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刘从华;兰泽栋;区运运;周磊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和分泌在一定条件下受基因的调控,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表现为该因子合成量的个体差异,影响相应局部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导致骨组织的吸收.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价牙周疾病的危险性.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性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吸收而致使种植失败.由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病因、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方面都和牙周炎极其相似的疾病,并且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映荷;宫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1 149名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龋病组和无龋病对照组.应用χ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患儿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母乳喂养与乳牙龋病有关(P<0.01),每日刷牙次数和母亲文化程度对乳牙龋病也有关(P<0.05),而用含氟牙膏刷牙与乳牙龋病无关(P>0.05).结论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宣传科学的饮食方式可有效的预防乳牙龋病.
作者:王萍;吴坚;唐倩;梁焕友;李思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上腔穿刺方法和确认方法.方法选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3例6侧,用穿刺针由不同部位进入关节上腔.用关节内压力测量和带针解剖确认穿刺成功与否,并记录恒河猴张闭口位的关节上腔内压力.结果经外耳道无法进入关节腔.正常恒河猴关节上腔内压力开口位为(-133±63) Pa,小于闭口位压力(151±54) Pa;左右侧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变化的规律与既往文献中其它动物或正常人相似.关节腔外压力在张闭口时无改变.结论本实验证明恒河猴颞下颌关节解剖与正常人相似.穿刺方法容易掌握.可以用关节内力压测量进行辅助确认.
作者:许跃;张志光;郑有华;吴拓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28例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个别基牙伴有牙周炎的患者,按其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13例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修复作为试验组,15例常规活动义齿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戴牙1年、2年后满意度,观察基牙牙周、牙体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舒适度、发音、固位力、咀嚼功能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余留牙的牙周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对于基牙伴有牙周炎的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患者是一种较有效的修复方式.
作者:郭吕华;魏娟;孙德文;张恒俊;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病例是否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5年首诊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均行颈部淋巴结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对本组口腔鳞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舒大龙;冉炜;郭冰;冯崇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损伤在1个月以内的面瘫患者实行面神经吻合术,疗效观察以House等提出的面神经功能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时间平均为12个月(6~24个月).结果年龄小、手术早、进路合理、损伤轻及位置低的病例疗效满意;16例术后疗效达HouseⅠ~Ⅱ级,6例为Ⅲ级.结论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外伤性面瘫的病因、部位、程度、范围及手术时机等不同因素与疗效关系密切.
作者:梁利荣;杨为江;阮方超;周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多数根尖周炎患牙在经过常规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经过多次换药,仍有叩痛、咬合痛等症状,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针对此情况,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拔牙治疗涉及问病史、病历书写、麻醉、相关器械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技巧,存在相当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全程质控体系.笔者将拔牙流程划分为10个步骤,便于在临床教学中针对每一步骤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监控.
作者:徐平平;周磊;李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查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种刷牙方法刷牙3 min后检查菌斑附着牙面数,与刷牙前菌斑附着牙面数进行比较;检查并比较巴斯刷牙法刷牙3、4、5、6 min后菌斑附着牙面数.结果刷牙3 min后巴斯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53.95%,旋转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9.57%,生理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4.4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斯刷牙法刷牙5 min后菌斑百分率为15.88%,与刷牙4 min以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刷牙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斯刷牙法清除菌斑的效果优于旋转刷牙法和生理刷牙法;用巴斯刷牙法刷牙3 min能达到清除菌斑的目的,但需刷牙5 min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菌斑控制效果.
作者:刘呈胜;蔡成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的颅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审美平面检出40例双颌前突患者(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年组20例,每组男、女各半),对其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描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系统软件定点、测量.结果青少年组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随年龄增长面下部有显著生长,且以前颅底后部及下颌后部生长明显,上颌基骨生长不显著;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女性前颅底相对短,下颌角较大,上唇软组织突度较明显;与北京、华西正常牙合相比,双颌前突患者均显示下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切牙过度唇倾.结论对需要通过矫形力来抑制颌骨过度发育而达到矫治双颌前突目的的患者,应从青春期前进行;矫治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更应内收上前牙,以改善上唇过突导致的不美观;用审美平面检出的双颌前突患者不仅仅表现为上下颌骨和(或)牙的前突,还可表现为下颌相对后缩.
