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玲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治疗和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40例AMI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B组给予安慰剂治疗,A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其心功能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P/A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A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B组为40.0%;A组的再住院率为5.0%,B组为45.0%;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AMI急性期患者行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改善其心脏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再住院的发生率,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且利于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
作者:赛力克?吐尔斯巴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为碎裂fQRS波组与无fQRS波组.终点事件为心源性再住院.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t=2.675,P<0.05),高血压(χ2=5.770,P<0.05),慢性心力衰竭(χ2=6.5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高血压(OR=3.629,p<0.05)、fQRS(OR=3.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源性再住院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王贤平;邵名亮;冯启凡;曹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简称安全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中.是临床补液、输血、静脉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紧急抢救[1].在急诊抢救室每日面对大量急需救治的病人,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开放静脉通路容易发生针刺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是保证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2].在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时暴露在病人及家属的直视下,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顾及自身的防护意识欠缺,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时,针芯从套管中抽出时护理人员易被带血的针尖扎伤.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具有收缩式保护系统的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回纳于保护套内,无法复原和使用,有效防止针尖刺伤护理人员,同时血液不污染周边,避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接触血液.
作者:顾芸;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涉及麻醉药品6种,使用麻醉药品的科室分别为急诊外科、急诊科、外科及脾胃病科.盐酸哌替啶的DDDs高,但2017年相对比2016年有所降低.结论: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尚有个别医师在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上存在不合理使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纪晓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78例为参考组,并且于2017年6月同时落实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收治的患者78例为研究组,重点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对应的预防护理方法或者做好紧急预案,以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件发生几率为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事故,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实际护理效果以及应对措施.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操作失误3例,未遵循医嘱2例,护理发生感染1例,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7.69%;参考组护理操作失误8例,未遵循医嘱6例,护理发生感染4例,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23.08%,参考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护护理安全发何时能几率,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操作失误、病患未遵循医嘱以及护理发生感染属于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主要表现,临床护理中应该对症下药针对安全隐患实施应对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
作者:李倩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硝苯地平+硫酸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且观察者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等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和硫酸镁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疗效显著,降压效果明显,并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分析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探讨临床准确应用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3704例孕14~21周孕妇,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雌三醇(uE3)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信息,通过风险率评估分析软件评估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风险率,对筛查出的具有胎儿出生缺陷的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行羊水穿刺或B超检查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3704例孕14~21周孕妇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305例(5.5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02例(0.43%),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风险294例(1.24%).1701例高危孕妇中产前诊断出21-三体综合征27例、18-三体综合征7例、开放性神经管畸形5例.23704例孕14~21周孕妇中21-三体综合征发现率11.39/万、18-三体综合征发现率2.95/万、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发现率2.11/万.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有利于高风险胎儿的及早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检验,观察组行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72.5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的诊断当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比常规检验更加准确,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上积极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益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探讨2017年梅河口市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及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发生过疫情的乡镇(街)常住居民中与羊、牛和鹿等接触者,以及饲养户周围居住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共进行流行病学共调查1020人,血清学检查439人,抗体阳性1人,阳性率0.23%.确诊新发病人0例,隐性感染1例.结论:梅河口市高危人群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通过对人间布病主动监测,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布病在人间的流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失能老人照顾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失能老人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及照顾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照顾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照顾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明显较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失能老人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崔历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科室治疗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治疗的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加入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例发生低血糖,对照组2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具无明显差异.结果: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毅;冯美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结合个人意愿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分成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和实施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康复效果、窒息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而言,能够有效地改善吞咽障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有助于尽快康复,缩短治疗周期,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空间.
作者:艾孜孜姑丽?阿布都肉苏力;穆妮热?阿卜杜克热木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04月12日至2018年06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基础上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方法: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组用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方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小(P均<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毛玲;汪顺才;梁靓;左念;祝寅;李伟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87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4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对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儿预见性护理作用显著,能促进症状消退,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郭佳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科接诊的急性脑梗塞病患10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A组(n=52)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B组(n=52)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比B组的80.7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马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神经衰弱、焦虑症者以龙脑安神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6.2-2017.9期间医院门诊收治的81例神经衰弱、焦虑症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人数41例(龙脑安神丸+西药),对照组人数40例(西药),对不同药物使用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治疗率95.1%,高于对照组85.0%.结论:神经衰弱、焦虑症者以龙脑安神丸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症状改善好.
作者:潘正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阶段,并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心血管死亡率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心血管疾病带来了很多不利发展的负担,面对这一巨大挑战,我们的医学需要需求更多手段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心脏康复被证明有望帮助心血管病人进行基本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而基于运动训练的心脏康复正是它的核心.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对心力衰竭疾病患者有不同的影响,合理的运动训练对患者的心脏康复是有利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龙丽琼;雷栋;陈鲍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组各4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止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20~25mg/(kg?d),静脉滴注,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红霉素输液一个疗程即7d后,再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2-3个疗程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0%(32/4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蕾;奴勒加勒哈斯?艾尔甫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7年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在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其中24例患者在经过摄入多糖水果与食物后改善了低血糖症状,其余72例患者经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改善了低血糖症状.结论: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病情发展情况,才能改善病情,控制病情.
作者:曹振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