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辅助治疗硬脊膜夹层蛛网膜囊肿一例及文献复习

邹西峰;薛承景;付爱军;刘刚;李建民;程爱国;朱军

关键词:硬脊膜夹层蛛网膜囊肿, 椎管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
摘要: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左足背伸无力6年余,加重伴双下肢乏力3个月”于2010年6月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足背伸乏力,不能勾起摩托车启动杆,曾在外地医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和肌电图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左侧腓总神经麻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1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术中在毁损靶点前后行深部电极记录,统计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发生频率. 结果 术后随访21例,其中Engel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5例.有效者(Ⅰ+Ⅱ+Ⅲ级)13例,无效者(Ⅳ+Ⅴ级)8例,有效率为62%.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手术前后的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海马手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安全有效.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侧价值较高,而定位价值低.

    作者:魏书航;漆松涛;杨开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乙醇对颅脑创伤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颅脑创伤(TBI)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早在1985年,美国全年因TBI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就达378亿美元,现巳升至每年600亿美元.我国交通伤是发生TBI主要的原因[1],而机动车交通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酒后驾车.

    作者:袁强;胡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对已行一侧核团毁损术的19例患者施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对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其中16例患者一期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二期行对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核)毁损,同时加做Vim核小灶毁损.3例患者一期行Gpi核毁损,二期行对侧Gpi核毁损及Vim核小灶毁损.采用PD国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开”、“关”两种状态进行评分,分析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二期Gpi核毁损术对缓解僵直明显,加做Vim核小灶毁损,震颤缓解满意.2例患者术后出现构音困难,其中1例伴吞咽困难.3个月后症状缓解. 结论 对双侧症状均较严重的PD患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的靶点,严格控制毁损灶大小,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将;魏祥品;牛朝诗;傅先明;汪业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20例,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并应用Brunnstrom评分法评价偏瘫肢体 的运动功能,根据DTI结果将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级别分为4级:1级(CST完整);2级(CST完整,但轻度受压推移);3级(CST部分中断);4级(CST大部分至完全中断),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患侧肿瘤实质的FA值(0.387±0.012)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FA值(0.49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CST的受损级别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呈负相关(r=-0.901,P=0.000; r=-0.912,P=0.000). 结论 DT1能够显示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CST的损伤程度,反映患者术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作者:赵琳;王守森;黄银兴;周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作动脉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06例患者中75例颅内外动脉无狭窄,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其中42例仅有颅外动脉狭窄,38例仅有颅内动脉狭窄,51例颅内外狭窄并存;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71.0%,93例)高于颅内动脉(67.9%,89例).(2)与颅内外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18,P=0.002),而舒张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发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36,P=0.001),而24 h平均舒张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系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5)血脂异常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动脉狭窄与平均血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相关.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高龄、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模式有一定关系.动脉血压变异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狭窄的分布模式无相关性.

    作者:余传庆;张梅;朱蕾;余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

    目的 总结经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鞍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鞍结节和前床突脑膜瘤8例,垂体腺瘤5例,颅咽管瘤3例,胆脂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 结果 17例鞍区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5例;6例前交通动脉瘤和5例后交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无手术死亡或重度残疾患者. 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可充分显露并治疗大部分鞍区病变,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肖罡;郭铭;朱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胶质瘤干细胞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从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中分离培养G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将取GSCs分成3组分别培养:(1)ATRA组:培养基中含10 nmol/L ATRA;(2)空载体组:培养基中含与ATRA组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3)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培养10 d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半乳糖脑苷脂(GalC)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各组GSCs VEGF、bFGF的分泌水平和mRNA的表达. 结果 二代细胞球表达神经干细胞(NSCs)的标记抗体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分化后GSCs能够分化为多种同源子代细胞(分别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β-tubulinⅢ、Galc);培养10d后ATRA组细胞GFA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ATRA组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变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24 h后ATRA组GSCs VEGF、bFGF的分泌水平和mRNA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RA能诱导GSCs分化并抑制其增殖,其可能通过抑制VEGF和bFGF的表达发挥抗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

