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诊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舒大龙;冉炜;郭冰;冯崇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颈淋巴转移, 口腔鳞癌, 触诊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病例是否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5年首诊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均行颈部淋巴结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对本组口腔鳞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患者共85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颗牙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43颗牙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观察6个月~3年.结果氢氧化钙组:成功13颗,进步18颗,失败11颗,总有效率为73.81%.Vitapex组:成功25颗,进步13颗,失败5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根尖诱导材料.

    作者:赵丽琴;平雷;唐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磨牙髓室底穿通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补磨牙髓室底穿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磨牙髓室底穿通患者39例,随机分为A、B组,分别用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补穿通部位,再进行常规牙髓治疗和牙冠的修复.结果 39例经6~36个月观察,治疗后6个月成功率84.6%;治疗后12个月成功率79.5%;24个月和36个月年成功率接近(74.4%).结论髓室底穿通的磨牙,选择适宜的材料修补髓底穿通部位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保存患牙,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

    作者:王唯唯;苟建重;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8例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确保手术成功.方法总结48例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患者的术前护理计划,包括心理护理、口腔和鼻腔及取骨区的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和伤口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结果 48例齿槽裂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术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创口的愈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谢爱兰;朱曼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损伤在1个月以内的面瘫患者实行面神经吻合术,疗效观察以House等提出的面神经功能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时间平均为12个月(6~24个月).结果年龄小、手术早、进路合理、损伤轻及位置低的病例疗效满意;16例术后疗效达HouseⅠ~Ⅱ级,6例为Ⅲ级.结论早期外伤性面瘫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外伤性面瘫的病因、部位、程度、范围及手术时机等不同因素与疗效关系密切.

    作者:梁利荣;杨为江;阮方超;周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28例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个别基牙伴有牙周炎的患者,按其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13例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修复作为试验组,15例常规活动义齿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戴牙1年、2年后满意度,观察基牙牙周、牙体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舒适度、发音、固位力、咀嚼功能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余留牙的牙周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对于基牙伴有牙周炎的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患者是一种较有效的修复方式.

    作者:郭吕华;魏娟;孙德文;张恒俊;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WinCeph 7.0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研究

    目的比较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102张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做常规硫酸纸描图测绘;再将X线片扫描入计算机系统,使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定点、测绘.将二者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等效性检验.结果运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的数据与传统硫酸纸描图法相比,除L1-MP,MP-SN,FH-MP外的13项指标均具有等效性.结论 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的数据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飞;刘从华;兰泽栋;区运运;周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

    目的检查刷牙方法和时间对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3种刷牙方法刷牙3 min后检查菌斑附着牙面数,与刷牙前菌斑附着牙面数进行比较;检查并比较巴斯刷牙法刷牙3、4、5、6 min后菌斑附着牙面数.结果刷牙3 min后巴斯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53.95%,旋转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9.57%,生理刷牙法使菌斑牙面数减少44.4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斯刷牙法刷牙5 min后菌斑百分率为15.88%,与刷牙4 min以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刷牙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斯刷牙法清除菌斑的效果优于旋转刷牙法和生理刷牙法;用巴斯刷牙法刷牙3 min能达到清除菌斑的目的,但需刷牙5 min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菌斑控制效果.

    作者:刘呈胜;蔡成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血管型牙龈瘤1例报告

    患儿,女,9岁,因右上磨牙区牙龈肿物、出血2月,于2004年11月21日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口腔医院就诊.口腔检查:混合牙列,11、21、31、41已完全萌出,16、26、36、46破龈.16松动Ⅰ~Ⅱ度,叩(-),牙髓活力测试正常;55近中邻牙合面浅龋,探(-),叩(+),松动Ⅰ~Ⅱ度,16、55颊侧及腭侧牙龈乳头处隆起,为10.0 mm×12.0 mm的红色球状物,有蒂,其中腭侧隆起中央凹陷、分叶,轻触出血,无痛(图1).X线片显示:16近中牙槽骨吸收,硬板消失,颊侧近中根尖约有2.0 mm×3.0 mm的阴影,边界不清;55牙根已吸收,15牙冠已钙化形成,形态位置正常(图2).

    作者:孙红钢;盖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脱位再植后髓腔完全钙化1例报告

    患儿,男,8岁,因不慎撞伤左上前牙2 h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检查: (│1) 完全脱位,牙冠完整,牙根仅形成1/2,呈喇叭状,根尖处充满牙髓组织,牙槽窝内有血块,牙龈无撕裂,牙槽骨无骨折; (1│)、(│Ⅲ)无松动,无叩痛, (│2) 部分萌出.X线片示(│1) 完全脱位, (1│2) 牙根仅形成1/2(图1).诊断:(1│)年轻恒牙外伤完全脱位.

