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颗粒膜蛋白的表达与狼疮肾炎的关系研究

董光富;叶任高;李幼姬;汪涛;余学清

关键词:狼疮肾炎, 免疫组织化学, 颗粒膜蛋白
摘要:目的了解血浆黏附分子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狼疮肾炎(LN)活动、肾脏病理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MP-140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GMP-140表达.结果LN患者较正常人以及活动LN较非活动LN,血GMP-140水平显著升高;LN肾组织GMP-140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强,且狼疮肾组织GMP-140+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水平和狼疮肾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关系.结论GMP-140在介导LN中起重要作用,其血浆水平或肾组织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LN活动和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糖基化产物在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血管壁和腹膜上的表达

    目的检测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在尿毒症患者血中的水平及在血管壁和腹膜上的表达及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尿毒症患者血中AGEs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其血管壁上AGEs的表达,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上AGEs和层粘蛋白(laminin)的表达.结果尿毒症患者血中AGEs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者,且各种透析治疗均不能地降低患者体内AGEs水平.AGEs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壁有明显沉积;行腹膜透析一段时间后腹膜AGEs及laminin的表达也明显升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且与腹透时间也有相关性.结论血中高浓度的AGEs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可能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有关;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上AGEs及laminin沉积可能是腹膜硬化及失超滤的原因之一.

    作者:陆福明;顾亢霞;郭晓敏;杨海春;黄宇峰;林善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网看摘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对肾小管上皮细胞(RTC)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HFRS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RTC(HFRTC),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FRTC内的HFRSV并作台盼蓝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1)HPRSV能够直接感染培养的HFRTC;(2)从第7天起被感染的HPRTC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TEM观察表明HFRSV可致HPRTC的细胞膜、细胞器损害.结论HFRSV能够直接损害体外培养的HPRTC,其对RTC的损害作用可能直接参予肾综出血热(HPRS)的发病.

    作者:姚丽君;邓安国;黄蓓;李元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汉防己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甙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甙3种中药成分对人肾成纤维细胞(KFB)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对人KFB分泌的Ⅰ型胶原酶活性、人KFB增殖、凋亡、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3种中药提取成分在各自的佳浓度范围和作用时间内均能提高人胎KFB分泌的Ⅰ型胶原酶活性、抑制人胎KFB增殖和Ⅰ型胶原的表达、促进人胎KFB凋亡.结论汉防己甲素、川芎嗪、苦杏仁甙在预防及逆转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屈燧林;方勤;陈高翔;王志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与HLA的相关性

    为了解云南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GN-CRF)与HLA抗原的相关性,我们对部分CGN-CRF患者进行了HLA-A、HLA-B、HLA-DR、HLA-DQ位点抗原分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剑春;胡大春;陈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颗粒膜蛋白的表达与狼疮肾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血浆黏附分子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狼疮肾炎(LN)活动、肾脏病理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MP-140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GMP-140表达.结果LN患者较正常人以及活动LN较非活动LN,血GMP-140水平显著升高;LN肾组织GMP-140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强,且狼疮肾组织GMP-140+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水平和狼疮肾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关系.结论GMP-140在介导LN中起重要作用,其血浆水平或肾组织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LN活动和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作者:董光富;叶任高;李幼姬;汪涛;余学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测定

    我们检测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T淋巴细胞,并探讨它们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志敏;陈蕃;冯泰宝;于力;卓美瑛;杨小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狼疮肾炎(LN)的治疗首选是口服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疗法(IV-CTX),大多数患者疗效是满意的,但有些患者经上述正规标准治疗2个月或以上,病情仍不能控制,归属于难治性LN.我们对此采用环孢素A(CsA)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坤;尹培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透析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营养对比研究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但是尿毒症及其透析治疗所致的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营养不良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尿毒症非透析和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作者:樊均明;邢道权;甘华山;刘先蓉;许国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纳米钙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

    我们在两年多时间内对10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应用新型纯碳酸钙制剂-999纳米钙治疗,旨在为临床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提供可行的治疗措施.

    作者:姚颖;刘晓城;吕永曼;徐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疾病综合征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肯定的疗效,我们用CRRT来治疗急危重症多器官疾病综合征(MODS),亦取得相当满意的成绩.