    作者:刘轶靖;柯以铨;王世勇;凌耿强;孙新林;宋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羟色胺综合征15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5-羟色胺综合征患者(根据症状轻重分为轻度9例,中度5例,重度1例)的临床特征,经停用5-羟色胺能药物及予赛庚啶和支持治疗后分析其疗效.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易激惹4例;心动过速12例,肠鸣音亢进5例,腹泻4例,出汗12例,发热5例,高血压6例;眼震4例,瞳孔扩大4例,肌肉震颤6例,肌张力增高8例,肌阵挛4例,腱反射亢进8例,共济失调2例,痫性发作2例.9例轻度患者均在72h内症状缓解;5例中度及1例重度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长者126 h,平均治疗时间(86.9±21.7)h. 结论 5-羟色胺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状态的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神经肌肉的过度兴奋.其防治在于早期发现、适当治疗及临床医生对5-羟色胺能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作者:何国军;左其龙;龚晓倩;黄小鹏;高阳;吉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鼠脑内血肿继发性损伤7T核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目的 应用高场强7T核磁共振影像仪动态分析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吸收演化过程及局部脑铁含量演变情况,探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病程特点及机制. 方法 SD成年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6).实验组右侧尾状核注入自体静脉血50 μL,对照组同部位等量注入生理盐水.建模后1、2、3、7及14d对2组大鼠分别行7T头颅核磁共振成像T2及T2-star序列扫描,对比分析影像学变化特点. 结果 实验组成功建模9只,术毕死亡1只.早期(3 d内)T2加权成像清晰,血肿周边T2弛豫时间上升迅速,3d后逐渐平缓,7d达高峰;建模后损害范围吸收减小,3d时转而出现扩大趋势,7d左右达峰值.建模3d后T2-star值迅速出现峰值,后缓和下降.对照组除针道损伤外,未见其他明显信号改变. 结论 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呈现短期内快速进展,平稳后再次加剧的演变趋势,病灶局部铁含量变化趋势与继发性损伤变化趋势同步,提示铁在继发性脑损伤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俊海;顾建文;郜发宝;夏睿;杨涛;匡永勤;夏勋;马原;程敬民;孔滨;黄海东;曾凡俊;卢敏;冉春梅;李运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Wernekink连合综合征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患者男性,69岁,于6h前起床后突然出现视物成双,伴头晕、恶心,并渐出现走路不稳,言语含糊,闭眼时头晕症状可稍减轻,症状持续不能缓解,于2011年8月2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体检:T 36.5℃,BP 130/80mm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言语含糊,左眼内收受限,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垂直性眼震(+),双侧额纹、鼻纹对称,伸舌居中.

    作者:秦晓凌;蔚志刚;张青山;张侠;黄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硬脑膜传入神经末梢敏化对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型钙电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学刺激硬脑膜传入神经末梢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高电压激活钙电流(HVA-ICa)的调控效应. 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致炎剂(IS)+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组(n=8),大鼠上矢状窦处脑膜给药造模1h后急性分离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小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电流. 结果 与NS组钙电流峰电流[(-49.5±5.18)pA/pF]比较,IS+CGRP组[(-80.48±4.43) pA/p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GRP组神经元钙电流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al/2为(-20.9±0.4)mV,较NS组[(-16.2±0.5)mV]向超级化方向移动了4.7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S+CGRP组神经元钙电流的半数失活电压V1/2为(-12.4±0.2) mV,较NS组[(-22.5±0.3)mY]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了10.1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活硬脑膜传入神经末梢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敏化过程,突出表现为钙电流的增高.

    作者:刘沙;刘欣;武文卉;黄琳;郭永涛;燕兰云;万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同时腹膜腔内注射硝普钠方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各10只),另以条件匹配的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于造模结束大鼠苏醒后30min以及处死前测定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结果 大鼠处死前,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管性痴呆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大鼠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潜伏时间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海马组织AChE活性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增强血管性痴呆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作者:王桂华;王敏;郭秀丽;梁辉;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RhoA蛋白参与凝血酶对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损伤

    目的 探讨凝血酶诱导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与RhoA蛋白活化表达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8d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凝血酶(0、1、10、30和100 U/mL)作用3h后及30 U/mL凝血酶作用不同时间(0、0.5、1、3和6h)对皮层神经元RhoA蛋白活化表达的影响;RhoA蛋白活化抑制剂Exoenzyme C3预处理0.5 h及30 U/mL凝血酶作用皮层神经元3h后,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蛋白活化表达的情况,并采用Hoechst33258核染色及CCK-8法观察Exoenzyme C3预处理和未处理时凝血酶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情况. 结果 在浓度实验中,30 U/mL凝血酶作用皮层神经元3h后能明显增加RhoA膜蛋白表达,与0U/m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凝血酶对RhoA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在时程实验中,与其他时间点相比,30 U/mL凝血酶在3h时能明显增加RhoA膜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RhoA总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影响.在Exoenzyme C3干预实验中,Exoenzyme C3预处理组与凝血酶组相比,RhoA膜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258核染色显示,与凝血酶组相比,Exoenzyme C3预处理组中核浓染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显示,凝血酶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Exoenzyme C3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酶诱导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与RhoA膜蛋白的高表达即RhoA蛋白活化表达有关.

