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

移华芳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 应急管理
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及传染病等其他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而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笔者就医院在处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工作定位作了简要分析,并就医院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建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前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防治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应用频率较高.虽然抗菌药物的应用治愈了许多疾病,且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是若应用不合理,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细菌耐药性增长、不良反应增多等不良结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1].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类型,总结有效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分析意外事件发生的类型,总结防范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本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67%,男性65.63%,女性34.37%;自伤、自杀患者占15.63%;攻击他人、毁坏物品患者占25%;误服药物中毒患者占9.38%;出走逃跑患者占21.88%;噎食的患者占12.5%;跌伤的患者占15.63%.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很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做好监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讨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评估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脑转移瘤疾病患者总计82例.在本次研究中,所有脑转移瘤疾病患者,均通过伽马刀实施治疗,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方法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在82例脑转移瘤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束后,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评估以后,认为显效患者32例,有效患者45例,无效患者5例,其中有25例仅DWI为有效,有10例仅常规核磁增强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3.9%,治疗无效率为6.1%,临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转移瘤患者实施伽马刀治疗后,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认为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积极作用较大,能够对脑转移瘤患者提供较多的治疗帮助,减少了患者的生命威胁,在可行性、可靠性方面均值得肯定.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增强核磁作为评估疗效的方法而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菊;卓丽华;张婕;邹兴雄;阮啟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程优质护理组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住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全程优质护理组在实施常规住院护理措施基础上,再针对性实行全程优质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与满意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程优质护理组SAS与SDS得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全程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常规护理组(78.79%),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我院应在临床上结合实际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曾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增多,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虽住院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但具有较好的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较少,可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岳用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影响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者中,抽取88例纳入到讨论中,88例患儿按入院单双顺序分4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44例研究组(优质护理模式),对比讨论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18%比对照组79.54%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肺部指数(FVC、FEV1、PEF),研究组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给予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者优质护理模式,疗效突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应用性较大.

    作者:魏静;王凌燕;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具体因素,为康复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康复疗效和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ADL作为评价标准,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具体的产生原因.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所有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配合患者的康复情况,终得出结果:住院费用、损伤程度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患者康复疗效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结论 早期的康复性训练治疗和针对性的医疗制度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心理负担的有效方式,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因而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被推广使用.

    作者:葛峰锁;崔雁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镜结合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15年10月诊治的38例经胃镜检查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理结果及其临床表现.结果 38例患者有21例病灶位置处于胃窦部(占55.26%),肉眼表型大多为浅表型胃癌;23例患者病理表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占60.53%);大多数病灶直径在1.0-2.0cm之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纳差、可伴有呕吐黑便等.结论 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及早发现胃癌,提高治愈率,值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新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40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氧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降低复发率,对提升患者对护理和医院的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对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作以分析评价.方法 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产科的86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按分娩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分为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分娩管理的对照组,将两组孕妇分娩情况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顺产39例(90.7%)明显多于对照组32例(74.4%)(P<0.05).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娩出,观察组娩出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有4例(9.3%)显著少于对照组11例(25.6%)(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产妇分娩十分有利,显著提高待产孕妇顺产率的同时,满足产妇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母婴安全,未来应用前景良好,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探讨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在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外,加强了病因护理和心理护理,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通护理和特殊护理,比较了二者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结果 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做到了防治结合,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直接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结论 支气管哮喘除了基础护理、治疗护理外,还要结合病因护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尽早地恢复健康.

    作者:谢洪霞;高树坤;姜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该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衍生物,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似,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作用比红霉素更加明显;对军团菌效果明显,该药物具有吸收快、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阿奇霉素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上正确合理用药,本研究对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博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2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220例住院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方彦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 讨论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录的362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作为讨论对象,根据术前体质指数(BMI)的高低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低BMI组BMI值在18.5kg/m2以下,正常BMI组的BMI值在18.5-25kg/m2之间,高BMI组的BMI值在25kg/m2或25kg/m2以上;对三组患者的无复发率和累计生存率进行讨论.结果 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三组之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无明显联系.

    作者:翟军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治疗的64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其中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B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身体状况以及总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当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张玲;滕瑜;王玉萍;杨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层医疗单位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研究

    临床药学作为一项医院药学工作,与医疗救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基层医疗单位而言,受临床药师较为不足影响,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面临不小的难度.文章通过分析基层医疗单位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基层医疗单位临床药学工作有效模式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基层医疗单位临床药学工作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杜甲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儿科住院处收治的144例新生儿消化道内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得把所有患儿分为对比组及实验组,其中对比组给予对症治疗,禁食,留置胃管,补充维生素K1,胃肠外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重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止血时间可见实验组要明显短于对比组,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知对比组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8%,比较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增强止血效果,还可以大限度增加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开发与应用

    药剂学和药理学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药剂学指的是对高质量药物剂型进行制备与生产的研究,从而使得药物新剂型在临床上得到开发与应用,对医疗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本文主要探究了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在当前中药制剂中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临床治愈,疼痛感觉、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支持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及微创等优点,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姜翔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6年8月份收治的420例小儿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210例患儿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10例患儿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以及术后禁食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促进患儿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修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