    作者:卢智;何衍高;覃丹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参与铁负荷肾小管细胞毒作用的机制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铁负荷肾小管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评价氧自由基清除剂在铁肾小管细胞毒中的防治作用及其与NO的关系.方法在建立原代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以孵育液中NO2-产量(Griess反应)和小管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改变为线索,比较不同剂量铁剂、各氧自由基清除剂、L精氨酸(L-Arg)和C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作用12h后在非脂多糖(LIS)组和LPS组(10μg/ml)中对小管细胞毒作用及与NO代谢的影响;同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剂量铁剂与LPS的联用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NTA-Fe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同步增加LDH释放(P<0.001)及孵育液中NO2-的产量(P<0.001);但在LPS组中细胞毒作用的增加(P<0.001)并不伴随N02-的明显改变(P>0.05).LPS诱导的iNOS转录上调可为NTA-Fe增强,但仅限于500μmol/L(P<0.01).在LPS组中,加入L-精氨酸及不同剂量L-NAME可分别加重和缓解铁的细胞毒作用;然而,L-NAME的防护作用在铁剂组中并不明显;OH清除剂可防护铁的毒作用(P<0.001),但NO2-水平的相应下降仅见于二甲基硫脲(DMTU)作用的LPS组中(P<0.05).结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O可促进NTA-Fe的细胞毒作用;一定浓度范围内铁可增强LPS诱导的iNOS转录上调;OH是NTA-Fe细胞毒作用的主要介质;NO的参与很可能是通过与O2-和H2O2的相互作用及促进Fenton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OH及或ONOO-.

    作者:裘莲群;吴兆龙;许迅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膜对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长期用铜仿膜(CU)和聚砜膜(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及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50.2±5.7)ng/ml]相比,CU[(82.9±9.8)ng/ml]和P5U[(65.5±9.2)ng/ml]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但PSU组与CU组相比,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5).MHD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也有所增加,其中PSU组[(72.2±5.3)pg/ml]与对照组[(56.4±7.8)ng/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U与PSU组内TGF-β1与MCP-1水平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5425与-0.4562,P均<0.05).结论MHD可增加尿毒症患者TGF-β1与MCP-1水平,但透析膜类型对它们的影响有所不同.

    作者:顾勇;吴永贵;周江华;李铭新;林善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25年统计资料分析

    我院从1974年开始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至今已25年余,现将有关统计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季大玺;谢红浪;徐斌;任冰;刘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

    我院从1992年起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5个月至7岁危重患儿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下肢皮疹、发热、咳嗽、咯痰、蛋白尿

    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反复乏力、关节肌肉疼痛6年,水肿5年,加重3个月伴咳嗽、咯痰1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

    作者:伍靖武;程庆砾;陈香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骨调素反义RNA在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骨调素(osteopontin,OPN)是含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三肽序列(黏附分子结构)的高度酸性的磷酸化分泌性糖蛋白,是很强的巨噬细胞化学趋化和黏附分子.在许多与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和纤维化有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OPN的过度表达,巨噬细胞浸润均发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表达OPN的区域,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过度表达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的密切相关性,表明OPN是介导巨噬细胞在肾小管浸润并导致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细胞因子.因此,如能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过度表达,就有可能减少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延缓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反义RNA是与mRNA互补的核苷酸片段,能通过配对碱基间氢键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永雄;黄凌虹;余学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长期透析患者的致残性并发症:国外报道[1]透析超过7年的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60%.国内以往对这一并发症的报道甚少,但随着透析疗法的普及和长期生存者数量的增加,DRA也将成为影响我国透析患者康复率的重要因素.据我院透析中心的调查,透析超过5年的患者中50%有DRA的证据.

    作者:侯凡凡;张训;周展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安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与职业献血员感染输血传播性病毒相关分析

    输血传播性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是Nishizawa1997年首次报道的主要经输血传播的新型肝炎相关病毒. 目前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尚不能做到全部耗材的1次性使用和专人专机,及因肾性贫血需经常输血,从而使血透患者感染TFV的机会明显增大.我们检测了西安地区血透患者与职业献血员TYV感染的情况,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孙脊峰;傅恩清;焦凯;李占亭;扬洁;郑义;张桂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血液透析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我们采用先进的单能定量CT(QCT)测量了30例长期口服小剂量阿法D3血液透析患者腰椎的骨密度,以观察该类患者骨密度的状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尹连芳;陈峰;高民;刘菀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