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琛蓉;章锦才;赵川江;张蕴惠;庞若愚
目的了解用快速检测菌斑的方法预测3~5年后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菌斑显示剂(2%品红)测定73位4~5岁儿童的牙面菌斑,根据菌斑多少及当前患龋情况(dmfs)两项指标来预测其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并与用当前患龋情况(dmfs)、唾液变链计数及唾液缓冲能力3项指标联合预测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可信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标这一快速预测龋病的方法.
作者:曾红雨;潘志红;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含漱糖溶液后菌斑产酸力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正确使用氟制剂防治龋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4种局部用氟方式,分别为含氟牙膏刷牙,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天1次0.05%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周1次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试验时即刻使用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采用微型pH电极接触法检测使用氟化物后菌斑pH在含漱蔗糖溶液后1 h内的变化;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结果只有当含漱蔗糖的同时给予氟化物才能有效抑制菌斑pH下降,在含漱后各时间点菌斑pH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6.0以上;而其他方式用氟后菌斑pH仍可下降至临界值5.5以下; 4种用氟方式对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氟化物可抑制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但这种抑制作用受菌斑内氟离子浓度的影响;在含漱糖溶液的同时给予氟可有效地抑制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菌斑的产酸力.
作者:徐小娟;刘鲁川;王芳;温秀杰;韩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放射性龋具有发病率高,龋损广泛,发病迅猛的特点[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用含氟凝胶防龋,并护理配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素君;俞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补磨牙髓室底穿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磨牙髓室底穿通患者39例,随机分为A、B组,分别用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补穿通部位,再进行常规牙髓治疗和牙冠的修复.结果 39例经6~36个月观察,治疗后6个月成功率84.6%;治疗后12个月成功率79.5%;24个月和36个月年成功率接近(74.4%).结论髓室底穿通的磨牙,选择适宜的材料修补髓底穿通部位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保存患牙,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
作者:王唯唯;苟建重;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性,57岁,家庭妇女.因右上牙龈反复流脓2年就诊.2年多前因右上前牙牙龈肿痛,在当地牙科诊所局部处理和抗炎治疗后,牙龈疼痛减轻,但牙龈未完全消肿且反复流脓.
作者:姚小武;杨利和;陈仕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3种用氟方式对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6岁的龋易感儿童和非易感儿童分别分成3个小组,通过0.05%氟化钠、0.20%氟化钠漱口及咬APFI凝胶,观察其唾液中变链数量的变化.结果易感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易感组APFI小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0.05%或0.20%氟化钠漱口的两小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0.05%氟化钠、0.20%氟化钠漱口及咬APFI凝胶3种方式都可明显降低龋易感组儿童唾液变链数量,其中又以APFI的效果为好.
作者:潘志红;曾红雨;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多数根尖周炎患牙在经过常规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经过多次换药,仍有叩痛、咬合痛等症状,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针对此情况,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确保手术成功.方法总结48例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患者的术前护理计划,包括心理护理、口腔和鼻腔及取骨区的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和伤口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结果 48例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创口的愈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谢爱兰;朱曼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家长、老师、牙医、儿童一起参与、防与治相结合的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在试验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试验2年.结果试验后,对照组患龋率(79.26%)、龋均(4.59),明显高于试验组(70.63%、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含氟牙膏使用率增加47.8%;家长帮孩子刷牙每天1次的比率增加53.0%.结论采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黄华;邓汉辉;李志辉;刘敏洁;黎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螺旋X-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颌骨的三维形态、骨量、密度分析和手术设计,由此制定种植外科手术计划,实现CT三维成像在口腔种植的手术仿真及导航.方法将螺旋X-CT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三维可视化原理相结合,利用口腔X线CT序列切片,重构三维实体并获得多平面重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计算颌骨的骨密度,进行种植动态模拟设计,建立牙种植导航系统.结果该成像技术对种植的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形状、骨缺损的准确位置、骨质的密度、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比例、下颌管的走行、切牙管的位置和大小、颏孔的位置、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和形态等重要结构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为人工牙种植术前的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T图像三维重建口腔虚拟种植导航系统,指导了临床口腔种植体定位设计.结论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种植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达到了牙种植体的智能设计与智能种植,提高牙种植的安全性.
