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护理

耿婷婷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护理
摘要: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对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探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8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出血,经全面观察、及时抢救护理,均痊愈出院.1例因术后呕吐致鼻胆管脱落,6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影响因素,而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探究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4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75;P=0.031);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15.26±1.89)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7.28±2.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46,P=0.000).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姚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给予肠安颗粒治疗,治疗组,联合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46/49),参照组为81.6%(40/4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重度阿维菌素中毒1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阿维菌素中毒的抢救.方法:对1例重度阿维菌素中毒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普通病房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阿维菌素目前尚无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李晶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行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观察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依从性.结果: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依从性较护理前明显更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有利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利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孙红丽;王继超;赵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试述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病案是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相关的病历档案,同时也是医生对于各类疾病诊治的详细记录,病案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其进行保险、伤残鉴定、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评定等方面的法律依据,它对医院医疗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刘旭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1±2.91)d明显高于护理组的(5.98±1.08)d,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0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梦瑶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儿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的理念和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其治疗效果.从患儿的情况考虑,儿童本身心智发展就不健全,加上生病期间他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当中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儿科护理当中一项基础性也是较有难度的操作.患儿对于输液通常会有一定的害怕和恐惧心理,因而在儿科当中经常会见到患儿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是由于内心的紧张而拒绝输液.这种抗拒不仅导致护士和患儿之间不能够较好的配合进行输液,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一次性输液成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较好的使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输液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和护士间的纠纷.

    作者:席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心脑血管病中应用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时间: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对象:我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需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予以空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身理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广泛,尤其适合血栓患者.

    作者:夏晓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超声刀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超声刀是近些年医疗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超声原理产生的超声波来对人体组织等部分进行切割,从而发挥超声波的超强穿透力,尤其是针对肿瘤组织的切割,可以象发挥聚集太阳能利用超声空化的作用来破除病变的肿瘤组织或者其他病变区域.进而让较大能量的超声波转变为热能,提高治疗效果.由于超声刀器械类型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在使用中和保养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为了保证超声刀器械的完好,就需要加强对超声刀器械的清洗和保养,从而减少使用中的故障,提高手术成功率[1].

    作者:陈少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改进策略探究

    目的:通过对我院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找出其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升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和改进.方法:统计我院在2013年-2014年中检验科收集到的不合格的标本数量并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整理,根据统计的结果找出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结果:不合格标本集中发生在生化室和临检室,这是由于其接收和检测到的标本数量比较多.而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为溶血、脂血、标本凝固,在2013年的比例分别为36%、18%和10%,在2014年的比例分别为31%、17%、9%,其余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均未达到9%.结论:分析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对于提升标本的合格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作者:李春岩;唐晓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共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干预组患儿每天睡眠时间和喂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能够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加快早产儿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宋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骨桥蛋白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壁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假手术(sham)组、SAH 12h组、SAH 24h组、SAH 48h组、SAH 72h组、SAH 6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在各时点(sham组在72h时)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SAH组模型大鼠基底动脉较sham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直径变小,72h时变化明显,6d时重;SAH后基底动脉壁OPN表达增加,表达高峰为二次注血后72h.结论:大鼠SAH模型存在明确的CVS,SAH后OPN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上调,以72h时升高为明显并与CVS开始阶段的时相相一致,提示OPN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成为临床上预测CVS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余水;余方方;周章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为了能够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94例患者,按照时间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情况,分析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结论: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无论是在24小时候的疼痛感还是72小时之后的疼痛感,都要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因此,应当加强优质护理方法的推广.

    作者:周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临床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GUSS进行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作者:孙宝莉;杨恩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导乐分娩联合分娩镇痛临床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导乐分娩联合镇痛分娩临床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导乐分娩联合分娩镇痛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二者效果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数据表明,试验组产妇的总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有所降低,而护士满意度、自然分娩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导乐分娩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实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樊承华;马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350例对照组患者的外科伤口感染与126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伤口感染51例,感染率为3.8%,实验组伤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管理和术后伤口护理,可有效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冬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术后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十分重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沈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4例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观察探索

    目的: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68例我院秋冬季腹泻患儿,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6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并且分别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结束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与有效例数共为31例,占比91.17%,对照组患儿痊愈与有效例数共为24例,占比70.58%,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对小儿秋冬季腹泻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春利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降压药治疗,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概率为87.50%,参考组患者血压达标概率为5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差距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血压控制到平稳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曲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15例,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其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张继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