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俊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换药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稳定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创创面、涂药包扎及换药后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稳定心率,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尹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0.4)分,高于对照组的(7.2±0.2)分(P<0.05);实验组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67%(4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正常,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老年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治疗,实验组采用血糖控制联合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X线片恢复率以及痰找结核菌的转阴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来说,采用血糖控制联合抗结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路海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益菌康佐治儿童消化不良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62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利用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儿泻停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益菌康)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各症状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①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腹泻、腹胀、腹部疼痛、大便性状各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有53例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中有3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采用益菌康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腹泻、腹胀、腹部疼痛、大便异常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司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76例脑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婴儿脐炎并败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及时处理病灶,促进皮肤早日愈合;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维持体温稳定;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结果 经良好的治疗及护理婴儿脐炎并败血症治愈出院.结论 败血症发生很多时候跟患者生活不注意因素导致,所以在进行败血症护理的时候,只要正确的护理是没有问题.
作者:王政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HR、SBP、DBP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压、心率改善明显,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改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率转复时间(1.31±0.54)h,对照组心率转复时间(4.62±2.04)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任振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终确诊,手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将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心脏彩超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终确诊.患者中,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氏四联症4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经过心脏彩超检查终确诊23例,其中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氏四联症3例,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1例,与手术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2.00%(P>0.05).结论 将心脏彩超检查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与手术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中药内服加灌肠结合穴位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UC8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水杨酸偶氮黄胺吡啶加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组给予中药愈疡汤内服中药灌肠、穴位针刺.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针刺对UC患者采取中药内服灌肠加穴位针刺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长胜;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临床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析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100例于2016年——2018年间本院确诊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各组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常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手术治疗、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种治疗手段下各项临床指标以归纳骨搬移技术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相关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均有差异,观察组更具优越性(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制定治疗手段时可将骨搬移技术作为首选干预措施,具有疗效突出、术后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傅大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生育间隔与经产妇难产间的关系,指导佳生育间隔.方法 以2014年06月——2016年06月在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难产经产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的210例经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生育间隔时间,包括生育间隔<2年,2-4年,4-6年,6-8年,8-10年,>10年等临床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孕周、BMI、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2-4年正常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难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4-6年,正常阴道分娩稍高于难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大于8年,难产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育间隔2-4年为佳生育间隔时间,生育间隔大于8年是难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姚友春;曾程慧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将综合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分配1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记录所有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了解评分和住院时间,评价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而疾病知识了解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相关了解度,对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孙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的表现之一,评估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金标准包括肝静脉压力梯度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在临床中未广泛应用,目前已被非侵入性检查替代.近20年来,非侵入性检测手段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目前研究热门是超声弹性成像的作用——一种用于测量靶器官组织硬度的非侵入性技术.在慢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该方法可用来识别门静脉高压、评估严重程度、预测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本文讨论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晚期肝病患者肝硬度、脾硬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作者:涂贝佳;辛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痛麻杞宁口服液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神经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神经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水平,甲钴胺500ug,每日3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麻杞宁口服液,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的临床症状评分,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c),治疗前后肌电图(EMG)检测分析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神经症状评分、FPG和HbAc水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神经症状评分、FPG和HbAc水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治疗前皆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痛麻杞宁口服液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神经症状.
作者:王琳;孟庆岩;高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治的1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患者的血栓形成部位、形成类型等.结果 111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共发现血栓病灶140个,其中左下肢DVT数为106个,相比于右下肢的34个,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股静脉血栓所占比例大;140个DVT病灶中,周围型血栓数目为75个,分布多于中央型和混合型,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玉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方法 将本院医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选取300名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分析,当中对照组150名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150名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差异.结果 在干预半年之后,研究组病人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结论 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病人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姚丽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分析针罐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及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及护理显著提高了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医患关系,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日后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汗左拉木·海力力;卡比努尔·司马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应用时代,信息化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医院的管理工作渐渐融合.并且随着当前医院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学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医院档案出现了数量不断增加、信息更加广阔,形式更加丰富,管理方法更加复杂的特点.所以对医院来说,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和档案的处理效率极其重要.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将会彻底颠覆了医院的工作流程、医院档案的储存方法;在医院内扩大了信息的共享范围圈,协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都能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使医院的未来走向科技化和专业化.目前,许多医院试图创造数字化办公来对医院的档案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医院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的落后,医院档案尚未普及自动化管理.因此,在对医院档案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工作特点和相关现状进行了大量研究后,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研究来进行解决:探讨医院档案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重要意义,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对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
作者:杨卫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使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5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按常规西医标准治疗,Ⅱ组施以中医针灸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病情治疗情况.结果 相比Ⅰ组疗效,Ⅱ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明显提升,达到85.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面肌痉挛评级≤2级的占比基本相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相对Ⅰ组在面肌痉挛评级≤2级的占比上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以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提升疗效,促进面肌痉挛症状的缓解,值得推荐.
作者:李国良;朱伟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