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修复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薛国初;徐平平;艾伟健;赵建江;郑俊发;周会喜;刘曙光;曾曙光

关键词:腭裂, 修复术, 幼儿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促进幼儿期腭裂手术的推广.方法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对950例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二期愈合,16例术后穿孔.随访556例,术后发音效果优良439例(78.9%),发音效果中等91例(16.4%),发音效果差26例(4.7%).结论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可尽早恢复患儿腭部的正常形态,为早期语音训练提供条件,使患儿语音明显改善或恢复.掌握好适应证,腭裂幼儿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两种服药方案镇痛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两种服药(散利痛)方案的镇痛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按时服药组)在拔牙术后早期预防性服药,对照组(按需服药组)在麻醉消失后出现疼痛时服药,比较两种服药方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24 h内睡眠质量及平均用药片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48 h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h、3~7 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体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镇痛效果更佳;试验组24 h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两组服用止痛药的平均片数基本一致(P>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牙预防性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杨冬叶;侯劲松;许小娜;苏宇雄;胡细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颌下腺移位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以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照射方案.放射线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涎腺受到射线损伤后会引起口腔干燥,其发生率接近100%[1],表现为口腔黏膜干裂、疼痛、溃疡、咀嚼吞咽困难、龋齿发生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学者们为防治放疗后口腔干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其防治方式尤其是颌下腺移位术防治放疗后口干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徐建敏;赖仁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cDNA3.1/sTNFRⅠ重组质粒在CHO细胞内的表达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1/sTNF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后能否有效表达目的产物.方法 ELISA法检测PcDNA3.1/sTNFRⅠ转染的CHO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TNFRⅠ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中表达的sTNFRⅠ量超过1 000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9.6±5.32) pg/mL.结论 PcDNA3.1/sTNFRⅠ重组质粒在体外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产物.

    作者:徐琛蓉;章锦才;赵川江;张蕴惠;庞若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中牙髓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其中1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5只制备大鼠牙本质过敏模型,右侧上颌磨牙为实验组,下颌磨牙为对照组.实验组用波长830 nm、输出功率500 mV、能量密度4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磨牙牙本质2 min,在照射后即刻,3、7、14、28 d分别处死3只大鼠,磨牙经处理后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牙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照射即刻、3 d、7 d均有牙髓充血或轻度慢性炎症反应,第14天、第28天牙髓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牙髓组织第14天、第28天未见牙髓组织恢复正常.结论此激光参数照射鼠磨牙的牙本质,可产生一过性牙髓充血或轻度慢性炎症,但牙髓可恢复正常,是安全的.

    作者:于清华;翟月明;周少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0例双颌前突患者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的颅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审美平面检出40例双颌前突患者(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年组20例,每组男、女各半),对其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描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系统软件定点、测量.结果青少年组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随年龄增长面下部有显著生长,且以前颅底后部及下颌后部生长明显,上颌基骨生长不显著;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女性前颅底相对短,下颌角较大,上唇软组织突度较明显;与北京、华西正常牙合相比,双颌前突患者均显示下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切牙过度唇倾.结论对需要通过矫形力来抑制颌骨过度发育而达到矫治双颌前突目的的患者,应从青春期前进行;矫治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更应内收上前牙,以改善上唇过突导致的不美观;用审美平面检出的双颌前突患者不仅仅表现为上下颌骨和(或)牙的前突,还可表现为下颌相对后缩.

    作者:林和平;鲁凤鸣;王臻;高翔;田伟雄;叶小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WinCeph 7.0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研究

    目的比较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102张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做常规硫酸纸描图测绘;再将X线片扫描入计算机系统,使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定点、测绘.将二者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等效性检验.结果运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的数据与传统硫酸纸描图法相比,除L1-MP,MP-SN,FH-MP外的13项指标均具有等效性.结论 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的数据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飞;刘从华;兰泽栋;区运运;周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8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采用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结果术后1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有102颗,占94.44%;6个月复查成功97颗,成功率为89.81%.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适当超填有利于病变部位的愈合.

    作者:黄洁;刘阗;叶小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局部用氟对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3种用氟方式对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6岁的龋易感儿童和非易感儿童分别分成3个小组,通过0.05%氟化钠、0.20%氟化钠漱口及咬APFI凝胶,观察其唾液中变链数量的变化.结果易感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易感组APFI小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0.05%或0.20%氟化钠漱口的两小组试验前后变链菌落数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0.05%氟化钠、0.20%氟化钠漱口及咬APFI凝胶3种方式都可明显降低龋易感组儿童唾液变链数量,其中又以APFI的效果为好.

