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兰;余道江;吴浩荣;谢晓明;张云涛;徐妍;陈琦
目的 报道手指Y形分叶皮瓣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末节脱套伤32例33指,采用逆行指动脉背侧支Y形分叶皮瓣修复,其中示指16指,中指13指,环指3指,小指1指,缺损平面均在远指间关节以远.急诊手术30指,末节皮肤坏死二期手术3指. 结果 32例33指皮瓣全部成活,经5个月到27个月随访,外形、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Y形分叶皮瓣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简便、安全,疗程短,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作者:张文龙;高顺红;王斌;陈超;费小轩;马铁鹏;焦成;董惠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从2004年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应用了以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红霞;赵笑燕;林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揭示具有一定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与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关系. 方法 25头猪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5组皮瓣蒂长宽比分别为0 cm:2 cm、1 cm:2 cm、2 cm:2 cm、3 cm:2 cm、4 cm:2 cm,每个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均携带5个不同面积的任意皮瓣,分别为2 cm×2 cm、3 cm×3 cm、4 cm×4 cm、5 cm×5 cm和6 cm×6cm,并依次命名为A、B、C、D、E,其中A瓣为B、C、D、E瓣的对照瓣,在每组每只猪的双侧背部均形成A、B、C、D、E皮瓣,顺序随机排列.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荧光色素钠染色、ECT血流测定、成活面积分析等. 结果 ①当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一定时,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也随之增大,但达一定界限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而成活面积并未缩小;②当皮瓣大小一定,随着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不受影响,但达一定界限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皮瓣成活面积缩小. 结论 任意皮瓣的蒂部可以设计成狭长状,蒂宽可远远小于瓣宽;一定长宽比的狭长窄蒂所能携带的任意皮瓣成活面积有其大值,一定范围内增大皮瓣面积或蒂部的长宽比例不会导致皮瓣坏死.
作者:赵天兰;余道江;吴浩荣;谢晓明;张云涛;徐妍;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进行培养获得MSCs.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将HUCBMSCs与生物蛋白胶混合,种植于羊膜管中修复坐骨神经缺损;B组:仅将生物蛋白胶种植于羊膜管中:C组:坐骨神经切下后再将其缝合.9周后,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S100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查. 结果 32份脐血18份可培养出MSCs,但传代培养大量扩增只有4份.HUCBMSCs植人手术后9周检查结果显示,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重测定A组(-64.2234±2.9461、41.29524±3.88421)优于B组(-74.5882±3.3298、28.34097±3.4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脐血中含有MSCs并且能够分离培养扩增,HUCBMSCs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再生.
作者:王忠仁;杨波;王利民;李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手术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1例,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柯春龙;余振华;刘金龙;金华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采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手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采用吻合趾一指动、静脉移植修饰性再造15例16指.急诊入院后先行清创术,9例急诊再造,6例分别解剖标记受区血管神经备用,延迟5~7 d后行足趾游离再造术. 结果 术后16指均成活.术后随访6~26个月,再造指外形满意,趾指结合部饱满,颈部狭窄情况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6~9 mm 结论应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手指,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外形、感觉满意,较传统方法切口外形更佳,是一种修复手指Ⅱ°~Ⅲ°缺损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作者:焦利斌;林科;田纪渭;项伟;潘海珍;谭延曦;许仁伟;应军海;殷根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并确认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根据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肿瘤侵袭性与术后复发、死亡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釉质型颅咽管瘤与鳞状乳头状颅咽管瘤两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颅咽管瘤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两组全切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切除、近全切除、部分切除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切除程度,而与病理类型无关;侵袭性颅咽管瘤只存在于釉质型颅咽管瘤中,全切术后死亡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作者:曹健;黄正松;陈昆;林佳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缺损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中、上段掌侧设计皮瓣,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 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完全愈合,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修复前臂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的新方法.
