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研究

闫惠芳

关键词:基层医院, 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研究
摘要:本次主要目的是研究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相应对策的制定,避免发生一定的护理差错事故.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安全隐患的消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尖端设备与技术的缺失使得在内科护理过程中极易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实现对护理差错事故的严格控制.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手术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过程中采取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不如观察组.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管理,可使得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证,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讨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评估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脑转移瘤疾病患者总计82例.在本次研究中,所有脑转移瘤疾病患者,均通过伽马刀实施治疗,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方法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在82例脑转移瘤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束后,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评估以后,认为显效患者32例,有效患者45例,无效患者5例,其中有25例仅DWI为有效,有10例仅常规核磁增强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3.9%,治疗无效率为6.1%,临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转移瘤患者实施伽马刀治疗后,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认为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积极作用较大,能够对脑转移瘤患者提供较多的治疗帮助,减少了患者的生命威胁,在可行性、可靠性方面均值得肯定.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增强核磁作为评估疗效的方法而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菊;卓丽华;张婕;邹兴雄;阮啟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多由于颈部突然的、幅度较大的、无准备的过度活动,或者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急慢性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症状和体征.临床以从事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多见,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司机等.我科采用牵引、针灸、推拿、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张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儿科住院处收治的144例新生儿消化道内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得把所有患儿分为对比组及实验组,其中对比组给予对症治疗,禁食,留置胃管,补充维生素K1,胃肠外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重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止血时间可见实验组要明显短于对比组,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知对比组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8%,比较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增强止血效果,还可以大限度增加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直肠脱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除1例患者未见好转其余患者均得到显著改善或治愈,患者排便时间及频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临床对直肠脱垂患者治疗可采用直肠黏膜排列固定注射术加肛门环缩术,其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振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时间段我院接收诊治的5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手段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接受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就两个组别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VMI、LVEF、E/A、LVDd均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0.0%显著更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相较于对照组25.0%显著更低(P<0.05).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发症少,具备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旋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应用

    总结旋后肩法处理85例肩难产患者的临床经验.为了减少肩难产时母儿的损伤,助产士在助产中发现肩难产时,采用逆时针或顺时针向下螺旋式牵引,使胎儿后肩向前旋转,将耻骨联合处嵌顿的前肩旋转135°至骨盆入口斜径处.再向下牵引胎头娩出胎儿后肩,胎头复位,常规方法娩出胎儿.结果:82例使用旋肩法成功娩出胎儿,3例使用旋后肩法失败.82例患者中5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无新生儿重度窒息,无锁骨骨折及软产道III度裂伤,无死产.旋肩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母儿产伤及并发症少.

    作者:马秋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和耐药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6082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女性患者的支原体培养结果及药敏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082例支原体培养中阳性结果3203例,占52.7%,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2674例,占培养阳性标本的83.5%,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共67例,占2.1%,Uu和Mh混合感染462例,占14.4%.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属感染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均在10%以下,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9%.结论 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支原体属感染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低,单纯Uu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低,但当存在Mh感染时,对大环内脂类药物耐药率增高,支原体属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都较高.

    作者:罗柳春;徐少林;周婷婷;徐秋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B组为92.3%;神经功能损伤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脑功能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性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800例输血治疗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输血前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HIV)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传染性指标,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800例输血患者中,HBsAg、抗-HCV、梅毒抗体阳性、HBeAg与抗-HIV感染率各占9.13%、3.38%、2.38%、0.63%与0.25%.男性患者的总感染率、HBsAg检出率各为19.47%与13.27%,相比女性患者的感染率10.92%与3.74%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其余指标(抗-HCV、抗-HIV等)的检出率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 输血前加强对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保障输液安全、控制疾病传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作者:恩晓刚;丁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65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研究组视力提高率(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有下降,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洪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如何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工作能力

    目的 分析如何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工作能力.方法 结合基层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条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的措施.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基层传染病防控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县级财政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投入的资金较少,阻碍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基层疾病防控工作较落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方法:加强部门协作管理,提高县级疾控能力;构建并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并加强防控知识宣传.结论 基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与疾病发生与流行控制具有很大作用,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维持了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价值.

    作者:古丽先尼·胡加布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观察自拟温阳安神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析对失眠症患者用自拟温阳安神汤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于2013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接受治疗措施分别为西医药物治疗、联合温阳安神汤治疗,各组有患者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归纳两种治疗方案对失眠症的调整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病情评估后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被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1例,组间总有效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间段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提示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睡眠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结论 对失眠症患者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指导下温阳安神汤,能够明显提升对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延长睡眠时间和保障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广;杨吕路;张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肌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73.7%;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和血肌酐分别为(2.5±1.7)mmol/L、(96.2±43.5)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前血脂和血肌酐分别为(3.5±2.5)mmol/L、(101.3±58.7)μmol/L;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赫灵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在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临场治疗中,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肝气犯胃型胃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是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宫照敏;张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核白内障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术后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白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吲哚青绿前囊染色方法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和信封式及点状截囊的改良手术方式,进行白核白内障的手术,对我院实施的148例白核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使用吲哚青绿前囊染色技术大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质量.结论 对白核白内障患者进行改良的手术方式后可提高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程度,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RP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很多肺癌患者中会出现CRP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RP的水平,探讨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且为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3例,随访并回顾性分析CRP水平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血清CRP≥10mg/L与CRP<10mg/L的患者相比,其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血清CRP的水平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CRP在患者体内的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预后愈差.

    作者:韦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 讨论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录的362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作为讨论对象,根据术前体质指数(BMI)的高低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低BMI组BMI值在18.5kg/m2以下,正常BMI组的BMI值在18.5-25kg/m2之间,高BMI组的BMI值在25kg/m2或25kg/m2以上;对三组患者的无复发率和累计生存率进行讨论.结果 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三组之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无明显联系.

    作者:翟军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探讨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在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外,加强了病因护理和心理护理,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通护理和特殊护理,比较了二者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结果 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做到了防治结合,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直接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结论 支气管哮喘除了基础护理、治疗护理外,还要结合病因护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尽早地恢复健康.

    作者:谢洪霞;高树坤;姜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