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蕾蕾;苏丹;季爱民
目的 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DAT)99Tcm-TRODAT-1 SPECT显像与多巴胺D2受体(D2R)131I-epidepride SPECT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对照者及46例早期未经替代治疗的PD患者分别接受脑DAT 99Tcm-TRODAT-1 SPECT与多巴胺D2R131I-epidepride SPECT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纹状体与枕叶、额叶的放射性比值(ST-OC/OC和ST-FC/FC). 结果 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AT比值ST-OC/OC和ST-FC/FC比同侧均降低,双侧ST-OC/OC较对照组均降低.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2R比值ST-OC/OC和ST-FC/FC比同侧均增高.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AT比值ST-OC/OC与患者病程呈负相关,起病肢体对侧脑D2R比值ST-OC/OC与患者年龄及UPDRS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人脑DAT 99Tcm-TRODAT-1 SPECT 显像与D2R131I-epidepride SPECT显像均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
作者:孔岳南;苏敬敬;谢惠君;张致峰;蒋雨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脉络丛烧灼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行神经内镜下脉络丛烧灼术的脑积水患者的术后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高热4例,短暂性的动作性震颤2例,癫痫发作1例. 结论 该术式容易出现术后的发热反应,脑室置管外引流可减轻发热反应.烧灼脉络丛根部时应注意避免持续电凝,以保护毗邻的神经血管结构,防止脉络丛与电凝器粘连出血.
作者:张喜安;彭玉平;漆松涛;樊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测量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F)、胼胝体(CC)、侧脑室(LV)、外侧裂(SL)、白质疏松(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提高区分AD组、VD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NC)间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组、VD组、NC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HF、CC、LV、SL、LA体积进行测量,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 结果 AD组、VD组HF、CC体积均显著小于NC组,LV、SL、LA体积显著大于NC组;AD组的HF、LA体积均显著小于VD组.Fisher判别函数示判别总符合率为83.3%,AD组为95%,VD组为75%,NC组为80%. 结论 测量颅脑MRI的HF、CC、LV、SL、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对AD、VD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俊抛;何国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早在1907年Harrison首次通过完善悬滴培养法进行神经系统培养,人们开始通过体外培养对神经领域进行探索.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改进培养容器,培养条件及培养操作技术方法等多方而进行革新,发展了一系列神经系统体外培养的方法,使细胞或组织能够长期体外生存并保持功能,进一步进行观察、研究和操作.
作者:任萍;张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娆;徐如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生殖细胞性肿瘤(GCT)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被长期误诊的脑实质内GCT患者MRI的动态变化,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次MRI平扫和1次增强扫描.结果 初次MRI检查4例表现为软化灶,2例表现脱髓鞘样改变,无占位性病变;5例患者在确诊时出现占位性病变,分别位于基底节区和胼胝体,囊性变多见,病灶有明显增强;5例患者出现病灶侧大脑脚萎缩,3例出现病灶侧的皮层萎缩,多数在首次MRI检查时已出现.结论 脑实质内GCT早期常无占位性病变,容易导致同侧皮层和大脑脚的萎缩,往往到晚期才出现占位性病变,是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田成林;蒲传强;黄旭升;吴卫平;张家堂;黄德晖;杨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vstrophy,DMD)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1],由位于Xp21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y)基因突变引起dystrophy完全或部分缺失所致.该病主要见于男孩,发病率约3/10万活男婴.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随着病情逐渐加重,12岁丧失行走能力,20岁左右因呼吸肌萎缩、无力,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对症治疗、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矫形治疗虽可预防及适度改善关节的畸形和挛缩,却未能有效的阻止病程的进展.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而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可望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不少学者用骨髓或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模型鼠,其病理、生理、生化、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作者:郑卉;张成;熊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皖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该类患者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55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 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幕裂孔切开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吴江;黎国雄;王传湄;甄云;周育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男,21个月,因全身松软伴反复抽搐、间断发热21个月入院.第2胎第1产(第1胎为人工流产),足月顺产,无明确产前及产时高危因素.生后即发现全身松软,第二天因发热伴抽搐1次转入NICU,查优生指标均为阴性,予以抗感染治疗,调节箱温及止痉等处理,18 d后好转出院.但患儿仍间断发热,多在炎热季节及太阳直晒时,易高热,服用退热药效果差,物理降温或进入阴凉地方热易退.平素汗少,偶见前额部皮肤有少量汗液.中高热时曾突发全身性强直性抖动十余次,可自行缓解.6个月时仍不会抬头,在外院就诊予以补钙、锌等,效果差.目前患儿仍不能独坐,不会站立.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遗传病史.查体:T 37.5℃,体重12kg,身高78 cm,营养好,皮肤弹性好.头颅五官无畸形,毛发稀疏,乳牙稍细小.精神神经系统检查:正常面容,表情丰富,喜欢与人玩,逗其能大笑,能发出些单音,认知尚可.视物跟踪好,双耳对声音定向反应稍差.头控好,能支撑坐.俯卧位双臂支撑欠佳,不会双手支撑,不会爬,不能完成卧位与坐位间的转移动作.双下肢随意运动少,扶站时负重差.双手抓握可.