作者:林涧;郑和平;余云兰;吴春;王正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与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修复方法:局部皮瓣修复78例;局部皮瓣加游离植皮50例;邻近组织瓣修复加游离植皮40例;肌皮瓣20例;肌皮瓣加局部皮瓣或游离植皮21例;游离组织瓣移植41例;游离组织瓣加邻近组织瓣修复8例;组织代用品18例. 结果 全组276例患者,共采用298个皮瓣及组织代用品修复.手术成功241例,手术基本成功23例,手术失败12例. 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Ⅰ期修复与重建可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钟少波;廖天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纯化新生小鼠许旺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生(出生5~7 d)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采用0.2%的复合胶原酶NB4消化获取许旺细胞,然后采用含10%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在16℃~20℃PBS中振荡差速分离纯化许旺细胞,48 h后再重复1次,共进行两次纯化.每次纯化后应用S-100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的纯度. 结果 应用16℃~20℃PBS纯化新生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2次后,经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 结论 该法可以纯化新生小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纯化新方法.
作者:祝加学;沈尊理;沈华;张兆峰;金羽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 对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充分清除血肿和精确止血,术中注意脑组织和脑血管保护,并根据术前神志及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破入脑室者术中先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结果 31例血肿清除率达到90%,小于80%者4例,介于两者之间8例.术后43例随访6~18个月,依据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Ⅳ级5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1例. 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精细彻底清除血肿、对脑组织损伤轻微和有利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
作者:苏忠周;周跃;闫仁福;马旭东;徐荪荪;颜史;王威;王建华;邱晟;徐杰;潘旭炎;李晓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显微外科领域内应用效果. 方法 对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24例和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46例,行VSD后再行组织移植修复术;对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创面12例,以VSD覆盖植皮表面. 结果 7~10 d去除VSD,24例再植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肢体血供未受影响;46例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未见或少见脓性分泌物,二期移植的组织瓣或皮肤均成活;12例肌瓣表面游离植皮者,肌瓣和植皮均成活. 结论 VSD能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组织瓣或植皮的成活率.用于治疗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以及肌瓣上游离植皮创面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吴刚;喻爱喜;祝少博;宋九宏;陶圣祥;漆白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钝性暴力所致肢体动脉闭合性损伤,因肢体远端常有侧支循环的存在,缺血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自199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在临床上收治肢体大动脉闭合性损伤45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升;黄爱文;马远征;张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第32卷第3期发表了庞水发总编辑等撰写的专论: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为多条营养血管所分布,故一直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常用供区之一.选择膝下外侧血管腓骨上段骨瓣,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部和含有生长潜能的骺板,而膝下外血管又具备解剖位置恒定、表浅,蒂长、径粗和手术显露容易等优点,因此,该骨瓣遂成为修复成人和儿童某些骨端缺损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移植骨.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 方法 4例严重创伤或手术切除后形成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术,2例患者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创面,术中根据患者损伤的创面大小,切取大小适宜的腹直肌皮瓣修复缺损处,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本组切取皮瓣大小为13 cm×26cm~8 cm×16 cm. 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22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腹直肌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严重创伤造成的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其友;徐义春;陈瑞强;杨叶香;蔡道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骨科为河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关节外科(含关节镜组)、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含显微外科)四个病区,220张病床.骨科学术队伍强大,拥有26位骨科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16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7人,退休返聘5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因右手挖掘机压榨致出血疼痛3 h于2008年6月12日急诊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手示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2.5 cm×2.0 cm,指深屈指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中指中节中远1/3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3.5 cm×2.5 cm.指深屈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近节皮肤软组织有挫伤.
作者:孙广峰;王达利;魏在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人工血管移植感染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治疗人工血管移植感染8例,其中股动、静脉4例.腘动、静脉2例,腋动、静脉2例. 结果 术后随访3年,所有肢体血液供应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 结论 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可有效恢复人工血管移植后感染肢体的血液供应,降低截肢率.
作者:左中男;于绍斌;左熙;靳高峰;杜永军;杜学亮;黎德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方法 对因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创面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进行修复26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桡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头静脉与颈外静脉吻合. 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26例,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24个月,成活的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功能良好. 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色泽质地好,厚薄适中、血管蒂长,手术操作简便,是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作者:匡斌;赵成利;邓国三;邝石峰;黄广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