    作者:林仕英;李鸿鸣;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含氟凝胶预防放射龋的临床观察及口腔护理体会

    放射性龋具有发病率高,龋损广泛,发病迅猛的特点[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用含氟凝胶防龋,并护理配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素君;俞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帕夫林治疗轻型口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帕夫林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效果和药效机理.方法 183例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帕夫林胶囊、多抗甲素片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帕夫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43%,治坪驝D3`、CD4` 亮CD4/CD8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夫林疗效优于多抗甲素.结论采用帕夫林胶囊治疗轻型复发性口疮效果肯定,其机理可能为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苏葵;胥红;吴纪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和分泌在一定条件下受基因的调控,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表现为该因子合成量的个体差异,影响相应局部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导致骨组织的吸收.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价牙周疾病的危险性.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性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吸收而致使种植失败.由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病因、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方面都和牙周炎极其相似的疾病,并且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映荷;宫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治疗作用的观察

    多数根尖周炎患牙在经过常规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经过多次换药,仍有叩痛、咬合痛等症状,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针对此情况,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患龋预测快速法试验研究

    目的了解用快速检测菌斑的方法预测3~5年后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菌斑显示剂(2%品红)测定73位4~5岁儿童的牙面菌斑,根据菌斑多少及当前患龋情况(dmfs)两项指标来预测其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并与用当前患龋情况(dmfs)、唾液变链计数及唾液缓冲能力3项指标联合预测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可信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标这一快速预测龋病的方法.

    作者:曾红雨;潘志红;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种方式局部用氟对牙菌斑产酸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含漱糖溶液后菌斑产酸力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正确使用氟制剂防治龋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4种局部用氟方式,分别为含氟牙膏刷牙,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天1次0.05%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周1次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试验时即刻使用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采用微型pH电极接触法检测使用氟化物后菌斑pH在含漱蔗糖溶液后1 h内的变化;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结果只有当含漱蔗糖的同时给予氟化物才能有效抑制菌斑pH下降,在含漱后各时间点菌斑pH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6.0以上;而其他方式用氟后菌斑pH仍可下降至临界值5.5以下; 4种用氟方式对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氟化物可抑制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但这种抑制作用受菌斑内氟离子浓度的影响;在含漱糖溶液的同时给予氟可有效地抑制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菌斑的产酸力.

    作者:徐小娟;刘鲁川;王芳;温秀杰;韩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磨牙龋损病例,共157例214颗患牙,采用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临床追踪观察2年,评价其形态、基牙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修复体磨耗及折断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176件嵌体保持随访,随访率为82.2%.176件嵌体随访期内失败5件,其中3件脱落,继发牙髓炎2件,成功率97.2%;其余171件嵌体2年随访,边缘适应性的合格率为98.8%,修复体形态的合格率是100.0%,磨损和折裂的合格率是100.0%,无基牙继发龋.结论 Tilite含钛医学合金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近期疗效好.

    作者:王险峰;朱晓斌;刘齐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家长、老师、牙医、儿童一起参与、防与治相结合的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在试验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试验2年.结果试验后,对照组患龋率(79.26%)、龋均(4.59),明显高于试验组(70.63%、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含氟牙膏使用率增加47.8%;家长帮孩子刷牙每天1次的比率增加53.0%.结论采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黄华;邓汉辉;李志辉;刘敏洁;黎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追踪报告

    目的分析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特殊临床表现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方法追踪报告1例患儿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幼儿属症状较重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低龄患者不可姑息观察,应积极对症治疗与综合预防.

    作者:任飞;叶小雅;仇金泉;李海群;詹捷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一种缺失牙修复的先进技术,牙种植修复技术目前已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开展.近年,随着国产种植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国外知名品牌种植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国内开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种植技术的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种植牙技术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广东牙病防治>杂志邀请了广东省从事口腔种植工作的部分专家于2005年12月24日在广州对种植义齿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专家来自口腔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以及民营医院和种植体厂商;专家们对目前种植牙技术的开展及发展均有独到的见解.现将专家的发言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骨骨结核1例

    患者,女性,57岁,家庭妇女.因右上牙龈反复流脓2年就诊.2年多前因右上前牙牙龈肿痛,在当地牙科诊所局部处理和抗炎治疗后,牙龈疼痛减轻,但牙龈未完全消肿且反复流脓.

    作者:姚小武;杨利和;陈仕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