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不良-炎症-脉粥样硬化综合征

汪涛

关键词:营养不良, 炎症, 透析患者, 透析疗法, 患者的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脏病, 心血管合并症, 病死率, 心血管疾病, 低蛋白血症, 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 感染, 腹膜透析, 正常人, 糖尿病, 多因素, 高龄
摘要: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在过去30多年中,透析疗法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患者的合并症及病死率仍很高.许多因素与透析患者的高病死率有关,如高龄、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感染等,透析患者约5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死于感染,约占15%[1].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鼠肾血流量、肾脏体积及尿蛋白排泄的影响,以及对血、肾组织局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TGP-β1)含量的影响.结果氯沙坦可降低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排泄率,肌酐清除率(Ccr)及阻遏早期肾小球肥大,且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局部NO、ET含量,大剂量氯沙坦还能降低尿液中TGP-β1含量.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氯沙坦降低肾组织局部NO、ET及TCF-β1水平有关.

    作者:卢筱华;冯烈;许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患者血中有机磷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例IMS患者随机分为灌流组和非灌流组.灌流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除用解磷定外,同时予以血液灌流治疗,并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灌流前后患者血中有机磷含量.非灌流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单用解磷定.通过观察灌流前后血中有机磷含量的变化、存活率、IMS病程及呼吸肌麻痹发生率4项指标来判断血液灌流的临床疗效.结果灌流组存活率100%,显著优于非灌流组(30%,P<0.01).IMS病程明显短于非灌流组(P<0.05).血液灌流后无一例发生呼吸肌麻痹,非灌流组均出现呼吸肌麻痹.8例血液灌流2h有机磷清除率为100%,2例灌流1h清除率分别为80.1%和65.5%.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机磷.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于笑霞;王立新;吕增禄;胡春华;马金荣;田俊阁;李文东;芦洁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测定

    我们检测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T淋巴细胞,并探讨它们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志敏;陈蕃;冯泰宝;于力;卓美瑛;杨小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危险因素分析调查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肾衰)是感染、创伤、休克的严重后果之-[1].我们调查了1991~1996年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分析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急肾衰治疗的临床对策.

    作者:邱海波;周韶霞;刘大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狼疮肾炎(LN)的治疗首选是口服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疗法(IV-CTX),大多数患者疗效是满意的,但有些患者经上述正规标准治疗2个月或以上,病情仍不能控制,归属于难治性LN.我们对此采用环孢素A(CsA)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坤;尹培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网看摘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类关节滑膜细胞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目的进一步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2微球蛋白(AGE-β2m)对关节固有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确定人类关节滑膜细胞是否表达对AGE特异的受体.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A型和B型滑膜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法分别观察滑膜细胞表面AGE受体1(AGE-R1)、AGE受体2(AGE-R2)、AGE受体3(ACE-R3)及AGE受体(RAGE)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滑膜细胞内各种AGE受体的mRNA水平.结果A、B两型细胞均表达RAGE和AGE-R3,两种受体均分布于细胞表面,RT-PCR示滑膜A、B两型细胞内存在RAGE和AGE-R3mRNA.两型滑膜细胞均不表达AGE-R1和AGE-R2.结论人类关节滑膜A、B两型细胞表达RAGE和AGE-R3,提示这类关节固有细胞参与了AGE的代谢,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时也可能成为AGE病理生物效应的靶细胞.

    作者:侯凡凡;蒋建平;张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膜对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长期用铜仿膜(CU)和聚砜膜(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及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50.2±5.7)ng/ml]相比,CU[(82.9±9.8)ng/ml]和P5U[(65.5±9.2)ng/ml]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但PSU组与CU组相比,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5).MHD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也有所增加,其中PSU组[(72.2±5.3)pg/ml]与对照组[(56.4±7.8)ng/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U与PSU组内TGF-β1与MCP-1水平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5425与-0.4562,P均<0.05).结论MHD可增加尿毒症患者TGF-β1与MCP-1水平,但透析膜类型对它们的影响有所不同.

    作者:顾勇;吴永贵;周江华;李铭新;林善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疾病综合征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肯定的疗效,我们用CRRT来治疗急危重症多器官疾病综合征(MODS),亦取得相当满意的成绩.

