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及化疗中的应用

于希濂;胡幼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滋养细胞肿瘤,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D)检测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诊断及化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及PD检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5例,并与不全流产20例及随诊为良性葡萄胎25例作为对照.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壁有灶状分布五彩缤纷的丰富血流,其频谱为低阻血流,阻力指数(RI)小于0.5,部分患者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亦为低阻血流,在化疗前、后RI变化明显.结论:CDFI及PD检测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的方法,不仅可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可用于观察化疗效果,判断疾病转归.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发展至颈动脉大范围闭塞1例

    患者,男性,72岁.1991年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右颈内动脉入口处有7mm×5mm×2mm硬斑块.左颈总动脉分支膨大处5mm×3mm×1mm硬斑块.

    作者:赵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超声显示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对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患者212例(236只眼),术前超声扫描诊断与术中临床所见进行比较,判定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术前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的共221只眼,占93.6%;(2)玻璃体出血(PDR Ⅳ期)25只眼占11.3%;纤维增殖(Ⅴ期)66只眼占29.9%;牵拉性视网膜脱离(Ⅵ期)130只眼占58.8%;(3)糖尿病玻璃体出血常合并纤维增殖,在B超图像上,后极部的厚而广泛的增殖膜具有代表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经常发生在视盘周围和上下血管弓,帐篷状、桌盖形及吊床样外观的视网膜脱离为特征性改变.结论:掌握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影像特征,对PDR进行准确分期,能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立新;黎晓新;姜燕荣;李小革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自发性脾破裂1例

    患者,男,37岁,因咳嗽半月,咽痛、畏寒、发热3天,左上腹剧痛6小时入院.病员于6小时前睡眠中向左翻身时突感左上腹一阵剧痛,绞窄样,疼痛呈阵发性,不放射,站立位时稍缓解,不能侧身或弯腰,同时腹部渐膨胀,大小便正常,无恶心、呕吐,无外伤史,既往病史脾大21年.查体:体温37.8℃,脉搏120次,呼吸21次,血压12/0Kpa,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左上腹压痛明显,移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2g/L,白细胞16.3×109/L,中性0.97,淋巴0.03;大小便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

    作者:周玉勤;岳通都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超声诊断经验,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例显示为三种不同类型声像图表现:早期3例显示为局限性低回声较均匀的肿块,无声影;中期3例病灶显示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内可见散在高回声,周边部并有薄层骨化强回声环,有声影;成熟期8例,肿块显示为不规则多层强回声,并有明显声影.上述各期具有一定特征性,并有各自不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除3例早期病灶边缘回声较清外,余11例均模糊不清.结论: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诊断是有用的,在早、中期优于X线.

    作者:王牧;阮虹;高东梅;王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流频谱改变

    目的:本文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血流频谱图形变化,并比较其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血流频谱变化,并与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患者超声心动图肺动脉血流频谱峰值前移与肺动脉压力程度呈正比.当肺动脉收缩压>100mmHg时,肺动脉血流频谱呈细条型(即正向血流窄、小、峰值极度前移).结论:肺动脉血流频谱呈细条型可做为半定量判断PAPs>100mmHg的客观指标.

    作者:王国干;陈白屏;刘汉英;蔡如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舒张期通过二尖瓣的血流图形特点

    为了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舒张期通过二尖瓣的血流特点,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了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海波;伍玉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弥漫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弥漫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弥漫性肝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及结论:阐明了肝体积大小、肝包膜改变、肝内回声、门脉栓子及其它临床特征在弥漫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岚;康东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B超及彩超对15360名孕20周以上妇女进行了检查.结果:共发现唇腭裂畸形胎儿23例,漏诊4例,检出率85.2%.结论:胎儿唇弓回声中断是胎儿唇裂的主要征象,上唇结节回声消失,鼻小柱向健侧移位,患侧鼻翼内陷是唇腭裂的常见声像图表现,单纯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时声像图难以直接显示腭裂.

