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车翠

关键词:产后抑郁,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7/1-2018/1我院收治的56例产后抑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产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产妇轻度抑郁35例,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5例;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与多种因素有关,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加快产妇身体恢复.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0%,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前降钙素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原(PCT)表达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电化学发光对PCT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Logistic回归,得出检测指标佳诊断cut-off值.结果: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组实验室炎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正常参考值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组PCT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1%、86.3%、0.894;佳诊断cut-off参考值时PCT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6%、78.6%.结论:PCT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杨爱平;汪敏;陈燕;瞿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探讨风险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7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的产妇78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39例产妇,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配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预防护理,以护理满意度为指标探究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参考组护理满意度76.92%,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预防为主进行临床护理与看护,可以保证妇产科的护理服务质量,规避风险问题,做好风险预防,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产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张宁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青岛市男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分析研究

    目的 :对于青岛市各大医院男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为有效医院有效管理提供资料支持.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的50名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工作满意度低下.结论:影响男护士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医院应当重视该现状,多角度出发,保障男护士的基本权益,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朱瑞刚;姜云霞;赵丽;盖玉彪;王爱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新生儿产瘤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新生儿产瘤患者接受自冷式冰袋冷敷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产瘤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不实施治疗干预,让患者的产瘤自行吸收,实验组则实施自冷式冰袋冷敷干预,对比2组新生儿产瘤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产瘤患者干预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4.00%),P<0.05.结论:新生儿产瘤患者接受自冷式冰袋冷敷干预,可更好促进其产瘤的吸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陶云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精神科康复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风险管理

    分析精神科康复病房护理安全,探讨护理对策,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三金解毒通淋汤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对泌尿系结石患者采取三金解毒通淋汤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泌尿外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0例.甲组单纯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结合三金解毒通淋汤治疗,对比其结果.结果:两组结石患者的部分排除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的完全排除率高于甲组,未排除率低于甲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采取三金解毒通淋汤与ESWL联合治疗可提高结石排除率,值得推广.

    作者:徐世锐;赵克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肺癌并肺不张放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肺癌并肺不张放疗中的疗效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肺癌并肺不张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放疗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否实施对靶区确定,随机分设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1)两组.在强化CT下,对照组进行靶区勾画;研究组对肿瘤靶区进行勾画,并将其看作GTV(肿瘤靶区)-ct,实施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对肿瘤靶区予以确定,并将其看作GTV-mri.计划给予患者56至60Gy放疗剂量.结果:61.29%是对照组患者放疗完成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6.77%(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放疗完成率.

    作者:张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为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温针灸组30例,电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面神经的功能采用H-B(House-Brackmann)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与温针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尚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9例并进行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BNP水平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急诊内科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蒋明勇;陈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及皮肤瘙痒的影响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发展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据美国卫生系统统计显示美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达 14.5%,而我国这一发病率也达 10%以上.在尿毒症患病的同时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也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及负担,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约有40%的患者会有皮肤瘙痒.尿毒症的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而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引发钙磷代谢紊乱,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如何改善这一情况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研究中,通过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作用于尿毒症患者,观察其对钙磷代谢及皮肤瘙痒的影响.

    作者:吕慧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我科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4年随访,观察其术后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狭窄类型,对中央管狭窄采用PLIF术式,对神经根管狭窄采用TLIF术式,在术后及4年随访中,分别观察:1.不同术式在术后第2天及第5天VAS评分(腿);术后15天VAS评分(腰、腿);术后3月ODI;术后1、2、4年的VAS评分(腰、腿)、ODI.2.对术前、术后15天VAS评分(腰、腿);术前和术后3月ODI进行对比;术前及术后1、2、4年VAS评分(腰、腿)、ODI进行对比.结果:1.两种不同方式在术后第2天、15天、第1、2、4年VAS评分(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术式在术后第5天VAS评分(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TLIF优于PLIF).4.两种术式在术后15天VAS评分(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TLIF优于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远期腰痛缓解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3月、6月椎间融合见骨密度大于-2.5融合更快.6.腰和腿的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TLIF手术对神经根干扰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缓解更快,恢复更好;2.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远期疗效均能达到满意效果;3.在同等条件处理植骨床情况下,骨密度越好,椎间融合越快.

    作者:刘杰;龙浩;张洋;徐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贫血患者鉴别诊断中采取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研究共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51例为地中海组,缺铁性贫血患者51例为缺铁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液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三组检验数据中,缺铁组患者的Hb及MCH水平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组RDW及MCV水平相比地中海组显著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检验数据中,对照组MCH、MCV以及Hb水平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贫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还可以有效鉴别不同类型贫血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规划,因此该种诊断鉴别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艳梅;郭婷;田正双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中医内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6%和77.8%),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和24.4%),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安全性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贺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治疗效果 及对其临床症状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91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8例),采用气管插管术为对照组治疗,采用气管切开术为观察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就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34/43);就感染情况而言,观察组感染率为6.25%(3/48),对照组感染率为25.58%(11/43),经比较,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气管切开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的发病几率.由此可见,该手术疗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虎;王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品管圈对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对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A组实施QCC手术接台管理,B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比接台时间与各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接台总时间、准备手术物品时间、通知时间、床边时间、护送时间与等电梯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腔镜手术患者行QCC管理,可明显缩短其手术接台时间,减少不良情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可推广.

    作者:游长菊;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76例老年股骨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5.26%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1.05%(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股骨胫骨骨折手术麻醉中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比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对我院340名医务人员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比对实施前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幸福感及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医疗质量改变情况,并随机选择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00名和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00名,对比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评分明显下降,幸福感及满意度评分明显上升,医疗质量考核中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科研技术、员工成长4个指标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高于实施前(76.67%)(P<0.05).结论: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管理,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医疗质量,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作者:高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麝香保心丸对AMI急性期治疗和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治疗和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40例AMI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B组给予安慰剂治疗,A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其心功能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P/A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A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B组为40.0%;A组的再住院率为5.0%,B组为45.0%;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AMI急性期患者行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改善其心脏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再住院的发生率,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且利于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

    作者:赛力克?吐尔斯巴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某疗养院特勤疗养员疾病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某疗养院特勤疗养员疾病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本疗养区3000例特勤疗养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4.10-2017.10,对其主要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疗养员中,主要的疾病包括屈光不正、脂肪肝、高三酰甘油血症肝等.结论:对特勤疗养员的主要疾病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关的预防与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陈剑政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