作者:林和平;鲁凤鸣;王臻;高翔;田伟雄;叶小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半导体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其中1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5只制备大鼠牙本质过敏模型,右侧上颌磨牙为实验组,下颌磨牙为对照组.实验组用波长830 nm、输出功率500 mV、能量密度4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磨牙牙本质2 min,在照射后即刻,3、7、14、28 d分别处死3只大鼠,磨牙经处理后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牙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照射即刻、3 d、7 d均有牙髓充血或轻度慢性炎症反应,第14天、第28天牙髓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牙髓组织第14天、第28天未见牙髓组织恢复正常.结论此激光参数照射鼠磨牙的牙本质,可产生一过性牙髓充血或轻度慢性炎症,但牙髓可恢复正常,是安全的.
作者:于清华;翟月明;周少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帕夫林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效果和药效机理.方法 183例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帕夫林胶囊、多抗甲素片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帕夫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43%,治坪驝D3`、CD4` 亮CD4/CD8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夫林疗效优于多抗甲素.结论采用帕夫林胶囊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效果肯定,其机理可能为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苏葵;胥红;吴纪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家长、老师、牙医、儿童一起参与、防与治相结合的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在试验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试验2年.结果试验后,对照组患龋率(79.26%)、龋均(4.59),明显高于试验组(70.63%、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含氟牙膏使用率增加47.8%;家长帮孩子刷牙每天1次的比率增加53.0%.结论采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黄华;邓汉辉;李志辉;刘敏洁;黎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男,8岁,因不慎撞伤左上前牙2 h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检查: (│1) 完全脱位,牙冠完整,牙根仅形成1/2,呈喇叭状,根尖处充满牙髓组织,牙槽窝内有血块,牙龈无撕裂,牙槽骨无骨折; (1│)、(│Ⅲ)无松动,无叩痛, (│2) 部分萌出.X线片示(│1) 完全脱位, (1│2) 牙根仅形成1/2(图1).诊断:(1│)年轻恒牙外伤完全脱位.
作者:林仕英;李鸿鸣;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女,9岁,因右上磨牙区牙龈肿物、出血2月,于2004年11月21日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口腔医院就诊.口腔检查:混合牙列,11、21、31、41已完全萌出,16、26、36、46破龈.16松动Ⅰ~Ⅱ度,叩(-),牙髓活力测试正常;55近中邻牙合面浅龋,探(-),叩(+),松动Ⅰ~Ⅱ度,16、55颊侧及腭侧牙龈乳头处隆起,为10.0 mm×12.0 mm的红色球状物,有蒂,其中腭侧隆起中央凹陷、分叶,轻触出血,无痛(图1).X线片显示:16近中牙槽骨吸收,硬板消失,颊侧近中根尖约有2.0 mm×3.0 mm的阴影,边界不清;55牙根已吸收,15牙冠已钙化形成,形态位置正常(图2).
作者:孙红钢;盖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1/sTNF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后能否有效表达目的产物.方法 ELISA法检测PcDNA3.1/sTNFRⅠ转染的CHO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TNFRⅠ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中表达的sTNFRⅠ量超过1 000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9.6±5.32) pg/mL.结论 PcDNA3.1/sTNFRⅠ重组质粒在体外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产物.
作者:徐琛蓉;章锦才;赵川江;张蕴惠;庞若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患者共85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颗牙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43颗牙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观察6个月~3年.结果氢氧化钙组:成功13颗,进步18颗,失败11颗,总有效率为73.81%.Vitapex组:成功25颗,进步13颗,失败5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赵丽琴;平雷;唐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用快速检测菌斑的方法预测3~5年后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菌斑显示剂(2%品红)测定73位4~5岁儿童的牙面菌斑,根据菌斑多少及当前患龋情况(dmfs)两项指标来预测其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并与用当前患龋情况(dmfs)、唾液变链计数及唾液缓冲能力3项指标联合预测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可信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标这一快速预测龋病的方法.
作者:曾红雨;潘志红;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为一种缺失牙修复的先进技术,牙种植修复技术目前已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开展.近年,随着国产种植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国外知名品牌种植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国内开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种植技术的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种植牙技术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广东牙病防治>杂志邀请了广东省从事口腔种植工作的部分专家于2005年12月24日在广州对种植义齿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专家来自口腔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以及民营医院和种植体厂商;专家们对目前种植牙技术的开展及发展均有独到的见解.现将专家的发言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促进幼儿期腭裂手术的推广.方法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对950例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二期愈合,16例术后穿孔.随访556例,术后发音效果优良439例(78.9%),发音效果中等91例(16.4%),发音效果差26例(4.7%).结论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可尽早恢复患儿腭部的正常形态,为早期语音训练提供条件,使患儿语音明显改善或恢复.掌握好适应证,腭裂幼儿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薛国初;徐平平;艾伟健;赵建江;郑俊发;周会喜;刘曙光;曾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