    作者:卢智;何衍高;覃丹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颗粒膜蛋白的表达与狼疮肾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血浆黏附分子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狼疮肾炎(LN)活动、肾脏病理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MP-140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GMP-140表达.结果LN患者较正常人以及活动LN较非活动LN,血GMP-140水平显著升高;LN肾组织GMP-140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强,且狼疮肾组织GMP-140+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水平和狼疮肾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关系.结论GMP-140在介导LN中起重要作用,其血浆水平或肾组织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LN活动和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作者:董光富;叶任高;李幼姬;汪涛;余学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与HLA的相关性

    为了解云南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GN-CRF)与HLA抗原的相关性,我们对部分CGN-CRF患者进行了HLA-A、HLA-B、HLA-DR、HLA-DQ位点抗原分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剑春;胡大春;陈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探讨其治疗作用.

    作者:罗伟文;陈向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进一步提高我国透析的总体水平

    在进入2000年时,据保守统计我国已有血液透析(血透)机逾5 000台,不少还是很先进的,例如:在线(on line)制备置换液可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带有血容量监控、体温监控可进行低温透析及再循环测定、血压测定、血球压积测定及联机管理等.

    作者:钱家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汉防己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甙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甙3种中药成分对人肾成纤维细胞(KFB)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对人KFB分泌的Ⅰ型胶原酶活性、人KFB增殖、凋亡、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3种中药提取成分在各自的佳浓度范围和作用时间内均能提高人胎KFB分泌的Ⅰ型胶原酶活性、抑制人胎KFB增殖和Ⅰ型胶原的表达、促进人胎KFB凋亡.结论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在预防及逆转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屈燧林;方勤;陈高翔;王志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25年统计资料分析

    我院从1974年开始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至今已25年余,现将有关统计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季大玺;谢红浪;徐斌;任冰;刘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长期透析患者的致残性并发症:国外报道[1]透析超过7年的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60%.国内以往对这一并发症的报道甚少,但随着透析疗法的普及和长期生存者数量的增加,DRA也将成为影响我国透析患者康复率的重要因素.据我院透析中心的调查,透析超过5年的患者中50%有DRA的证据.

    作者:侯凡凡;张训;周展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安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与职业献血员感染输血传播性病毒相关分析

    输血传播性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是Nishizawa1997年首次报道的主要经输血传播的新型肝炎相关病毒. 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尚不能做到全部耗材的1次性使用和专人专机,及因肾性贫血需经常输血,从而使血透患者感染TFV的机会明显增大.我们检测了西安地区血透患者与职业献血员TYV感染的情况,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孙脊峰;傅恩清;焦凯;李占亭;扬洁;郑义;张桂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川芎嗪对慢性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功能及间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高糖透析液作用下慢性大鼠腹膜透析(腹透)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25%腹透液(HG组)、4.25%腹透液+40mg/L川芎嗪(HGL组)、4.25%腹透液+160mg/L川芎嗪(HGH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余3组每天分别腹腔内注入20ml含不同剂量川芎嗪的4.25%透析液[0(HG)、40mg/L(HGL)、160mg/L(HGH)].8周后进行腹膜功能试验,同时对细胞印片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与HGH和HG组相比,HGL组腹腔内液体量和净超滤量显著增高(P<0.01),透出液与血浆尿素浓度比(D/Purea)显著降低,4h透出液/透析液葡萄糖(D/D0)值和尿素清除率(Curea)显著增高.但总重吸收率和直接淋巴吸收率在各透析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细胞印片上间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在HGL组比HGH组和HG组显著增加,而表面积显著减少.低剂量川芎嗪显著提高腹膜超滤量与间皮细胞表面积减少密切相关(r=-0.944,P<0.05).结论低剂量川芎嗪加入高糖透析液中长期应用可显著提高腹膜超滤量,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腹膜间皮细胞的肥大有关.

    作者:杨琼琼;叶任高;阳晓;关伟明;汪涛;彭文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营养不良-炎症-脉粥样硬化综合征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在过去30多年中,透析疗法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患者的合并症及病死率仍很高.许多因素与透析患者的高病死率有关,如高龄、心血管合并症、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感染等,透析患者约5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死于感染,约占15%[1].

    作者:汪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

    我院从1992年起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5个月至7岁危重患儿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