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周青;陈文卫;朱敏怡;郭瑞强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临床症状重,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41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经过的全程观察及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欲晓;柏宁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冠脉多普勒显像观察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模式的变化,了解该变化与心肌微血管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1.健康杂种犬19只,均结扎左前降支(LAD)60 min,而后分别再灌注60 min(n=6)、120 min(n=6)和180 min(n=7);2.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LAD结扎后MCE检查确定的低灌注区为危险区(RAMCE),再灌注后MCE检查确定的低灌注区为无复流区(NRAMCE).若NRAMCE/RAMCE比值大于或等于25%时被认为发生了无复流现象;若NRAMCE/RAMCE比值小于25%时认为心肌复流;3.使用冠脉多普勒显像检测IRA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2只犬在实验中死亡,其余17只犬均按方案完成了实验.1.MCE结果:复流组共有7只犬,无复流组共有10只犬;2.再灌注60 min时,PVs、VTIs、cFDs、PVd、VTId、cFDd、DDR、cDDD在复流组有所变化,但与基础状态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而无复流组的PVs、VTIs、cFDs、PVd、VTId、cFDd均明显减小(P均<0.05),舒张期显著的变化是减速度(DDR)明显增大(P<0.01),减速时间(DDD)显著减小(P<0.01).结论:微血管床的损害可以影响心外膜冠脉血流动力学.这种变化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微血管阻力,降低冠脉灌注压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陈立新;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朱向明;卢晓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协助设计轴型皮瓣.方法:用5.5~10 MHz超声探头检测多个部位的轴型皮瓣轴心血管24条,以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确定其轴心血管的起点定位及浅出的轴线,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皮瓣设计方案.结果:所有的轴心血管均根据超声血流成像显示作体表标记,经手术解剖证实并皮瓣转移成功.结论:该方法具有客观准确、无创实用等优点,是辅助设计皮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贤;刘达恩;张莉;农庆文;卢月华;臧毅;张步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27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绞痛2天,脂餐后加重来诊.查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肝区叩痛.超声所见:胆囊45 mm×25 mm,囊壁毛糙,胆汁透声尚可,囊内可见数枚大小不等强回声,大约9 mm×6 mm,紧贴胆囊壁,后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近胆总管处可见86 mm×109 mm边界清晰无回声区.
作者:张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初步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剖视诊断右室双出口(DOR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心导管造影和手术结果为标准,对28例心脏右室双出口进行三维超声剖视诊断(5剖切面、10剖视面),并与二维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剖切面、10剖视面方案能显示右室双出口心内和大血管根部结构而能满意诊断26例(92.86%),其中正对室间隔的L1a、L2a剖视面显示室缺位于主动脉下13例,肺动脉下5例,双动脉下2例及远离大动脉6例,从而补充2DE诊断5例(19.23%).在18例手术中,发现3DE对室缺内径测量与手术测值相关性(r=0.88,P<0.000 1)明显高于2DE(r=0.72,P<0.001),且对室缺面积测量也与所测内径呈高度相关(r=0.95,P<0.000 1).结论:三维超声剖视诊断能对右室双出口作出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作者:陈国珍;孙锟;陈树宝;张玉奇;江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穿刺注射32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注射32P胶体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52例,于治疗后1~2周及12~24个月对临床表现和高频超声改变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所有患者膝关节滑膜囊穿刺成功,1例注药时发生滑膜外皮下组织渗漏;2.治疗后1~2周,滑膜囊积液增加21例(40.38%)、减少3例(5.77%)、滑膜厚度增加19例(36.54%)、减少15例(28.85%);3.治疗后12~24个月,膝关节疼痛缓解38例(73.08%)、肿胀减轻45例(86.54%)、运动改善31例(59.62%),滑膜囊积液减少46例(88.46%),滑膜厚度减少39例(75.00%).结论:高频超声引导滑膜囊内注射32P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安全、有效,高频超声在同位素剂量选择、穿刺注药的精确引导及疗效的客观判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锐;方勇飞;郭燕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32岁.因发现左下腹部肿块5个月就诊.肿块每于月经期胀痛明显,无发热.3年前有剖腹产史,就诊时正值月经第23天.查体:于左下腹处触及一包块,质中,轻压痛,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超声检查:于左下腹皮下探及一稍低回声团,大小为21 mm×15 mm,边界模糊,尚规则,可见壁厚包膜样回声,周围回声稍增强,中间为致密弱光点,后场回声稍增强(图1).
作者:韦恩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因心悸、胸闷伴气短不适1个月来诊.查体:心率79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正常.彩超所见:各室腔无明显扩大,左心室心尖呈囊袋状向外膨出大小约为23 mm×21 mm,于袋口处可见一条状强回声隔膜似活瓣样随舒、缩而开合(图1).CDFI显示囊袋内血流信号紊乱并随心脏舒缩出入其间.超声诊断:左心室心尖部憩室.后经外院心室造影证实.讨论:心室憩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彩超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但应与室壁瘤相鉴别.
