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东;黄映英;庄健
目的:了解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RS)的发生率.方法:应用CDFI对636例VSD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112例VSD患者术后缝合区有RS(17.61%).其中104例(92.86%)RSD<4mm,在3~30个月内RS自然愈合,8例(7.14%)RSD>4mm者因RS太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等不能自行愈合,需要再次手术修补.结论:CDFI是随访观察VSD术后RS敏感的方法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谢少东;黄映英;庄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临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结果: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症41例,前列腺内皮瘤形成9例,鳞状上皮化生1例,不典型增生2例,炎症9例,结核1例.在前列腺癌中,癌肿≤1.0cm的患者占17.6% ,还有20.6%的患者声像图检查时未显示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准备简单,患者痛苦小,操作时间短,准确性好,安全.运用该技术穿刺前列腺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为前列腺癌提供分期依据.
作者:唐杰;董宝玮;李颂;李俊来;苏莉;罗渝昆;徐建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顽固性腹泻伴乏力、消瘦2年,皮肤黄染1月入院.体检:营养差,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7.2×109/L,N0.57、L0.43,血糖4.68mmol/L,肝、肾功能及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王子干;丁晓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Voluson 530D三维超声成像系统(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0MHz)的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对部分实质性脏器内部组织结构及中期妊娠的胎儿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超声透明成像技术可整体显示实质性脏器(肝、脾等)内部组织机构,显示的血管、胆管或胎儿的脊柱、肋骨等结构完整连续,不受其曲率变化的影响;并可显示实质性脏器内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多种透明成像技术(小回声模式、大回声模式、X线模式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三维超声也必将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徐辉雄;张青萍;周玉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女,19岁.患者10岁时触摸到右侧乳腺有小枣大小肿块,无疼痛感.近2年肿块逐渐长大.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右乳乳头下方触及一个5.5cm×4.0cm的肿块,质硬,边界尚清楚,可移动.无明显桔皮样改变,乳头无凹陷.左乳正常.超声检查:在右乳乳头下方探及一个5.0cm×3.8cm×4.0cm大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回声光点强弱不均,似有多个光团组成,外缘清楚,似有包膜,但边缘不规则,似有分叶(图1).彩色多普勒肿块周边、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图2),频谱呈现高速高阻动脉血流.超声诊断:右乳腺实性占位,有恶变可能.术后病理报告:右乳腺叶状囊肉瘤.
作者:樊作凤;宋秀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女,42岁.腹部包块4年伴胀痛一月余来诊.妇检:腹部膨隆如孕5+月大小,压痛明显,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叩之呈浊音,因肿块较大无法触及子宫附件.B超检查:于中下腹可探及约126mm×96mm的无回声区.壁规整,内被多个强光带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暗区(图1).子宫附件显示不清,B超提示:盆腔巨大囊性占位:卵巢囊肿(粘液性囊腺瘤?).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如孕5+月大小质稍软,表面光滑,透亮,活动度差.左侧附件与子宫粘连.切除次全子宫及左侧附件.病检结果:子宫包囊虫病.
作者:梁仕华;赵江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腔内超声对直肠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将133例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直肠腔内、外肿块与手术及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100例(占75.18%),良性肿瘤14例(占10.52%),其他良性病变19例(占14.28%).共检查出131例,符合率98.49%(131/133),2例为假阴性,无假阳性.恶性肿瘤中直肠癌96例,腔内超声提示浸润深度与病理结果相符78例,准确率为81.25%(78/96),浸润深度误判18例,占18.75%(其中判断过深13例,过浅5例).结论:腔内超声的应用为直肠肿块的检查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张晓燕;龚新环;周春;沈耀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B超及彩超对15360名孕20周以上妇女进行了检查.结果:共发现唇腭裂畸形胎儿23例,漏诊4例,检出率85.2%.结论:胎儿唇弓回声中断是胎儿唇裂的主要征象,上唇结节回声消失,鼻小柱向健侧移位,患侧鼻翼内陷是唇腭裂的常见声像图表现,单纯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时声像图难以直接显示腭裂.
作者:常洪波;刘金凤;王洪霞;曹红梅;刘颖;李有忠;潘庆敏;邢素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完善肝外胆管测量标准,提高下段胆管及壶腹乳头部病变的超声显示率及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断率.方法:采用充盈胃、十二指肠,以胰头及肝脏为超声窗,利用横、纵旋转扫查法显示下段胆管.测量78例正常人胰头段(C3)及末段(C4)胆管的内径并观察乳头部的显示状况.结果:应用横旋转扫查法C3、C4段胆管显示率分别为87%、76%,正常值为3.59±0.91mm、1.97±0.51mm,有44例(56%)乳头部得以显示.纵旋转扫查法显示率为78%、47%,正常值为3.57±0.78mm、1.99±0.39mm,乳头部显示仅达8%(6例).不同年龄组测值存在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成人较宽.横旋转扫查法明显优于纵旋转法,两者正常值无统计学差异.乳头部声像图表现为胆管、十二指肠开口处壁稍增厚,回声增强之小鱼唇状结构.结论:横旋转扫查法对C3、C4段胆管及乳头部的显示率高于纵旋转扫查法,是显示末段胆管较为理想的方法.C3、C4段胆管正常值测量及乳头部的显示,将提高超声对该部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苓;陈敏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对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患者212例(236只眼),术前超声扫描诊断与术中临床所见进行比较,判定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术前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的共221只眼,占93.6%;(2)玻璃体出血(PDR Ⅳ期)25只眼占11.3%;纤维增殖(Ⅴ期)66只眼占29.9%;牵拉性视网膜脱离(Ⅵ期)130只眼占58.8%;(3)糖尿病玻璃体出血常合并纤维增殖,在B超图像上,后极部的厚而广泛的增殖膜具有代表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经常发生在视盘周围和上下血管弓,帐篷状、桌盖形及吊床样外观的视网膜脱离为特征性改变.结论:掌握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影像特征,对PDR进行准确分期,能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立新;黎晓新;姜燕荣;李小革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本文探讨超声消融心室肌的可行性及作用特点.方法:用频率10.4MHz,外径7F的超声导管自开胸活体犬心外膜以不同时间和声强消融心肌,观察消融深度和形态结构特征;测量消融产生的温度变化.结果:消融深度与消融时间和声强呈良好相关,消融深度可达10mm以上且边界清晰.当消融时间较长时,消融区近于圆形,而高声强短时间作用消融区呈椭圆形或矩形.消融中心温度可高达78℃,而消融表面温度稍微增高.结论:超声可产生边清晰和深入的心肌消融,其消融深度和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提示超声可有效地消融心室肌深部病灶,为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快速心律提供新方法.
