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左室心尖部憩室1例

裴新平;吕荣;雷霞

关键词:超声诊断, 左室, 心尖部, 先天性心脏畸形, 左心室, 心电图正常, 血流信号, 心室造影, 心室憩室, 囊袋内, 肺呼吸音, 彩超, 室壁瘤, 强回声, 杂音, 血压, 胸闷, 心率, 心悸, 显示
摘要:患者男,45岁.因心悸、胸闷伴气短不适1个月来诊.查体:心率79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正常.彩超所见:各室腔无明显扩大,左心室心尖呈囊袋状向外膨出大小约为23 mm×21 mm,于袋口处可见一条状强回声隔膜似活瓣样随舒、缩而开合(图1).CDFI显示囊袋内血流信号紊乱并随心脏舒缩出入其间.超声诊断:左心室心尖部憩室.后经外院心室造影证实.讨论:心室憩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彩超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但应与室壁瘤相鉴别.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前后肺静脉血流的经食管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多平面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检测肺静脉(PVF)和二尖瓣血流频谱(MVF)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TTE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检测36例冠心病患者OPCAB术前2周内和术后3个月的右上PVF和MVF,并用TEE检测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OPCAB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a、PVd和A明显增加(P<0.01);PVs、PVs/PVd、E和E/A比值明显减小(P<0.01);OPCAB术后PVs、PVd、PVs/PVd,和E、E/A比值显著增加(P<0.01~0.05 ),而PVa和A明显减小;TEE对PVF的测值高于TTE(P<0.05).结论:PVF与MVF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反映左室舒张功能,OPCAB术后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TEE技术为定量评价OPCAB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赵林;康维强;郝恩魁;柏本建;王海新;马骏;万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临床症状重,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41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经过的全程观察及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欲晓;柏宁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研究

    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彩超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胎儿心脏结构观察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7‰~8‰活产婴[1],如能在妊娠期发现和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无疑对推动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结构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关云萍;项宇识;李学书;周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就《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一文与钟红医师商榷

    拜读贵刊2003年第4期(第294~296页)<就直肠超声引导下1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一文后,有些观点想与作者探讨.

    作者:唐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的B超诊断

    目的:讨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20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探查右下腹或全腹,发现异常低回声包块,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周边和内部回声以及盆腹腔积液情况,总结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201例中,156例发现异常低回声包块,12例表现为肠管局部扩张,15例表现为游离液性暗区,4例表现为气体多层反射回声,14例无异常发现.根据其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典型急性阑尾炎声像、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声像以及无异常回声型声像.结论:急性阑尾炎部分表现为较典型的声像图,诊断准确率较高,但部分急性阑尾炎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因而,不能仅凭声像图作出诊断,而应结合临床病史,这样将有助于其诊断准确率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严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微波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微波早期用于固化切除肝癌.80年代开始利用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经历了开腹、腹腔镜下和经皮等方法.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是在局麻下经超声引导,将单极式微波辐射天线经皮插入肝脏靶部位,发射微波使肿瘤凝固坏死,正常组织几乎不受损伤.

    作者:房勤茂;何小梅;杨漪;刘明瑜;冯威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学特点,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粘液瘤25例,血管肉瘤2例、横纹肌瘤1例、乳头状纤维瘤1例,各种心脏原发性肿瘤均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学特点.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原发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大多数病例均可于术前作出定性、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隋树建;吕玲环;魏来临;鹿庆华;杜贻萌;蒋卫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B超诊断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36例分析

    目的:分析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声像图表现,探讨B超在诊断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脊椎结核患者进行多方位探查,将合并有椎旁脓肿者其B超结果与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结果:经临床治疗及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证实,36例脊椎结核患者中,19例为腰椎结核(53%).14例为胸椎结核(39%).3例为胸、腰椎结核(8%).合并有椎旁脓肿者32例(89%).结论:超声检查对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彭军;靖秋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左室心尖部憩室1例

    患者男,45岁.因心悸、胸闷伴气短不适1个月来诊.查体:心率79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正常.彩超所见:各室腔无明显扩大,左心室心尖呈囊袋状向外膨出大小约为23 mm×21 mm,于袋口处可见一条状强回声隔膜似活瓣样随舒、缩而开合(图1).CDFI显示囊袋内血流信号紊乱并随心脏舒缩出入其间.超声诊断:左心室心尖部憩室.后经外院心室造影证实.讨论:心室憩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彩超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但应与室壁瘤相鉴别.