    作者:常洪波;刘金凤;王洪霞;曹红梅;刘颖;李有忠;潘庆敏;邢素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窦血流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3例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平面TEE的系统研究,并在其中34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利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其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结果:尽管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所有患者均可探查到在二尖瓣上与左心房横径平行的冠状窦长轴,但声束与血流夹角明显>60°,因此未能获得得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多平面TEE在食管-胃底交界处104°(100°~110°)方位时,所有患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二维图像和血流频谱(声束与血流间的夹角<30°),成功率为100%.典型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呈收缩期和舒张期正向频谱和一较小的舒张末期逆向频谱.冠状窦直径在心动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舒张末期达到大(4.53~12.7mm,平均8.35±1.93mm).高血压病的冠脉储备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3±0.55,2.97±0.55,P<0.05).结论:多平面TEE探查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明;张运;张薇;喻晓峰;季晓平;郑昭伦;邢艳秋;张圆圆;王勇;王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超声血管成像在观察药物治疗动脉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了在不同药物影响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中膜厚度(IMT),以评定此技术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态变化,特别是斑块消退的价值.方法:受检者53例为超声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早期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其中,31例有双侧病变,受累血管为84侧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5例(41侧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28例(43侧例),服用肠溶阿斯匹林.两组服药时间均为6个月.使用Acuson 128 XP10电脑声像仪,测量用药前后之IMT(mm)变化,比较其结果.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颈部动脉IMT测值分别为:2.2±0.7和2.1±0.6,对照组用药前、后颈部动脉IMT测值分别为:2.0±0.8,2.1±0.7.结果表明,治疗组用药前后IMT有明显的变薄(P<0.05),而对照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超声血管成像技术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规律,特别是研究各种药物对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作用的有力工具,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必将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作者:曹铁生;段云友;杨炳昂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宫颈妊娠超声引导下注射氨甲喋呤疗法

    本文探讨宫颈妊娠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喋呤(MTX)疗法.自1995~1997年,我院共收治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宫颈妊娠5例.其中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宫颈病灶或胚囊穿刺,采用12号阴道穿刺针,胚囊穿刺时先抽出部分羊水再注入MTX20~40mg.

    作者:幸文琼;张珏华;王诚;周听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B型超声诊断女性前列腺病1例

    患者女,71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夜尿增多,尿流变细、排尿费力呈滴沥状,无尿痛.曾多次就诊当地卫生院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于1月前上述症状加剧,伴下腹部胀痛,就诊本院.B超检查所见:双肾大小正常,左肾上部囊肿36mm×37mm,余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异常.右肾未见异常.

    作者:曾诚;李惠长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小肾癌的价值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小肾癌CDEI的特异表现;方法:应用CDEI模式检测小肾癌14例,并与30例肾柱良性肥大者对照;结果与结论:小肾癌病灶内以线状及树枝状血流信号居多(85.6%),周边以环状血流信号为多(71.4%),肾柱良性肥大者肥大区内以星状血流信号居多(63.4%),周边以线状血流信号居多(70%);依据CDFI诊断小肾癌符合率85.7%.

    作者:董磊;李新民;赵晓峰;贾治生;蔡国良;于化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脾原发性淋巴肉瘤1例

    患者男,35岁,自觉左上腹胀痛放射至左肩及背部10天来诊.超声检查:脾脏形态失常,被约10.4cm×12.3cm巨大实质性肿块占据,呈不均质低回声,内有散在小暗区分布,肿块后方无明显声衰减,边界尚清楚(图1).肿块前方组织回声暗淡均匀与正常脾回声一致,推测为受挤压的脾脏.其余腹腔脏器正常.超声提示:①脾海绵状血管瘤?②脾恶性淋巴肿瘤?

