雄;黄凌虹;余学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与HLA的相关性

    为了解云南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GN-CRF)与HLA抗原的相关性,我们对部分CGN-CRF患者进行了HLA-A、HLA-B、HLA-DR、HLA-DQ位点抗原分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剑春;胡大春;陈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膜对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长期用铜仿膜(CU)和聚砜膜(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及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50.2±5.7)ng/ml]相比,CU[(82.9±9.8)ng/ml]和P5U[(65.5±9.2)ng/ml]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但PSU组与CU组相比,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5).MHD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也有所增加,其中PSU组[(72.2±5.3)pg/ml]与对照组[(56.4±7.8)ng/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U与PSU组内TGF-β1与MCP-1水平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5425与-0.4562,P均<0.05).结论MHD可增加尿毒症患者TGF-β1与MCP-1水平,但透析膜类型对它们的影响有所不同.

    作者:顾勇;吴永贵;周江华;李铭新;林善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测定

    我们检测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T淋巴细胞,并探讨它们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志敏;陈蕃;冯泰宝;于力;卓美瑛;杨小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疾病综合征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肯定的疗效,我们用CRRT来治疗急危重症多器官疾病综合征(MODS),亦取得相当满意的成绩.

    作者:卢智;何衍高;覃丹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前有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并与遗传因素相关.我们就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国内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特征.

    作者:韩庆烽;郑丹侠;范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为期1年的长期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35例无明显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3例)及低分子肝素(LMWH)组(22例),于透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动脉血路端注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及12月检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及脂酶活性.结果(1)两治疗组透析前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Lp)(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较对照组低(P<0.05).(2)LMWH组随透析时间延长,LPL、LCAT逐渐升高,TG逐渐降低,而VLDL-c、LDL-c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与UFH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长期使用LMWH代替普通肝素抗凝,不加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障碍,并能部分缓解已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

    作者:袁伟杰;湛冯岚;张小瑛;苏红;程杰;张国兆;崔若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安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与职业献血员感染输血传播性病毒相关分析

    输血传播性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是Nishizawa1997年首次报道的主要经输血传播的新型肝炎相关病毒. 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尚不能做到全部耗材的1次性使用和专人专机,及因肾性贫血需经常输血,从而使血透患者感染TFV的机会明显增大.我们检测了西安地区血透患者与职业献血员TYV感染的情况,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孙脊峰;傅恩清;焦凯;李占亭;扬洁;郑义;张桂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狼疮肾炎(LN)的治疗首选是口服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疗法(IV-CTX),大多数患者疗效是满意的,但有些患者经上述正规标准治疗2个月或以上,病情仍不能控制,归属于难治性LN.我们对此采用环孢素A(CsA)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坤;尹培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探讨其治疗作用.

    作者:罗伟文;陈向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纳米钙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

    我们在两年多时间内对10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应用新型纯碳酸钙制剂-999纳米钙治疗,旨在为临床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提供可行的治疗措施.

    作者:姚颖;刘晓城;吕永曼;徐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