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

王苹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方式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明显.结论 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利用抽签法均分所有患者,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均为24例.参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78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检查前焦虑情绪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检查后苏醒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爽;刘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 探究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出院后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出院后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出院后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行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玲;何进勤;杨宝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3例患者单纯给予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3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抗凝加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并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单纯抗凝治疗发生出血的机率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席学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经过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有效率为70%(P<0.05).结论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希望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和间期组、延期组相比较,超早期、早期的患者治疗之后,完全栓塞的程度较高.与超早期和早期的患者相比较,间期患者手术之后的肢体活动障碍程度明显,将多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单因素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有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超早期、早期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疗效.而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邹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对剖宫产术后喂养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对剖宫产术后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间的在我院行剖宫产的88例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4例产妇.甲乙两组产妇均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在产妇出院后,均对甲乙两组产妇进行5次访视,分别为产后2周、4周、8周、12周、16周,甲组均为家庭访视,乙组均为电话访视,评价甲乙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情况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甲组产妇的母乳充足率高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10,P=0.011).产后1周、2周、4周,甲乙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产后8周的母乳喂养率高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26,P=0.033).甲组产妇产后12周的母乳喂养率高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61,P=0.009).甲组产妇产后16周的母乳喂养率高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244,P=0.000).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中,持续母乳喂养指导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持续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护理措施

    目的 对持续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治疗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对两个组的痊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血糖值、C-反应蛋白、三综合性护理措施,即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持续血浆滤过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速度为3L/h,血浆置换量2000-3000mL、2-3h为佳时间,注意二者不可同时进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持续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糖值、C-反应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提高了患者痊愈的机会,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徐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细节护理对急诊休克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索细节护理对急诊休克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33%)、不良事件发生率(1.67%)、接诊时间(1.32±0.45)min、抢救总耗时(32.05±4.8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急诊休克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42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两组,循证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24小时出血率为0,对照组术后24小时出血率为3/21(14.29%),对照组的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循证组的满意度为21/21(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18/21(85.71%),循证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曹立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对腰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创伤性低,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作者:颜秉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28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13例,分别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8.73±9.63)min,术中出血量为(20.69±9.60)ml,手术切口大小(2.4±0.5)cm,术后进食时间为(20.63±8.69)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5.27±2.55)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1%;开腹组手术时间为(51.69±10.54)min,术中出血量为(40.76±9.55)ml,手术切口大小(4.3±0.6)cm,术后进食时间为(20.63±8.69)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9.79±4.41)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结论 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对患者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尽早恢复患者胃肠功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茂军;马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理论及理念在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在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理论及理念,探究分析应用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文关怀理念改革护理措施,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改革后的护理理论及理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经研究结果统计,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患者护理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文关怀理念改革护理措施,应用改革后的护理理论及理念进行护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获得更加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评价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对消化道肿瘤检测的效力

    旨在分析肿瘤异常蛋白(TAP)对消化道肿瘤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承德市解放军266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入患者组,挑取19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200例消化系统肿瘤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TAP的表达,并分析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阳性率,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①患者组的TAP阳性率81.3%,高危组阳性率为31.7%,正常组阳性率为1.9%;②TAP对于患者组的敏感度为77.13%,特异度为92.1%,对高危组人群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56.41%.结论 肿瘤异常蛋白对消化道肿瘤的检测显示率高,可以作为临床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于临床筛选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5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即为对照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患者生活质量(AQLQ)量表评分得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AQLQ)量表评分得分与干预前相比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20.9±4.3vs13.1±1.5),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瞿英;付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加强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 对高龄产妇加强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挑选88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高龄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助产护理,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0.45%,剖宫产率为27.27%,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3.18%,剖宫产率为45.4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P<0.05).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为(472.5±53.2)min,对照组为(583.6±66.3)min,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57.6±15.1)mL和(243.1±22.5)mL,P<0.05,差异明显.结论 对高龄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杨永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妊娠生殖道感染和产妇先兆性流产的临床关系

    目的 对妊娠生殖道感染和产妇先兆性流产的临床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产妇中选取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正常分娩的2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对两组各类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生殖道感染与产妇先兆性流产的关系.结果 经检查显示,观察组白细胞+++-++++占比、白带清洁度Ⅲ-Ⅳ占比及念珠菌阳性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且UU或CT感染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兆流产产妇较正常产妇更容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临床应加强对生殖道感染的产妇以使先兆流产的发生率得以降低.

    作者:李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患者在护理前后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评价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结果 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相比较,突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实施之前(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评价明显低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应急能力及护理操作熟练程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的过程中,能够降低门诊患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应对能力,提高了对门诊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时间控制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之间,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组施以常规护理,后组施以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数据分别为98%、9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2%、6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需要让患者养成定时服药、健康生活习惯等来稳定病情,施以优质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儿科住院处收治的144例新生儿消化道内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得把所有患儿分为对比组及实验组,其中对比组给予对症治疗,禁食,留置胃管,补充维生素K1,胃肠外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重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止血时间可见实验组要明显短于对比组,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知对比组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8%,比较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增强止血效果,还可以大限度增加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