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清;谷梅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评价目前防治策略,并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省的麻风疫情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991年~2000年广东省麻风病年发现率及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发现率的年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患病率的下降;1991年~1995年麻风病年发病率与发现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775,P>0.05),但后5年(1996年~2000年)两者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t=6.668,P<0.01);病例的早期发现平均为74.02%,各年变化不大;在病例的发现途径方面,被动发现(门诊,线索)占94.17%,各年比例变化不大.结论:在麻风疫苗实际应用之前,病例发现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手段,今后病例发现仍然是以皮肤专科门诊为主.1991年~2000年的发现率年下降幅度小于患病率,说明要彻底消除麻风病,仍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通过加强皮肤专科及相关科医生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大众的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提高麻风的早发现、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风.
作者:刁(钅监)兴;郑道城;赵子山;黎明;叶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我院近2年142例药疹患者致敏原因和临床类型.方法:收集142例药疹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71.8%,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占19.7%;药疹类型以麻疹型或猩红热型多见,占49.3%,其次为荨麻疹型,占15.4%,光敏性皮炎,占7.8%.结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和使用频率增加,是引起药疹患者增多的原因之一.
作者:欧阳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患者男,48岁.颈部反复出现浸润性深红色斑块拌毛细血管扩张二十年.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层血管周围较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临床所见可符合面部肉芽肿诊断.
作者:林路洋;张锡宝;马瑞琼;黄振明;邓建华;刘福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在1998年~2001年发现3例孢子丝菌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洁;张桂梅;郭棱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用液氮冷冻治疗酒渣鼻47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正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成人水痘较为少见,近年我科接诊154例水痘患者中,成人38例(24.7%),成人患者比例明显增多.38例中学生33例(86.8%).其特点为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明显,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皮疹密布全身,病程比儿童长,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提示应注意成人水痘的鉴别诊断,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锦辉;黄必然;黄文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100例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种60株CNS,总分离率为60%.其中溶血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1.67%,表皮葡萄球菌20%,模仿葡萄球菌5%,松鼠葡萄球菌3.33%.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药物敏感率低的为:青霉素类、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CNS感染应引起重视,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张杰;朱邦勇;黄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宫颈糜烂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对252例有宫颈糜烂的患者作性病病原体检测,同时与135例宫颈光滑的妇女作对照.结果:宫颈糜烂组检出病原体的有224例(占88.89%),对照组检出86例(占63.7%),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糜烂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谭雪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茂名市报告性传播疾病3150例,比2000年增加了752例,同比上升了31.36%.年发病率为50.80/10万,同比上升了31.33%;是1986年建立性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以来发病率高的一年.现将有关流行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湘水;张凤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外用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用CO2激光碳化疣体并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局部外用并与单一激光治疗比较.结果:激光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外用能提高CA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及起效时间.方法:对3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皿治林10mg口服,观察2 h内瘙痒、红晕及风团的变化和起效情况.结果:服药1 h内起效的有28.6%,在第2 h内起效的有42.9%.其余的28.6%在2 h内虽然没有达到起效的积分,但均有明显好转.在服药后的1.5 h内,有71.4%患者的瘙痒、62.9%的风团数量及91.4%的红晕均有减轻;服药后2 h内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皿治林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长效抗组胺药物.
作者:周庆权;何定阳;罗迪青;黄应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从1990年起对本所确诊的麻风患者进行联合化疗(MDT)的同时实施无痛性神经炎防治方案.现将37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曹正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2月~2002年2月,我所应用高频电凝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繁斌;陈尧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用内服中药、外用西药的方法治疗扁平疣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概述HIV-1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感染HIV-1以后数年至十几年可出现持续性CD4细胞数下降,终导致艾滋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不同个体CD4细胞数的下降速度相差很大,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病程的进展,但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程进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辉;马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一例发生于腰股部,多次复发,病期长达13年之久的血管内皮细胞瘤,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
作者:潘慧清;谷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道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女性,38岁,农民.双下肢、躯干进行性多发性溃疡、坏死1年,伴疼痛明显3个月,剧痛1周并有低热.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弥漫性细胞浸润,细胞较大、异形,核深染,见双核及核扭曲,有核丝分裂;免疫组化染色:LCA(+);CD30(+).
作者:刁(钅监)兴;陈永锋;潘慧清;陈文静;王炽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荨麻疹40例患者给予口服皿治林10mg,2 h后观察疗效;慢性荨麻疹30例患者给予口服皿治林10mg,每日1次,治疗14d.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70%在2 h内起效,1 h内88%患者瘙痒开始减轻,86%患者风团数开始减少,83%患者红晕程度开始减轻;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1 w临床总有效率为86.6%,2 w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皿治林口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快速起效、持续时间长、安全有效.
作者:何雯;宦秉瑜;徐大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表皮移植术加磨削术对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对126例白癜风患者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术加磨削术,其中局限型80例,节段型41例,泛发型5例,共移植白斑区386个,每皮瓣植入直径0.8 cm~1 cm,共植入皮瓣4632处.结果:皮瓣成活率95.12%,其中治愈11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1%.所有患者观察随访半年以上,移植后10天左右色素形成,1个月左右色素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左右色素完全恢复.结论:该法效果好、副作用少.
作者:李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