作者:裴新平;吕荣;雷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COS组卵巢内呈充血状血流波型为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PCOS的诊断水平.
作者:石华;周青;陈文卫;朱敏怡;郭瑞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比较IM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斑块,计算IMCSA.比较三组间IMT和IMCSA的差异,比较IMT和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IMT无显著差异,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1).用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颈总动脉IMCSA较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作者:周青;郭瑞强;郝力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多平面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检测肺静脉(PVF)和二尖瓣血流频谱(MVF)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TTE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检测36例冠心病患者OPCAB术前2周内和术后3个月的右上PVF和MVF,并用TEE检测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OPCAB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a、PVd和A明显增加(P<0.01);PVs、PVs/PVd、E和E/A比值明显减小(P<0.01);OPCAB术后PVs、PVd、PVs/PVd,和E、E/A比值显著增加(P<0.01~0.05 ),而PVa和A明显减小;TEE对PVF的测值高于TTE(P<0.05).结论:PVF与MVF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反映左室舒张功能,OPCAB术后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TEE技术为定量评价OPCAB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赵林;康维强;郝恩魁;柏本建;王海新;马骏;万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声像图表现,探讨B超在诊断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脊椎结核患者进行多方位探查,将合并有椎旁脓肿者其B超结果与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结果:经临床治疗及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证实,36例脊椎结核患者中,19例为腰椎结核(53%).14例为胸椎结核(39%).3例为胸、腰椎结核(8%).合并有椎旁脓肿者32例(89%).结论:超声检查对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彭军;靖秋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学特点,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粘液瘤25例,血管肉瘤2例、横纹肌瘤1例、乳头状纤维瘤1例,各种心脏原发性肿瘤均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学特点.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原发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大多数病例均可于术前作出定性、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隋树建;吕玲环;魏来临;鹿庆华;杜贻萌;蒋卫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10例肝癌患者HIFU治疗前后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的表达.结果:10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AFPmRNA表达8例阳性、2例阴性;HIFU治疗后8例阳性、2例阴性,治疗前后外周血AFPmRNA阳性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作者:金成兵;伍烽;王智彪;陈文直;朱辉;黎克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24岁.右乳无痛性肿块4年.体查:右乳触及3.5 cm×3.0 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乳腺增大,乳头后方见一椭圆形低回声团,大小约3.2 cm×2.5 cm×1.8 cm,边界清楚,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图1).超声诊断:右乳腺肿大(纤维腺瘤?).手术所见:右乳皮下淡红色实性肿块,大小2.9 cm×2.4 cm×1.8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血运丰富.病理诊断:右乳腺高分化粘液性脂肪肉瘤[免疫组化:Vinmentin腺(+);S-100(+);calyetinin(+);NF(-);actin(-)].
作者:常洪波;曹红梅;贾化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影响,评价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动脉血供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斜视患者51例51只眼行1或2 条水平直肌后徙-截腱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动脉(OA) 、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比较血流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斜视眼术前患眼OA、PCA、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斜视眼术后1周眼动脉Vs明显升高、PI、RI升高(P<0.05);3.斜视眼术后1个月OA、PCA、CRA各血流参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可以引起短期眼组织缺血,但随着手术激惹的消失及广泛侧枝循环的建立,1条或2条水平直肌截断手术不会引起眼前节缺血,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方法.
作者:杨漪;袁乃芬;赵玉珍;李景胜;薛逊;赵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彩超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胎儿心脏结构观察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7‰~8‰活产婴[1],如能在妊娠期发现和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无疑对推动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结构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关云萍;项宇识;李学书;周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外伤后心包异物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14岁.玩耍时铁丝刺入胸部,当时曾有一过性胸痛,但胸部未见明显伤口及出血.2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吸气时加重,遂来我诊.
作者:潘咏梅;杨松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20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探查右下腹或全腹,发现异常低回声包块,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周边和内部回声以及盆腹腔积液情况,总结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201例中,156例发现异常低回声包块,12例表现为肠管局部扩张,15例表现为游离液性暗区,4例表现为气体多层反射回声,14例无异常发现.根据其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典型急性阑尾炎声像、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声像以及无异常回声型声像.结论:急性阑尾炎部分表现为较典型的声像图,诊断准确率较高,但部分急性阑尾炎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因而,不能仅凭声像图作出诊断,而应结合临床病史,这样将有助于其诊断准确率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严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拜读贵刊2003年第4期(第294~296页)<就直肠超声引导下1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一文后,有些观点想与作者探讨.
作者:唐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