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状与基因的表达

张湲汐

关键词:人类性状, 基因的表达, 相关应用
摘要:性状,究其根本是基因的表达,也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性状是基因表达的外在体现,而表达的过程却是有着特定的法则和复杂的程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接尘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港口接尘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因素,为港口接尘工人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规定的粉尘作业人员检查项目设定体检表,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1名接尘工人,呼吸系统自觉症状阳性54人,阳性率16.82%;呼吸系统症状阳性与接尘工龄、吸烟、佩戴口罩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前位高千伏X胸片异常38人,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或紊乱;胸片异常与接尘工龄、吸烟、佩戴口罩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尘工人应戒烟并在工作时佩戴好防尘工具.

    作者:高峰;冯建文;王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多层螺旋CT对中央气道原发肿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中央气道肿瘤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graphy,MSCT)横断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上的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36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气道原发肿瘤,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4-88岁,病例共含有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9例,在MSCT扫描获取薄层图像后,利用后处理工作站,使用MPR、VB勾勒病变部位、肿块形态、累及范围、病灶内有无脂肪密度并记录.本组研究分良性肿瘤组及恶性肿瘤组,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系统进行资料录入、整理,随后就中央气道肿瘤发病年龄、形态、长度、有无脂肪密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显著性意义.结果:中央气道肿瘤病灶形态、长度、管壁增厚与否及形态、脂肪密度对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结论:MSCT对中央气道肿瘤发现、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志强;丁重阳;张业清;李天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88例早期胃癌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88例早期胃癌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胃镜检查,88例胃癌患者中,检出分化型胃癌患者5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57例)对比,诊断符合率为87.72%(50/57);分化不良型患者占29例,病理检查结果检出36例,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可通过胃镜检查将其分化类型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术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患者44例、共60个椎间盘,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对4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行CT和MRI诊断检查,对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结果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88.89%)要明显高于MRI(66.67%);MRI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检出率(100%)要明显高于CT(42.86%).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检出优势明显,MRI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检出优势明显,两种检查方法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总的检出率,CT为78.33%,MRI为73.3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均有良好效用,CT对于突出的检出率更高;MRI对于脱出的检出率更高.结论: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梁振;刘吉华;刘晓榕;张侃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讨论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62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者的血压下降也比对照组的要明显,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中药汤剂与西药结合治疗,不但治疗的效果显著,还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可以在今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李良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评判,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市某院2015年到2017年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组为观察组,双数组为实验组,对比观察重症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重症肺炎患者不论在预后还是在护理质量方面的临床疗效都明显优于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护理质量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房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对外科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外科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外科重症患者9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x2 =18.37,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77,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外科重者患者中效果满意,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还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卓春梅;张钰欣;曾志媛;张威;张双;王蕾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观疲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观疲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5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和进行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进行评价,统计评价分数,并结合结果针对疲劳和非疲劳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4例患者疲劳率为57.79%;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患者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文化程度差异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疲劳组患者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生存质量平均均显著低于非疲劳组,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观疲劳率较高,而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其中疲劳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非疲劳患者,即患者主观疲劳与生存质量具有相关性.

    作者:于洋;钟和英;熊家明;罗小华;任洪宁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PDCA管理在白血病PICC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白血病PICC患者接受PDCA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白血病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PICC化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导管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PDCA护理管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出现几率,将所得各项教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营留置时间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白血病接受PICC导管患者,为其开展有效的PDCA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改善PICC应用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建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自媒体”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该文从自媒体的特征、自媒体为政治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医院实际,简要说明了自媒体时代思想政冶工作应如何开展,以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借鉴.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思考

    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群众基本医疗质量,保障分级诊疗效果的重要制度,用好基本药物制度,对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探讨,分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探索找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实施的新路径.

    作者:程正路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复方莪术油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复方莪术油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附属医院进行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的38例患者,将其分为常规药物药敏试验组(A组)及复方莪术油栓药敏试验组(B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B组复方莪术油药敏试验抑菌率为88.89%,显著高于A组伊曲康唑抗菌药敏试验抑菌率77.77%,两组间抑菌程度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复方莪术油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由于其是中药成分,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波;于秀文;张晓杰;胡芳;王俊苹;张宏伟;孙士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用于煤矿社区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煤矿社区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煤矿社区PICC置管患者86例,按照置管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干预前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自我维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ICC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PICC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维护能力,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赖丽芳;徐小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顽固性心衰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顽固性心衰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病人90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d及14d后采集血清检测血象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NT-proBNP和HIF-1α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4h、48h、7d及14d,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组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NT-proBNP和HIF-1α水平较单纯左西孟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与传统强心药物多巴酚丁胺相比,能更加有效的纠正心衰,降低NT-proBNP和HIF-1α水平.

    作者:万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某市中心医院门诊工作量预测

    目的: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我院2013-2016年门诊就诊人数.方法:采用间接小二乘法建立曲线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我院2013-2016年的预测人数分别为65.6734703、73.94833、83.26581682和93.75731.结论:小二乘法是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来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而我们通过判断,使用间接小二乘法更具有说服力,通过预测门诊人数,能为医院的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使卫生资源更合理的使用.

    作者:李宝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废物追溯系统建设

    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院内管理流程存在有3次交接,交接以纸质介质为主,采用手工操作,存在相应的风险和漏洞.开展院内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医疗废物整个运作规范化、完整化,是大势所趋.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难点,做出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废物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利用条形码和RFID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废物追溯系统,采用动态实时和追溯预警管理,规范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

    作者:胡倩;潘洁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肝脏健康管理新理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新的医学模式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及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和过程.通过实施健康管理,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健康管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从而以小投入获取大健康效益.

    作者:孙艾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近远端胃癌差异性研究进展

    对近远端胃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近远端胃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差异均可能影响着近远端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及预后;原发灶部位可能是治疗药物的疗效预测因子.

    作者:肖菡;沈存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家庭医生移动随访包在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体会

    海盐县自2016年6月推行家庭医生移动随访包,作为当年度的政府实事工程,在近一年的使用中,移动随访包作为责任医生的助手,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档案的动态管理、慢性病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及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荣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阶段性疼痛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我院收冶的7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阶段性疼痛护理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感知水平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感知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展开阶段性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值得重视.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