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颗粒对肾病综合征及其感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赵玉丰;刘艳平

关键词:黄芪颗粒, 肾病综合征, 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对肾病综合征及其感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肾病患者,其中70例列为对照组,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细胞毒类药物基本治疗,另外7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与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观察组降幅和升幅都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67.1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颗粒作为辅助药物可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较少引起感染并发症,对于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和MRI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准确率,以MRI诊断结果 为统计的记为MRI组,以螺旋CT结果为统计的记为螺旋CT组.结果MRI组诊断出的肿瘤总数为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螺旋CT组诊断出的肿瘤总数为21例,诊断准确率为70.0%,MRI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诊断总准确性为96.7%,高于螺旋CT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原发性肝癌临床准确性和准确率均高于螺旋CT诊断,更适合临床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经手术病例确诊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分叶状肿瘤患者6例,椭圆形肿瘤患者16例,不规则形状肿瘤患者2例;肿瘤边界清晰者22例,肿瘤边界不清晰者2例;0例患者内部回声衰减,6例患者内部回声不变,18例患者内部回声增强;囊性变患者7例,钙化患者2例.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能探测到血流信号,其中10例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所有患者收缩期平均峰值流速为(19.32±6.48)cm,平均阻力指数为(0.73±0.04);病理类型为:10例良性、6例交界性、8例恶性.从以上结果得出,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与血流信号等级并无显著对应关系.结论 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具有清晰的特异性,分辨容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肖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致严重过敏一例报道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致严重过敏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 研究我院近来遇到的一例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严重过敏病人.结果 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适应症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精神科临床应用常用、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可以缓解患者痛苦,在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在临床上要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孙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后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HBV相关HCC患者、健康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相关HCC患者(n=20)及健康对照组(n=12)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并检测其血清ALB、ALT、AST、TBIL、DBIL、PTA、HBVDNA载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C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ALB、PTA显著降低,ALT、AST、DBIL升高(p<0.01);TBIL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维生素D和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玉苓;李海天;马英;姚耀;赵彩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脑肿瘤7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76例脑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析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100例于2016年——2018年间本院确诊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各组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常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手术治疗、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种治疗手段下各项临床指标以归纳骨搬移技术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相关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均有差异,观察组更具优越性(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制定治疗手段时可将骨搬移技术作为首选干预措施,具有疗效突出、术后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傅大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使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6.11%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3±1.36)天,明显比对照组(12.34±1.67)天更短,且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气促、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肺炎患儿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差异

    目的 对急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实际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在发病48小时后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在48小时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肠坏死并发症出现率进行相对比.结果 在住院时间、病死率、肠坏死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保证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并发症出现率更低,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志军;靖长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对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将鼻内窥镜手术用于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8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组研究,内窥镜组使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传统组进行传统鼻腔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内窥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8%,相比传统组77.50%明显更高(p<0.05);内窥镜组复发率为1.25%,相比传统组15.0%明显更低(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用于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廉新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胰腺炎CT与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总结CT与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70例,女20例,年龄17-80岁.结果 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5例,采用超声诊断的患者74例.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多层螺旋CT诊断率检出率更高,敏感性强,但超声可以从多个切面、多个角度进行检查,二者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都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福月;梁晓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压的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脑出血发生后血压升高可导致血肿扩大,加重脑水肿.目前,脑出血治疗相关指南针对血压管理已发生改变,近年一些试验为早期强化降压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本文就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做一综述.

    作者:张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评定

    目的 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1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9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妇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5患者的止血时间、反复出血率以及贫血率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8.3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6.44%,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能够快速止血,且还能降低贫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为常规组,一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护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助产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2%(5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6%(14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245例),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6%(214例)(P<0.05).结论 在自然分娩产妇助产过程中,实施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骨折发生率,并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方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曾愚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关节镜加微创切口技术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究关节镜加微创切口技术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关节镜加微创切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康复效果;手术开展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感染、神经损伤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开展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感染、神经损伤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加微创切口技术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和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继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的临床治疗作用评价

    目的 将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评价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本文开展实验分析的资料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治疗的2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是否保留二尖瓣装置开展分组,每组纳入13例,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实施在参照组,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实施在实验组,计算2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数值、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数值、治疗满意合计值.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数值、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数值比较于实验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合计值比较于实验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呈现较优效果.

    作者:徐全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血肿、下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发热及迷走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10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服用双歧杆菌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曹璞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足的外洗治疗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早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控制血糖、感染、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操作后,对患者采取中医外洗方外治糖尿病足,治疗1-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三法联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 在早期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方案,不仅可优化临床疗效,同时可提升其足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郑孝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下肢严重毁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在烧创伤修复重建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的疗效和影响因素,保证有效引流.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例下肢损伤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VSD治疗的6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3例(21.67%)发生引流管堵塞,5例(8.33%)发生漏气现象,2例(3.33%)发生引流管脱落.在经过护理后,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且护理满意度高达96.7%.结论 VSD治疗过程中密切、细致观察,及时分析出现影响因素的原因并做出正确处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郭爱芝;李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