作者:黄晶;王志刚;李增高;董军;赵纯亮;刘锦;冉海涛;殷跃辉;王智彪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女性40岁,1个月前开始左腿走路自感乏力,渐渐加重,近来大腿根部轻度肿胀,压痛,乏力严重故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大腿根部股静脉明显增宽约2.5cm,于股静脉瓣下0.5cm处示有一2.3cm×2.0cm大的类圆形强光团反射,边清规整,内部回声较均,基底部与管壁分界不清(图1),彩色多普勒示股静脉内呈色彩暗淡的、低速低频静脉血流;能量图示:环绕于强光团周围的黄色血流图、强光团内部无血流显示,压之管腔内径不变,强光团不变形.彩超诊断为:股静脉瘤样血栓.手术见:股静脉瓣下后壁附着暗红色血凝块,深部已机化变硬,诊断:股静脉血栓.
作者:尉先利;姚维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3例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平面TEE的系统研究,并在其中34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利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其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结果:尽管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所有患者均可探查到在二尖瓣上与左心房横径平行的冠状窦长轴,但声束与血流夹角明显>60°,因此未能获得得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多平面TEE在食管-胃底交界处104°(100°~110°)方位时,所有患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二维图像和血流频谱(声束与血流间的夹角<30°),成功率为100%.典型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呈收缩期和舒张期正向频谱和一较小的舒张末期逆向频谱.冠状窦直径在心动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舒张末期达到大(4.53~12.7mm,平均8.35±1.93mm).高血压病的冠脉储备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3±0.55,2.97±0.55,P<0.05).结论:多平面TEE探查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明;张运;张薇;喻晓峰;季晓平;郑昭伦;邢艳秋;张圆圆;王勇;王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以上腹疼痛20余天住院.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上腹偏右压痛.肝功及黄疸指数正常.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炎,经治疗,疼痛不能缓解.B超检查:与门静脉并行的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其头侧端与肝内胆管相通,而肝内胆管无扩张.囊肿的上方为胆囊,胆囊大小正常.胰腺体大小正常,胰头厚2.6cm,胰管扩张0.9cm.近胰头处的胆总管也明显扩张(图1).CT检查报告为胰头癌可能.手术结果证实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并胰管扩张症.
作者:谢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一年来,本科应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腹股沟斜疝(以下称斜疝)16例,均为男性,年龄36天至14岁.左侧斜疝6例,右侧斜疝8例,双侧斜疝2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使用仪器为美国百胜公司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10~13MHz线阵高频探头,设置功率10~30%.采取平卧位直接多切面探查.
作者:龙霞英;吴奕珍;肖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女,71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夜尿增多,尿流变细、排尿费力呈滴沥状,无尿痛.曾多次就诊当地卫生院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于1月前上述症状加剧,伴下腹部胀痛,就诊本院.B超检查所见:双肾大小正常,左肾上部囊肿36mm×37mm,余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异常.右肾未见异常.
作者:曾诚;李惠长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膀胱肿瘤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对8例膀胱肿瘤重量进行测定,并与术后标本重量进行比较.结果:膀胱肿瘤三维超声重量测定结果与实际重量非常相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而二维超声测值与实际重量间差异显著.结论:三维超声不仅较二维超声更形象、直观地显示病灶整体形态结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在病灶定量分析中较二维超声更为精确.
作者:丛淑珍;王连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研究肝外阻塞性黄疸(阻黄)患者的肝、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测阻黄患者30例(对照组正常人20例)的门静脉、肝动脉管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峰值速度(Vmin)、及其时间平均速度(Vmean)和其阻力指数(RI).结果:阻黄时,门静脉管径及其流速、流量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管径明显扩张,肝动脉流速、流量增多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流速、流量及其阻力指数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黄时,肝脏血流量明显增多,门静脉,肾动脉的血流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原韶铃;李飞栋;苗润琴;易涛;郑冰;杨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性,60岁.因尿血、排尿困难、腰痛一年余而入院.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血尿伴排尿困难、左侧腰痛,每遇劳累后加重.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曾给以对症治疗,腰痛、尿频、尿急症状减轻,但尿血、排尿困难持续存在.
作者:张立樑;田宏英;郭俊卫;高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35岁,自觉左上腹胀痛放射至左肩及背部10天来诊.超声检查:脾脏形态失常,被约10.4cm×12.3cm巨大实质性肿块占据,呈不均质低回声,内有散在小暗区分布,肿块后方无明显声衰减,边界尚清楚(图1).肿块前方组织回声暗淡均匀与正常脾回声一致,推测为受挤压的脾脏.其余腹腔脏器正常.超声提示:①脾海绵状血管瘤?②脾恶性淋巴肿瘤?
作者:李逢生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