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楣;龙大宏;冷水龙;罗秀梅;黄文燕;宣爱国
目的为阐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狭窄指数(STI)与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公式数理逻辑推导的合理性、实用性.方法将TCD检测的脑梗死病例中18例27条颅内动脉狭窄区的STI、rCBFLI指数与相对应区的SPECT脑血流量下降的半定量分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18例27条颅内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下降TCD的rCBFLI值与SPECT相对脑血流量下降值的比较呈线性模型曲线拟合,r=0.62,P<0.001,n=27;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的SPECT测量值与TCD的STI值相关曲线拟合呈复合模型曲线拟合,r=0.65,P<0.001,n=27. 结论 TCD的STI和rCBFLI计算公式可以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新指标.
作者:吴钢;缪蔚冰;陆兵勋;魏慧星;林军;郑依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特性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hMSCs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方法鉴定hMSCs表面HLA-ABC、HLA-DR、CD80、CD86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含量;RT-PCR检测HLA-ABC、HLA-DR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及CCK-8比色法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DNA复合物导入hMSCs进行大鼠脑内移植,观察hMSCs在脑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hMSCs表面少量表达HLA-ABC分子,不表达HLA-DR、CD80、CD86分子;有少量HLA-ABC mRNA基因片断存在,未发现HLA-DR 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没有发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鼠脑内移植hMSCs一个月后仍可见有细胞存活.结论 hMSCs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作者:肖炳祥;姜晓丹;徐如祥;邹志浩;邹雨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134例患者均具有手部疼痛表现,其中29例具有典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36例出现大鱼际肌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其中90例患者存在肯定或可能的诱因.13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夜间加重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神经性受损(腕部)可以确诊,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
作者:杨飞;黄旭升;陈朝辉;刘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2004~2005年导航引导与非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患者57例,对所有病例分别统计术前年龄、肿瘤大小、手术麻醉时间、切除肿瘤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程度,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中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麻醉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高了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的全切率,缩短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
作者:曾白云;毛之奇;郭阳;岑宇翔;余敦星;梁建峰;罗斌;李俊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泊尼松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给予丛集性头痛患者口服泊尼松40mg/d,连服10d,然后每周减10mg,与既往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丛集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结果经泊尼松治疗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前有缩短[(2.88±1.23)dvs(28.88±11.96)d],有显著性差异(P=0.000);头痛发作频率较前有减少[(1.04±2.42)dvs(15.50±11.24)d],有显著性差异(P=0.000);头痛的程度较前减轻[(0.83±1.74)dvs(9.83±0.48)d],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泊尼松能非常有效治疗丛集性头痛发作.
作者:黄焰;朱凯云;田新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生存曲线,并分析造成预后及生存曲线差异的原因.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进行了102例次非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及33例次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性别、年龄、病因构成比、手术入路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搜集术后随访资料,将分流系统有效作用时间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比两组的生存曲线.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脑室镜辅助组分流装置平均生存时间为569.2 d(95%可信区间为477.8~660.6 d),而非脑室镜辅助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45.7 d(95%可信区间为385.3~506.0 d).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44),脑室镜辅助组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可靠,与常规手术相比降低了分流管脑室段梗阻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了预后,延长了分流管有效作用时间.
