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萍;沙敏;赵义娟;罗宏;张昆仑
目的 将鼻内窥镜手术用于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8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组研究,内窥镜组使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传统组进行传统鼻腔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内窥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8%,相比传统组77.50%明显更高(p<0.05);内窥镜组复发率为1.25%,相比传统组15.0%明显更低(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用于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廉新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总结我科2015——2017年护理临床见习课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带教老师、见习生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问题,圆满完成见习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熊冬梅;张洁;刘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癌住院患者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本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肺癌感染患者基本资料,对所有患者住院期的感染因素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另外挑选相同条件下的肺癌住院患者11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均为57例,分别实行预防措施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预防结果 .结果在58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24%;同时,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41%,参考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3.33%,组间预防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另外,通过感染因素分析可得,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等有关(P<0.05).结论 肺癌住院患者感染因素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得出的感染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感染措施,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业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良好的绿化景观是校园精神文明的主要体现.在校园内种植中药,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愉悦众人心情.因此,在高校校园绿化过程中,应该加强绿化过程中设计.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高校师生对于校园绿植景观的满意度与校园绿植中药材植株的感官情况等方面信息,以找出绿植中药在高校绿化中的创新应用可行性.
作者:郭梦霞;周炬;赵云;杨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45例我院接收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总结其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腰穿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32例脑脊液白细胞指数<50×106/L,3例(50-200)×106/L,10例>200×106/L,高指数为1333×106/L,低指数为5×106/L,测定脑脊液葡萄糖指数为:19例>2.5mmol/L,9例2mmol/L-2.5mmol/L,17例<2mmol/L,低指数为0.32mmol/L.测定脑脊液总蛋白指数:24例<450mg/L,8例为500-1000mg/L,9例1000mg/L-3000mg/L,4例>3000mg/L,高指数为4300mg/L.结论 临床采用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为临床医生在对疾病进行确诊时提供一定有效依据,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可大力推广.
作者:徐宝;顾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对医院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100张门诊与住院处方作为对照组,未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100张门诊与住院处方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对比两组药物利用情况与处方合格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门诊处方与住院处方合格率更高,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频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它各种药物应用频度对比,差异不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可推广.
作者:杨晓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95例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均分为三组进行检验,A组采取干化学法检验、B组采取尿沉渣法检验、C组采取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对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A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18.46%高于B组6.15%,B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15.38%高于A组4.62%,C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33.85%、白细胞阳性检出率30.77%均高于A组(18.46%、4.62%)、B组(6.1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作者:刘新登;程克兰;周延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HR、SBP、DBP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压、心率改善明显,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改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率转复时间(1.31±0.54)h,对照组心率转复时间(4.62±2.04)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任振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器的舒适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0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并对其围麻醉期的舒适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00例患者中在其围麻醉期间舒适度平均评分为(110.10±17.68)分.没有工作的患者与离退休患者之间的舒适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高的患者与低学历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全麻的手术患者在其围麻醉期间的舒适程度为中高度,而影响的原因有焦虑与寒冷以及疼痛感、工作情况、学历,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其舒适程度.
作者:李兵;王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导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瘢痕子宫并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100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率和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子宫的产妇行剖宫产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达到减少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的目的,大程度的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尹春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益菌康佐治儿童消化不良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62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利用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儿泻停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益菌康)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各症状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①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腹泻、腹胀、腹部疼痛、大便性状各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有53例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中有3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采用益菌康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腹泻、腹胀、腹部疼痛、大便异常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司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心室射血(LVEF)及脑钠肽(BNP)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YHA、LVEF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YHA、LVEF及BN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俊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在诊断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中,X线与B超检查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诊断均采用B超及X线检查,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相较于手术结果,在对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诊断中,采用X线与B超检查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肾积水检查,结石位置、大小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采用X线与B超检查,可将结石数目、位置及大小准确的检测出,且在对肾结石伴随病变上,采用B超检查具有明显性优势,而相较于B超检查,X线在测定结石部位、大小上更加准确,且可对微小结石进行诊断,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不适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戴晓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对肾病综合征及其感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肾病患者,其中70例列为对照组,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细胞毒类药物基本治疗,另外7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观察组降幅和升幅都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67.1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颗粒作为辅助药物可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较少引起感染并发症,对于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玉丰;刘艳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观察及护理干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全麻手术后复苏期患者共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给4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观察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出现率、满意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22.50%vs45.00%);总满意度率大于对照组(100.00%<77.50%);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10.56±2.36<15.58±1.23;20.63±1.26<26.58±1.29)分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加强护理观察干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中不仅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减少患者苏醒、拔管所需要时间,进而提高患者对本院服务医疗满意度,该模式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剑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分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药物干预前的2156张包含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为干预前研究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药物干预后的2029张包含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为干预后研究资料,观察药物干预前后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合理比例10.45%明显低于药学干预前不合理比例2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学干预有助于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其临床耐药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继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现对我院2017年不良反应上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日后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为参考依据.
作者:陈晶冰;温欣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后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研究吉西他滨单药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积极药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极化疗后其SD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RR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纪雪华;刘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贝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荨麻疹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的方式服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口服的方式服用枸地氯雷他定(贝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例(96.36%),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2例(76.36%),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针对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贝雪)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慧;王彦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