    作者:裴新平;吕荣;雷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肿块1例的超声所见

    患者女,32岁.因发现左下腹部肿块5个月就诊.肿块每于月经期胀痛明显,无发热.3年前有剖腹产史,就诊时正值月经第23天.查体:于左下腹处触及一包块,质中,轻压痛,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超声检查:于左下腹皮下探及一稍低回声团,大小为21 mm×15 mm,边界模糊,尚规则,可见壁厚包膜样回声,周围回声稍增强,中间为致密弱光点,后场回声稍增强(图1).

    作者:韦恩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隔离肺1例彩超表现

    患者男,31岁.刺激性干咳、胸背疼1年入院.查体胸部、心肺均未发现阳性体症,胸部CT显示左心缘旁见一类圆形阴影,密度均,表面光滑,伴有分叶(图1).

    作者:唐英;汪伟;杨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肿瘤标记物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诊断卵巢癌的价值.方法:90例附件肿块患者,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评分;彩色多普勒探测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测定血清CA125、AFP、CEA.结果:1.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评分判断恶性卵巢肿瘤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0.3%;2.以PI≤1.0和/或RI≤0.5判断为恶性,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5.5%;3.肿瘤标记物:以CA125 ≥35 U/ml和/或AFP≥10 ng/ml和/或CEA≥5 ng/ml判断为恶性,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5%;4.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肿瘤标记物CA125、AFP、CEA联合检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7%.结论: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查是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早期卵巢癌较好的方法.

    作者:胡越;陈小知;蔡莲莲;温怀凯;吕夕明;孙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血流成像在设计轴型皮瓣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协助设计轴型皮瓣.方法:用5.5~10 MHz超声探头检测多个部位的轴型皮瓣轴心血管24条,以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确定其轴心血管的起点定位及浅出的轴线,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皮瓣设计方案.结果:所有的轴心血管均根据超声血流成像显示作体表标记,经手术解剖证实并皮瓣转移成功.结论:该方法具有客观准确、无创实用等优点,是辅助设计皮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贤;刘达恩;张莉;农庆文;卢月华;臧毅;张步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男性乳腺脂肪肉瘤1例的超声表现

    患者男,24岁.右乳无痛性肿块4年.体查:右乳触及3.5 cm×3.0 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乳腺增大,乳头后方见一椭圆形低回声团,大小约3.2 cm×2.5 cm×1.8 cm,边界清楚,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图1).超声诊断:右乳腺肿大(纤维腺瘤?).手术所见:右乳皮下淡红色实性肿块,大小2.9 cm×2.4 cm×1.8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血运丰富.病理诊断:右乳腺高分化粘液性脂肪肉瘤[免疫组化:Vinmentin腺(+);S-100(+);calyetinin(+);NF(-);actin(-)].

    作者:常洪波;曹红梅;贾化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析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 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9).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无显著性差异(P=0.33).结论: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周围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向慧娟;邓又斌;常青;黎春雷;毕小军;杨好意;王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外伤后心包腔异物1例的超声表现

    外伤后心包异物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14岁.玩耍时铁丝刺入胸部,当时曾有一过性胸痛,但胸部未见明显伤口及出血.2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吸气时加重,遂来我诊.

    作者:潘咏梅;杨松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COS组卵巢内呈充血状血流波型为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PCOS的诊断水平.

    作者:石华;周青;陈文卫;朱敏怡;郭瑞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的超声表现

    患者女,23岁,孕32周.因停经8个月,腹部迅速增大20余天,腹隐痛10天入院.孕期无阴道出血,无发热及用药史,既往体健.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腹壁水肿,腹肌柔软,上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囊性包块,有波动感,无压痛,上界达剑下,肝脏触诊不满意,无移动性浊音.产科检查:宫高36 cm,腹围102 cm,头先露,浅入盆,胎心率140次/分,规则.

    作者:黄志平;廖萍;万德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10例肝癌患者HIFU治疗前后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的表达.结果:10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AFPmRNA表达8例阳性、2例阴性;HIFU治疗后8例阳性、2例阴性,治疗前后外周血AFPmRNA阳性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作者:金成兵;伍烽;王智彪;陈文直;朱辉;黎克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的关系

    目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比较IM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斑块,计算IMCSA.比较三组间IMT和IMCSA的差异,比较IMT和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IMT无显著差异,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1).用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颈总动脉IMCSA较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作者:周青;郭瑞强;郝力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