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戴洪涛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 护理质量, 住院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在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本院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体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胸腹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体腔持续热灌注化疗方式治疗恶性胸腹水,探究其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体腔持续热灌注化疗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行体腔内局部灌注化疗,观察组利用体腔持续热灌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结论 体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可以明显提升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帮助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月90例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患者并发症率、镇痛药使用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高,可有效减少损伤和出血,加速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双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经过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有效率为70%(P<0.05).结论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加以尼莫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肿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采用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血肿消退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世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且符合美容要求的优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胸腔镜手术治疗配合介绍如下.1 手术配合1.1 术前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准备.胸腔镜手术是一项新技术,病人对手术方法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因此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术前访视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耐心讲解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优点以及手术程序,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还应交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或解除其各种术前后心理并发症.

    作者:金今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肝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肝癌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本院的30例肝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接受肝癌手术后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0例患者,通过对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仅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处理后已经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肝癌手术患者术后有很多并发症出现,对并发症引起重视,积极的提供治疗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提升手术成功率.

    作者:史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医学院附属医院标本200份作为观察组,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采集的2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其阳性率检出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血液、咽拭子、痰液、尿液及粪便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18.46%,53.33%,46.67%,43.33%,40.0%,观察组分别为15.0%,45.0%,25.0%,23.53%,23.33%,对照组检出阳性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在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时,检查时间不同,其检出阳性率也存在差异,规范检查步骤,可有效提升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谭佳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与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危重症临床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对并发症进行预防的措施以及实施的有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临床对象,对所有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实施护理进行预防.结果 在危重症100例患者中有90例的体重得以稳定,有8例体重得以增加,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以稳定,有良好的营养状况.产生腹泻8例,5例产生电解质异常,2例高血糖症,2例产生胃潴留,2例产生脱管.结论 对于危重症的临床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及护理措施,能够将疗效提升,对并发症的产生进行预防以及减少,有利于患者在早期实现康复指标.

    作者:唐晓琴;熊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及防控策略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及防控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市发生7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医院收治的7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结果 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分别占比59.2%、38.0%、2.8%;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增多体征.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具体表现复杂多样,对身体器官损害较为严重.临床实践中要加强疾病流行性特征分析,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进行疾病预防,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

    作者:李云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性,为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8例人员纳入到此研究对照组中,同时再将2014年5月至2016年6期间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8例人员纳入到研究组中,分析对照组管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状况,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在研究组中实施,调查两组工作人员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 从了解高危药品安全用药意识上、不了解药物特性、高危药品管理规章了解、药瓶用药安全了解等方面评分上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西药房高危药品相应有效管理,对其应用有规范作用,明显降低了用药安全性问题,确保使用药品的安全性.

    作者:陈林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录的1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摇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探讨组各600例.探讨组患者由14C卡式呼气检验其Hp值,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依巴斯汀片来进行治疗,针对Hp值为阳性的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检验其Hp值,直接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依巴斯汀片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探讨组的有效例数为571例,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的有效例数为561例,有效率为93.5%;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普文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临床优势及有关疗效评价

    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优势和治疗评价进行有效性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西医组主要采用阿司匹林、硝苯地平、洛伐他汀等药剂稳定治疗,中医组则采用复方丹参片、口服中药、针灸等形式稳定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 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西医组的8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有效率高的优势,能够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武俊英;邬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研究

    目的 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各种抗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应用比例高,为30%,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25%)与钙离子拮抗剂(20%).各种药物中,使用频率高的为美托洛尔片,其次为硝苯地平缓释与呋塞咪片.结论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基本合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慎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成年组(60岁以下)、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及以上),每组患者分别为55例、46例、36例,对三组患者常见诱因及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呼吸道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劳累比例逐渐下降;此外,高龄组患者情绪激动、慢快综合征、不稳定高血压以及气候变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组和老年组(P<0.05).三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力衰竭诱因有所不同,但所有患者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年龄特点对其进行诊断,特别是高龄患者,危险性较大,临床治疗需特别对待.

    作者:王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性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800例输血治疗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输血前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HIV)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传染性指标,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800例输血患者中,HBsAg、抗-HCV、梅毒抗体阳性、HBeAg与抗-HIV感染率各占9.13%、3.38%、2.38%、0.63%与0.25%.男性患者的总感染率、HBsAg检出率各为19.47%与13.27%,相比女性患者的感染率10.92%与3.74%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其余指标(抗-HCV、抗-HIV等)的检出率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 输血前加强对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保障输液安全、控制疾病传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作者:恩晓刚;丁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面瘫患者联合采用加味牵正散与针灸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分析加味牵正散与针灸联合应用于面瘫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面瘫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加味牵正散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显效20例,有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68.5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面瘫患者临床采用加味牵正散与针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加强应用.

    作者:刘立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该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衍生物,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似,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作用比红霉素更加明显;对军团菌效果明显,该药物具有吸收快、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阿奇霉素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上正确合理用药,本研究对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博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术(BAI)及动脉栓塞术(BAB)治疗肺结核并糖尿病研究

    目的 研究和观察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吉林省结核病院与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300例,分成联合组(n=150)与对照组(n=150),其中联合组予以支气管动脉灌注术及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两组间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治疗费用、安全性等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术联合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糖尿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治愈率高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景丽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旋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应用

    总结旋后肩法处理85例肩难产患者的临床经验.为了减少肩难产时母儿的损伤,助产士在助产中发现肩难产时,采用逆时针或顺时针向下螺旋式牵引,使胎儿后肩向前旋转,将耻骨联合处嵌顿的前肩旋转135°至骨盆入口斜径处.再向下牵引胎头娩出胎儿后肩,胎头复位,常规方法娩出胎儿.结果:82例使用旋肩法成功娩出胎儿,3例使用旋后肩法失败.82例患者中5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无新生儿重度窒息,无锁骨骨折及软产道III度裂伤,无死产.旋肩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母儿产伤及并发症少.

    作者:马秋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营养食疗,观察营养食疗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BMI、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营养食疗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体重及BMI指数均有下降;血糖、血压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血脂水平中TC、TG、LDL水平有所降低,HDL有所升高.结论 科学、规范、针对性的营养食疗干预能将患者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体检后续中的重点.

    作者:李尹;朱洪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