    作者:潘志红;曾红雨;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患者共85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颗牙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43颗牙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观察6个月~3年.结果氢氧化钙组:成功13颗,进步18颗,失败11颗,总有效率为73.81%.Vitapex组:成功25颗,进步13颗,失败5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赵丽琴;平雷;唐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和分泌在一定条件下受基因的调控,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表现为该因子合成量的个体差异,影响相应局部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导致骨组织的吸收.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价牙周疾病的危险性.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性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吸收而致使种植失败.由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病因、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方面都和牙周炎极其相似的疾病,并且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映荷;宫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恒河猴颞下颌关节腔穿刺定位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上腔穿刺方法和确认方法.方法选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3例6侧,用穿刺针由不同部位进入关节上腔.用关节内压力测量和带针解剖确认穿刺成功与否,并记录恒河猴张闭口位的关节上腔内压力.结果经外耳道无法进入关节腔.正常恒河猴关节上腔内压力开口位为(-133±63) Pa,小于闭口位压力(151±54) Pa;左右侧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变化的规律与既往文献中其它动物或正常人相似.关节腔外压力在张闭口时无改变.结论本实验证明恒河猴颞下颌关节解剖与正常人相似.穿刺方法容易掌握.可以用关节内力压测量进行辅助确认.

    作者:许跃;张志光;郑有华;吴拓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帕夫林治疗轻型口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帕夫林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效果和药效机理.方法 183例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帕夫林胶囊、多抗甲素片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帕夫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43%,治坪驝D3`、CD4` 亮CD4/CD8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夫林疗效优于多抗甲素.结论采用帕夫林胶囊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效果肯定,其机理可能为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苏葵;胥红;吴纪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治疗作用的观察

    多数根尖周炎患牙在经过常规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经过多次换药,仍有叩痛、咬合痛等症状,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针对此情况,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患龋预测快速法试验研究

    目的了解用快速检测菌斑的方法预测3~5年后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菌斑显示剂(2%品红)测定73位4~5岁儿童的牙面菌斑,根据菌斑多少及当前患龋情况(dmfs)两项指标来预测其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并与用当前患龋情况(dmfs)、唾液变链计数及唾液缓冲能力3项指标联合预测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可信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标这一快速预测龋病的方法.

    作者:曾红雨;潘志红;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脱位再植后髓腔完全钙化1例报告

    患儿,男,8岁,因不慎撞伤左上前牙2 h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检查: (│1) 完全脱位,牙冠完整,牙根仅形成1/2,呈喇叭状,根尖处充满牙髓组织,牙槽窝内有血块,牙龈无撕裂,牙槽骨无骨折; (1│)、(│Ⅲ)无松动,无叩痛, (│2) 部分萌出.X线片示(│1) 完全脱位, (1│2) 牙根仅形成1/2(图1).诊断:(1│)年轻恒牙外伤完全脱位.

    作者:林仕英;李鸿鸣;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磨牙龋损病例,共157例214颗患牙,采用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临床追踪观察2年,评价其形态、基牙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修复体磨耗及折断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176件嵌体保持随访,随访率为82.2%.176件嵌体随访期内失败5件,其中3件脱落,继发牙髓炎2件,成功率97.2%;其余171件嵌体2年随访,边缘适应性的合格率为98.8%,修复体形态的合格率是100.0%,磨损和折裂的合格率是100.0%,无基牙继发龋.结论 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疗效好.

    作者:王险峰;朱晓斌;刘齐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分步质控法在拔牙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拔牙治疗涉及问病史、病历书写、麻醉、相关器械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技巧,存在相当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全程质控体系.笔者将拔牙流程划分为10个步骤,便于在临床教学中针对每一步骤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监控.

    作者:徐平平;周磊;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追踪报告

    目的分析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特殊临床表现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方法追踪报告1例患儿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幼儿属症状较重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低龄患者不可姑息观察,应积极对症治疗与综合预防.

    作者:任飞;叶小雅;仇金泉;李海群;詹捷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

    目的检查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种刷牙方法刷牙3 min后检查菌斑附着牙面数,与刷牙前菌斑附着牙面数进行比较;检查并比较巴斯刷牙法刷牙3、4、5、6 min后菌斑附着牙面数.结果刷牙3 min后巴斯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53.95%,旋转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9.57%,生理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4.4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斯刷牙法刷牙5 min后菌斑百分率为15.88%,与刷牙4 min以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刷牙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斯刷牙法清除菌斑的效果优于旋转刷牙法和生理刷牙法;用巴斯刷牙法刷牙3 min能达到清除菌斑的目的,但需刷牙5 min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菌斑控制效果.

    作者:刘呈胜;蔡成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含氟凝胶预防放射龋的临床观察及口腔护理体会

    放射性龋具有发病率高,龋损广泛,发病迅猛的特点[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用含氟凝胶防龋,并护理配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素君;俞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