作者:王远勤;王臻;吕杰;魏彪;米德伶;姚富光;肖沙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填充技术(ART)用于治疗儿童乳磨牙龋损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ART与传统银汞合金修复技术修复3~4岁患儿乳磨牙共354颗,其中ART组180颗,银汞合金组174颗,治疗中采用行为分级法,对患儿在治疗中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并于术后1年复查修复体.结果 ART组1年成功率为83.33%,银汞合金组成功率为85.06%,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汞合金组的继发龋发生率高于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T组行为分级达Ⅲ、Ⅳ度的儿童有70%,而银汞合金组只有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患儿初次作龋损的修复治疗.
作者:叶小雅;刘阗;黄少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两种服药(散利痛)方案的镇痛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按时服药组)在拔牙术后早期预防性服药,对照组(按需服药组)在麻醉消失后出现疼痛时服药,比较两种服药方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24 h内睡眠质量及平均用药片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48 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h、3~7 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体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镇痛效果更佳;试验组24 h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两组服用止痛药的平均片数基本一致(P>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牙预防性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杨冬叶;侯劲松;许小娜;苏宇雄;胡细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查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种刷牙方法刷牙3 min后检查菌斑附着牙面数,与刷牙前菌斑附着牙面数进行比较;检查并比较巴斯刷牙法刷牙3、4、5、6 min后菌斑附着牙面数.结果刷牙3 min后巴斯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53.95%,旋转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9.57%,生理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4.4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斯刷牙法刷牙5 min后菌斑百分率为15.88%,与刷牙4 min以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刷牙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斯刷牙法清除菌斑的效果优于旋转刷牙法和生理刷牙法;用巴斯刷牙法刷牙3 min能达到清除菌斑的目的,但需刷牙5 min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菌斑控制效果.
作者:刘呈胜;蔡成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以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照射方案.放射线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涎腺受到射线损伤后会引起口腔干燥,其发生率接近100%[1],表现为口腔黏膜干裂、疼痛、溃疡、咀嚼吞咽困难、龋齿发生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学者们为防治放疗后口腔干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其防治方式尤其是颌下腺移位术防治放疗后口干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徐建敏;赖仁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损伤在1个月以内的面瘫患者实行面神经吻合术,疗效观察以House等提出的面神经功能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时间平均为12个月(6~24个月).结果年龄小、手术早、进路合理、损伤轻及位置低的病例疗效满意;16例术后疗效达HouseⅠ~Ⅱ级,6例为Ⅲ级.结论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外伤性面瘫的病因、部位、程度、范围及手术时机等不同因素与疗效关系密切.
作者:梁利荣;杨为江;阮方超;周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拔牙治疗涉及问病史、病历书写、麻醉、相关器械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技巧,存在相当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全程质控体系.笔者将拔牙流程划分为10个步骤,便于在临床教学中针对每一步骤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监控.
作者:徐平平;周磊;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和分泌在一定条件下受基因的调控,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表现为该因子合成量的个体差异,影响相应局部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导致骨组织的吸收.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价牙周疾病的危险性.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性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吸收而致使种植失败.由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病因、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方面都和牙周炎极其相似的疾病,并且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映荷;宫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促进幼儿期腭裂手术的推广.方法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对950例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二期愈合,16例术后穿孔.随访556例,术后发音效果优良439例(78.9%),发音效果中等91例(16.4%),发音效果差26例(4.7%).结论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可尽早恢复患儿腭部的正常形态,为早期语音训练提供条件,使患儿语音明显改善或恢复.掌握好适应证,腭裂幼儿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薛国初;徐平平;艾伟健;赵建江;郑俊发;周会喜;刘曙光;曾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两种比色板色度学的变化.方法用Shade Eye EX电脑比色仪分别测试Shofu 16色比色板和Vita 16色比色板的比色片,获得比色片的色调、彩度、明度、色相和瓷粉配方.结果两组比色片的B色调全测为A系列,大多数比色片的色相测为R系列;多数Vita比色片的彩度高于Shofu比色片;两组比色片的明度排列次序不符合Vita 16色比色板的明度排列次序指示,Shofu比色片的明度普遍高于Vita比色片;绝大多数比色片的颜色复制需用偏红色调瓷粉,或需添加偏红色调及红色瓷粉.结论用Shofu 16色比色板或Vita 16色比色板比色和配色,需添加其它系列或特殊颜色的瓷粉.
作者:何邕江;黄红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患者共85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颗牙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43颗牙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观察6个月~3年.结果氢氧化钙组:成功13颗,进步18颗,失败11颗,总有效率为73.81%.Vitapex组:成功25颗,进步13颗,失败5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赵丽琴;平雷;唐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