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樵莹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个体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配合治疗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52.78%),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紧张、抑郁的不良情绪,改善血液透析效果,使其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为了能够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94例患者,按照时间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情况,分析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结论: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无论是在24小时候的疼痛感还是72小时之后的疼痛感,都要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因此,应当加强优质护理方法的推广.

    作者:周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方法

    目的:在护理工作量测量中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科研调查等方式,并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调查.随后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将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及其权重确立下来,并确定获取数据的基本方式.结果:在经过一轮和二轮的资料收集、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定位225项,项目权重范围设置在0.1至18.0之间,以上数据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录入数据.结论: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了解护理工作量的基本情况,且数据来源可靠,权重设置科学,因此结果反馈较为准确.

    作者:张夫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考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小切口)对胆囊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胆囊结石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研究

    目的:主要对比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以及传统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科室接受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38例,对照组主要应用传统护理进行急诊抢救,观察组则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得出具体的比较结果.结果:在诊断、等待、治疗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患者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的成功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复发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的复发率,以上结果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显示提升疾病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更高(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较对照组的83.33%明显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俊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DNA拓扑异构酶I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构特性及作用机制,并对抑制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近年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作者:孙雨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预见性临床护理在AMI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8~2017.8治疗的105例AMI患者,比较护理前后AMI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后AMI患者的尿量增加、血压及LVEF明显升高.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改善AMI护理效果.

    作者:孔馨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后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后期临床护理中的体会.方法:从2014年12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前者给予康复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效果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2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自2014年至2016年间对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1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术前、术后细致、精心的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银川地区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性疾病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指标及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在宁夏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银川市某区1435例市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职业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BMI等代谢性疾病指标检出情况.结果:不同职业相比,高血压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疾病在我区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尽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慢病风险和发病率意义重大.

    作者:赵茜;孟岚;董建伟;张宏;吕永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

    目的:针对大便失禁重症患者探讨对其展开集束化护理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62例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到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而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分析对比入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护理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展开集束化护理后,失禁性皮炎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负担、缓解痛苦、有效地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大地帮助作用,值得推行.

    作者:孙晓;荣元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引起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关节疾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要文献对各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作者:王全灵;胡春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37例口服降糖药引起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引起过敏反应的一般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来国内外口服降糖药所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其详细分析.结果:口服降糖药所致过敏反应的男女比例相当,一般为老年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处理不当可致死亡.结论:医师开具口服降糖药前应详询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后,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另外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应用口服降糖药时更应小心谨慎.

    作者:刘孟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合并双侧气胸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总结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合并双侧气胸病人的抢救与护理.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期间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护理:观察有无副作用,防止继发感染,加强皮肤管理等.经过精心护理,此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高了终末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维凤;李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血清胆系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胆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0 例原发性肝癌、40 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胆系酶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的胆系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胆系酶和甲胎蛋白使原发性肝癌总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也可提高甲胎蛋白正常的肝癌阳性检出率.

    作者:吕兴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探讨其在临床微生态中的研究和展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妇科科室收治患有阴道炎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展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结果:80例确诊为感染了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有大约32.50%(26/80)的患者确诊为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剩下67.50%(54/80)的患者确诊为混合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结论: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应该展开多种细菌检查,确诊患者感染情况后选择佳治疗方案,患者方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康复医疗机构志愿者活动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5级康复治疗专业40名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活动组与志愿者专业活动组开展活动,1年后应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活动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活动前后,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沟通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构志愿者活动对学生语言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建立、情绪控制等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方面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作者:段懿;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2)和护理组(n=3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25%,护理组为96.97%,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间,对患者治疗起到促进作用,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谷瑞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中药灌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2017 年1 月进入我院妇科治疗的59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29 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实施护理后有效率为 96.67%,护理满意度为 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中药灌肠方案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保证灌肠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孙慧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