作者:陈晓雷;吴新建;齐铁伟;刘金龙;林佳平;黄正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家族性颞叶癫痫(FTL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6个FTLE的家系资料,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较完善的家系谱,并对受累者的临床资料、EEG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个家系共78名家族成员,其中受累者20例,每个家系2~6例受累者不等,2代发病居多.发病年龄0.5~27岁,平均(13.7±10.5)岁.平均发作频率(6.7±8.9)次/月.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次(76.5%),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次(70.6%),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次(23.5%),强直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各1例次;无法分类3例.20例受累者中3例出现复杂视幻觉,1例出现听幻觉.受累者中13例进行发作间期EEG检查,仅1例示颞叶局灶痫性放电(7.7%),2例痫性异常放电,余未见明显异常;10例进行MRI检查,仅1例示右额颞发育异常(10.0%).18例受累者疗效观察,3例发作自然缓解,另15例接受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14例有效(4例发作控制),仅1例无效.结论FTLE家庭受累者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发作间期EEG大部分未见局灶异常放电,MRI检查未见异常.FTLE的正确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发作特征和家系谱,AEDs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杨少青;王延平;廖卫平;刘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正常CSF中的纤溶状态.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活性(PA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及CSF标本在SAH后0~3 d(急性期),4~9 d(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 d(吸收期)留取三次;正常对照组留取一次.结果 SAH患者血液中,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至14~21 d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期PAI: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期PAI-1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组CSF中,测不到tPA:A及PAI:A及PAI-1,D-D测得值很小,为(0.28±0.36)mg/L.SAH患者CSF中,各期测不到tPA:A及PAI:A,但PAI-1含量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D-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AH后血中不存在纤溶活性亢进.对照组CSF中不含有纤溶酶系.SAH患者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升高而后降低,于14~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出血高峰期血及CSF中反映纤溶活性的指标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提示再出血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来预防再出血.
作者:崔元孝;张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常见疾病,以往治疗以开颅囊肿切除术、囊肿切除+脑池交通术等为主要方法,但存在创伤大、易复发、临床症状不易消失等缺点,后来许多学者对浅表部位的囊肿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较深部位的囊肿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尚未见文献报道.对于分流管的选择也存在争论,有文献主张选用低压管[1],还有文献主张选用中压管[2].
作者:陈乾;付桂兵;赵瑞珍;毛建雄;童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少年型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脊肌萎缩症的一个亚型,由Kugelberg Welander(195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少见,容易与肌营养不良混淆.现报道一家系如下.
作者:刘效巍;宋春莉;梁战华;许晶;雷征霖;孙晓培;王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维生素E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癫痫发病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0例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为对照组,40例抗癫痫药物添加维生素E治疗为维生素E组.结果 维生素E组(47.50%)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Ⅰ满意+Ⅱ显著改善+Ⅲ良好)高于对照组(12.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维生素E使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维生素E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起到辅助抗儿童癫癫作用,辅助使用维生素E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作者:钟斌才;李焕琼;黄如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外源性酪氨酸羟化酶(TH)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BMSCs-D-NSCs)在猴帕金森病(PD)模型脑内移植后长期存活情况及其功能评定. 方法应用MPTP制成偏侧PD猴模型.将构建的pEGFP-hTH转染培养的自体BMSCsD-NSCs,而后植入PD猴模型脑内,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 结果成功构建pEGFP-hTH和pEGFP-C2转染的BMSCs-D-NSCs中TH和EGFP基因均有效表达;细胞移植后5个月PD猴症状仍有所改善.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见细胞移植组术侧纹状体平均标准摄取值低于对侧及健康猴,而高于PD猴术侧.葡萄糖代谢显像见细胞移植组术侧纹状体平均标准摄取值低于对侧及健康猴,而高于PD猴术侧,而细胞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发现,细胞移植术后5个月移植区仍存在大量TH、EGFP阳性细胞. 结论 pEGFP-hTH和pEGFP-C2转染的BMSCs-D-NSCs在体外和体内均长期表达外源性TH、EGFP基因,基因工程细胞在PD猴脑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徐强;徐如祥;姜晓丹;潘力;张世忠;周良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今年是易声禹教授诞辰八十周年,虽然他老人家已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成为易教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他的严格培养和谆谆教诲使我受益终生.值此时刻特写此文以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作者:徐如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hTH)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hTH,转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BMSCs-D-NSCs),观察外源EGFP和hTH基因在BMSCs-D-N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WAV2-TH中的TH目的基因亚克隆到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以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GFP-C2-hTH的正确性;pEGFP-C2-hTH经NucleofectorTM核转染仪转染培养的恒河猴BMSCs-D-NSCs,24 h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10 d后行TH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和TH基因的RT-PCR. 结果(1)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2)细胞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观察到80%的转染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转染10 d后细胞的RT-PCR检测到hTH基因的表达,TH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染色,同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结论构建的hTH荧光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C2-hTH,经电转染方法转染至BMSCs-D-NSCs内,成功表达hTH和EGFP,为BMSCs-D-NSCs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强;徐如祥;姜晓丹;潘力;张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844ins 68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AD病人及143例正常人MTHFR C677T、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 结果 (1)AD病人MTHFR基因中,基因型C/T占5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7%(P<0.01,RR=0.355);C/C占3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94%(P<0.01);T/T占4.25%,与对照组2.09%无明显差异(P>0.05).AD病人中MTHFR基因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67.43%、相对危险率R为0.594,T的频率为32.57%,而对照组的C为80.42%,T为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CBS 844ins68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79、19.69、1.52,对照组分别为78.32、18.88、2.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突变与AD发生有一定关系,CBS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作者:黄绍宽;陈盛强;王延平;柳息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根据BDNF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并导入HindⅢ和BamH Ⅰ酶切位点;从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编码BDNF的基因片段,与克隆载体pMD 18-T Simple连接构建pMDT-BDNF质粒;经HindⅢ、BamH Ⅰ双酶切,获得BDNF基因片断再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pLEGFP-BDNF.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PCR法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证实与已知序列吻合. 结论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EGFP-BDNF含有序列正确的大鼠BDNF基因,可以作为今后治疗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转基因实验的基因来源.