作者:方素珍;李宏;伍先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剧烈的爆炸样原发性疼痛,位于一侧眼眶、球后和额颞部,并伴有同侧眼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及Horner综合征等[1,2].此病人群发病率为(2~6)/10 000[3],年龄20~50岁,平均约30岁[4],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约10%的CH病人可发展为慢性CH(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并且持续1年以上不消退[6].对于急性发作的CH药物或者吸氧等治疗作用尚可,而对于一些难治性的CCH药物效果欠佳,外科使用三叉神经毁损术效果也不理想[7],且并发症较多.自用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jmulation,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收得良好临床效果以来[8],一些学者尝试用DBS来治疗CCH,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现就CCH的诊断、病理生理、DB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费小瑞;牛朝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病因诊断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对246例SAH患者行DSA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对138例确诊动脉瘤患者用GDC或E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246例SAH患者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55例(63.0%),其中动脉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例,AVM 15例(6.1%),烟雾病10例(4.1%),高血压动脉硬化39例(15.9%),原因不明27例(11.0%).13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1 h再出血死亡;动脉瘤栓塞术后经DSA随访90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5年,发现13例再通(其中2例因再出血行DSA复查发现再通),再通率为14.4%,13例再通患者经再栓塞后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DSA是明确SAH病因的可靠方法,GDC或E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故应注意随访.
作者:程树来;任安洲;段传志;钟朋标;李铁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对感觉皮质功能柱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从纯合子鼠血液提取DNA,对FMR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电泳观察结果.并选用子代幼龄FMR1基因敲除及野生型小鼠共16只,按基因型和年龄分为1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1),1周龄野生型组(WT1),4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4),4周龄野生型组(WT4),每组各4只.采用快速Golgi染色法分别观察不同发育时间段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神经元的功能柱中心和周边两个方向上树突分支、树突棘密度和长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幼龄FMR1基因敲除鼠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长度无变化,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周边朝向的树突棘密度KO1、KO4分别高于WT1、WT4,并且主要表现在距胞体10~80μm段的密度异常(P<0.01). 结论 FMRP缺失导致树突棘密度增高和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树突棘修剪异常,并且树突棘修剪和树突修剪的机制不同.
作者:张爱武;易咏红;姜涛;孙卫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epilepsy,ADNFL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综合征,1994年首先由Schefier等[1]描述,夜间成串的运动症状发作为显著的临床特征.1995年Steinlein等[2]首先发现其致病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由基因变异引起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本文对其临床特点、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时霄冰;郎森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孪生子患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特征与卵型鉴定.方法 对一对患单纯型HSP孪生兄弟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型鉴定.结果 (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性不完全性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 孪生子同患单纯型HSP的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的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的卵型.
作者:李才明;张成;卢锡林;张鸿炼;柳太云;冯善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摆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相关问题和成功经验.方法 对我科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我们使用侧俯卧位和俯卧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17例结果相比较.结果 所有3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52岁,平均22.6岁.病理性质:生殖细胞瘤17例,胚胎癌4例,内皮窦瘤2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皮样囊肿2例.所有39例肿瘤主体均位于直窦延长线以下,上界不超过此线1cm,且肿瘤主体也位于中线,两侧偏离中线均小于3 cm,适合选用幕下小脑上入路.选择俯卧位和侧俯卧位17例,骨窗大小为7 cm×8 cm类圆形,结果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脑室积血11例,小脑肿胀5例,昏迷3例,死亡3例.选择坐位手术22例,骨窗大小为4 cm×5 cm类椭圆形,结果全切21例,次全切1例;仅1例发生小脑肿胀,无脑室积血,无严重致残和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例;术中气栓1例,及时发现并经过适当处理得到缓解.术后存活患者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 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松果体区肿瘤选择坐位有明显的优势,体位摆放、辅助办法和麻醉措施得当可以明显减少静脉气栓发生或得到及时缓解,同时可达到缩小了骨窗减少创伤的目的.
作者:王向宇;徐如祥;许平;柯以铨;杨志林;叶衍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瘤13例(其中微创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 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瘤消失.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作者:李志立;黄光富;张天;袁利民;刘卫东;陈勇;陈隆益;唐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对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钻孔血肿碎吸术并发颅内积气的原因及治疗报导很多,但对采用YL-1型系列针具进行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继发颅内积气的临床分析报导较少.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YL-1型系列针具,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微创术治疗63例,术后并发颅内积气13例.治疗过程中予恰当手法和方法处理,疗效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艺洪;王延平;由行;廖全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近年发病有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病毒感染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易导致儿童感染,为此我们对86例TS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HCMVpp65抗原与血浆HCMV DNA定量检测,以期探讨HCMV感染与儿童TS的关系.
作者:卢银平;董继华;刘朝;管世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Nogo-AmRNA在神经组织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取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5只.1组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组分别在脑挫伤(自由落体打击脑损伤)后12、24 h及3、9、15、21d处死,取脑组织提取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正常及各损伤组Nogo-A mRNA的相对水平. 结果 脑组织中Nogo-A mRNA表达量在损伤后12 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0.1373±0.0009),24 h表达稍有下降(0.1067±0.0008),3 d后再次上升(0.1220±0.0010),至第9天达到高峰(0.1762±0.0007)并维持于较高水平,至伤后15 d(0.1397±0.0005)缓慢下降,伤后21 d(0.0129±0.0002)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 中枢神经损伤后,Nogo-A在抑制神经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希高;郭阳;黄涛;劳溢权;康凯夫;林发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是指颅内疾病导致肾脏钠及水排出量增多,临床表现为低钠血症、尿钠尿量增多及低血容量的一组综合征.以往文献报道CSWS多发生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及其术后.为探讨CSWS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各种急性脑血管病518例进行顺序跟踪观察,其中36例并发CSWS,报道如下.
作者:陈传民;郑希涛;曹义仁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