    作者:李逢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超声对正常人胆管末段及乳头部的测量

    目的:完善肝外胆管测量标准,提高下段胆管及壶腹乳头部病变的超声显示率及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断率.方法:采用充盈胃、十二指肠,以胰头及肝脏为超声窗,利用横、纵旋转扫查法显示下段胆管.测量78例正常人胰头段(C3)及末段(C4)胆管的内径并观察乳头部的显示状况.结果:应用横旋转扫查法C3、C4段胆管显示率分别为87%、76%,正常值为3.59±0.91mm、1.97±0.51mm,有44例(56%)乳头部得以显示.纵旋转扫查法显示率为78%、47%,正常值为3.57±0.78mm、1.99±0.39mm,乳头部显示仅达8%(6例).不同年龄组测值存在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成人较宽.横旋转扫查法明显优于纵旋转法,两者正常值无统计学差异.乳头部声像图表现为胆管、十二指肠开口处壁稍增厚,回声增强之小鱼唇状结构.结论:横旋转扫查法对C3、C4段胆管及乳头部的显示率高于纵旋转扫查法,是显示末段胆管较为理想的方法.C3、C4段胆管正常值测量及乳头部的显示,将提高超声对该部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苓;陈敏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直肠腔内超声诊断直肠肿块及判断其浸润深度的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腔内超声对直肠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将133例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直肠腔内、外肿块与手术及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100例(占75.18%),良性肿瘤14例(占10.52%),其他良性病变19例(占14.28%).共检查出131例,符合率98.49%(131/133),2例为假阴性,无假阳性.恶性肿瘤中直肠癌96例,腔内超声提示浸润深度与病理结果相符78例,准确率为81.25%(78/96),浸润深度误判18例,占18.75%(其中判断过深13例,过浅5例).结论:腔内超声的应用为直肠肿块的检查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张晓燕;龚新环;周春;沈耀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酷似肝癌声像图的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性,34岁.因右上腹轻度不适入院体检.既往健康、无外伤史.查体、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胎甲球蛋白检查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右叶门静脉左前方见5.2cm×4.9cm实性低回声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病变区周边为厚度0.3cm囊壁样的强回声包绕(图1).彩色多普勒检查:该区内部、边缘显示半环状、条状彩色血流信号,为动脉型和静脉型.动脉型血流速度24.8cm/s,Rl0.80,门静脉内径0.9cm,管腔内未见栓子.超声诊断:肝右叶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脏肿瘤,良恶性质待定.

    作者:张宏;刘媛;黄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静脉瘤样血栓1例

    患者女性40岁,1个月前开始左腿走路自感乏力,渐渐加重,近来大腿根部轻度肿胀,压痛,乏力严重故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大腿根部股静脉明显增宽约2.5cm,于股静脉瓣下0.5cm处示有一2.3cm×2.0cm大的类圆形强光团反射,边清规整,内部回声较均,基底部与管壁分界不清(图1),彩色多普勒示股静脉内呈色彩暗淡的、低速低频静脉血流;能量图示:环绕于强光团周围的黄色血流图、强光团内部无血流显示,压之管腔内径不变,强光团不变形.彩超诊断为:股静脉瘤样血栓.手术见:股静脉瓣下后壁附着暗红色血凝块,深部已机化变硬,诊断:股静脉血栓.

    作者:尉先利;姚维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随诊观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

    目的:了解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RS)的发生率.方法:应用CDFI对636例VSD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112例VSD患者术后缝合区有RS(17.61%).其中104例(92.86%)RSD<4mm,在3~30个月内RS自然愈合,8例(7.14%)RSD>4mm者因RS太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等不能自行愈合,需要再次手术修补.结论:CDFI是随访观察VSD术后RS敏感的方法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谢少东;黄映英;庄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血管收缩剂对大鼠肿瘤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收缩剂对肿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Wistar大鼠8只,腋下种植Warker-256癌肉瘤.皮下注射阿拉明0.05mg,注射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肿瘤内血管长短、多少、粗细,血管连续性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行t检验.结果:注药后,瘤内彩色血流明显较前增多,流道增粗、增长,血流呈连续性,注药前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各为0.06~0.20m/s;0.13~0.43m/s(P=0.09),舒张期末流速各为0.00~0.07m/s;0.03~0.10m/s(P=0.02),阻力指数各为0.60~1;0.52~0.85(P=0.04),静脉易检出,流速增快.结论:血管收缩剂引起肿瘤血供增加,血液流速增快,阻力指数降低,可用于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利民;张韵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