作者:李佳楣;龙大宏;冷水龙;罗秀梅;黄文燕;宣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猫脑脊液、血液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猫脑脊液、血液中多巴胺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持续性植物状态猫的脑脊液、血液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结论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持续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肖华;徐如祥;李金彩;徐强;郭燕舞;彭萍;周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神经递质分泌和神经细胞抗原表型表达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密度梯度法分离猴BMSCs,在体外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分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培养基中单胺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抗原表型.结果高效液相检测神经干细胞培养基未测到单胺类生物活性物质,而经体外培养增殖10 d、14 d、30 d的细胞培养基可检测到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Asp方差分析显示:随着BMSCs培养天数的增加,培养基中所含的NE和DA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期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出酪氨酸羟化酶(TH)、巢蛋白抗体(nestin)、β-微管蛋白(β-tublin)、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FA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抗原表达.结论恒河猴BMSCs能在体外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并合成、分泌NE和DA;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胶质细胞和DA能神经元的抗原表型,提示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的BMSCs经过神经干细胞阶段可向成熟神经组织细胞分化.
作者:徐强;徐如祥;姜晓丹;潘力;陈剑荣;蔡颖谦;张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听神经鞘瘤显微术后影响有效听力的因素.方法 47例听神经鞘瘤在术中听力监护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记录肿瘤的大小、术前听力、肿瘤在内听道的充满程度以及肿瘤与听神经的粘连程度.结果肿瘤均全切,听神经解剖保留75.7%,47例病人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1.2%.肿瘤直径≤15 mm的28例中有效听力保留率为32.2%,肿瘤直径≥16 mm的19例中有效听力保留率为5.3%.在25例病人中,影像资料显示16例内听道被肿瘤完全充满者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5%,9例内听道部分充满者有效听力保留率为44.4%.28例肿瘤直径≤15 mm的病人中,16例术前听力为Ⅰ级者术后有效听力保留率为37.5%,12例Ⅱ级以上者(包括Ⅱ级)术后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5%.肿瘤大小与内听道充满程度可作为术后有效听力独立影响因素(P<0.001,p=0.027).而术前听力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结论肿瘤不完全充满内听道以及其直径小于15 mm有利于有效听力保留,良好的术前听力似乎更有利于有效听力保留,但却没有统计学意义.肿瘤与听神经没有完整界面,这一点会影响术后有效听力的保留.
作者:尹卫宁;刘隆熙;崔洁;秦作荣;孟庆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KCa通道对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转染BKCa通道及共转染BKCa通道与v-Src对HEK293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比较BKCa通道激动剂NS1619和阻断剂paxilline对培养海马神经元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结果HEK293细胞表达BKCa通道后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同时BKCa通道能够降低转染v-Src后的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BKCa通道激动剂NS1619能够降低海马神经元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阻断剂paxilline能增加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论 BKCa通道的表达可以降低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作者:李勃兴;陈明;黄潋滟;赵苗;高天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