    作者:唐海;王兴启;沈霞;赵辉;高丽;陈浩;崔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恶性脑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GMT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评价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化疗的意义. 方法 选择自2006至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WHOⅢ级、Ⅳ级)的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应用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观察患者化疗后总生存时间. 结果 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阳性、弱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MGMT蛋白表达阳性者比表达阴性者预后更差.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者、低度过甲基化者、中度过甲基化者、高度过甲基化者生存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率越高者预后越好.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697,P=0.000),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者蛋白表达越低. 结论 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可以作为接受烷化剂化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MS-MLPA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方法.

    作者:罗敏捷;张旺明;王军;郑伟新;姜晓丹;柯以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以及脑影像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患者脑白质的变化,为临床干预脑白质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H型高血压组78例,单纯高血压组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MRI检查并评价脑白质病变的级别. 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m浆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脑白质病变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平均秩次判断,脑白质病变在H型高血压组表现明显,其次为单纯高m压组、对照组. 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可能与高Hcy血症有关.

    作者:樊敬峰;刘萍;曹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难治性颞叶癫痫脑组织IL-6、IL-6受体及sIL-6R、 sgp130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IL-6、IL-6膜受体(IL-6R)及其下游信号转导相关分子在颞叶癫痫(TLE)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TLE患者40例(TLE组),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手术过程中切除的颞叶组织.利用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IL-6、IL-6R、sIL-6R以及sgp130的mRNA或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TLE组和对照组中均可检测到IL-6和IL-6R mRNA的表达,但TLE组致病灶中IL-6和IL-6R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提示,sIL-6R在TLE组致痫灶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pl30的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高浓度的IL-6通过经典信号转导或者跨信号转导机制作用于TLE病灶细胞,影响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癫痫发生过程.

    作者:尹清;树海峰;刘宏亮;杨辉;颜如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 方法 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再按时间因素将脑出血组分为出血后6h、24h、48h、72h、7d、14d6个亚组.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HE染色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分布状况;定量RT-PCR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 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在48 h左右尤为明显,局部可见明显脑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发生明显破坏,内皮细胞间出现裂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呈强阳性表达.脑出血后6hoccludin的表达即开始下降,呈阳性表达;脑出血后24~72h occludin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呈弱阳性表达.定量RT-PCR结果显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 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在6~72 h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出血发生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的表达下降,这可能是脑出血发生后血脑屏障破坏及脑水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作者:李兵;陈祎招;蒋伟平;邓心情;杨硕;徐如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与功能神经外科的现状

    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立体定向以及神经调控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较快发展,手术定位从影像学解剖定位发展到神经电生理学的定位,立体定向设备从立体定向仪发展到神经导航设备,手术入路的设计从手工计算手术轨迹到计算机设计的手术计划系统,手术方式从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术到神经电刺激技术,促进了功能神经外科向纵深发展.

    作者:牛朝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由活动大鼠丘脑底核单细胞放电慢性在体记录的微电极阵列设计

    目的 探讨清醒状态下丘脑底核(STN)长期在体多通道单细胞放电记录新技术.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集束式微电极阵列记录STN单细胞放电情况.设计主要由3部分构成:(1)29号皮下注射用不锈钢管为引导管固定电极丝,并作为脑组织接地电极;(2)5根20 μm铂铱合金丝作为记录电极,1根50.8 μm不锈钢合金丝作为局部参考电极,电极尖端呈“路标手”样排列,聚乙二醇固定;(3)带有螺丝旋紧的连接器减少实验动物自由活动带来的信号伪迹.将这种电极用于6只正常清醒大鼠STN单细胞放电记录,评价术后5周内的STN单细胞放电单位的记录稳定性. 结果 术中记录到27个STN放电单位,70.4%(19/27)存活超过2d;5周内记录到9个新生放电单位.术后峰峰波幅与时间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性(r=-0.047,P=o.655);并且信噪比维持稳定,其与峰峰波幅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r=0.934,P=0.000).电极植入3周,仍有超过50%的细胞保留率.相同神经元75%波形相似系数大于0.90. 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微电极阵列在记录活动状态下STN单细胞放电时,波形特征稳定,细胞保留率理想,适用于慢性清醒状态在体STN多通道单细胞放电的电生理记录.

    作者:郑小斌;柯以铨;张世忠;姜晓丹;张旺明;徐江平;程玉芳;袁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3例,其中安脑活血胶囊组31例、天丹通络胶囊组32例、安慰剂组30例,分别于发病后7d开始服用相应药物,疗程21d,其他基础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第一天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安脑活血胶囊组患者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低于天丹通络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安脑活血胶囊组治疗效果佳,天丹通络胶囊组患者次之,安慰剂组差;安脑活血胶囊组GCS评分高于天丹通络胶囊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缺失预后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且其疗效优于安慰剂.

    作者:于志虎;肖华;赵振林;胡栋;张清华;毕中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