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恒牙脱位再植后髓腔完全钙化1例报告

林仕英;李鸿鸣;桂和明

关键词:牙脱位, 再植, 髓腔, 钙化, 完全脱位, 口腔综合科, 牙髓组织, 牙根, 口腔医院, 恒牙外伤, 牙槽窝, 牙槽骨, 无骨折, 上前牙, 佛山市, 撞伤, 诊断, 牙龈, 血块, 松动
摘要:患儿,男,8岁,因不慎撞伤左上前牙2 h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检查: (│1) 完全脱位,牙冠完整,牙根仅形成1/2,呈喇叭状,根尖处充满牙髓组织,牙槽窝内有血块,牙龈无撕裂,牙槽骨无骨折; (1│)、(│Ⅲ)无松动,无叩痛, (│2) 部分萌出.X线片示(│1) 完全脱位, (1│2) 牙根仅形成1/2(图1).诊断:(1│)年轻恒牙外伤完全脱位.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治疗作用的观察

    多数根尖周炎患牙在经过常规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经过多次换药,仍有叩痛、咬合痛等症状,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针对此情况,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RI诊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病例是否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5年首诊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均行颈部淋巴结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对本组口腔鳞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舒大龙;冉炜;郭冰;冯崇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0例双颌前突患者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的颅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审美平面检出40例双颌前突患者(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年组20例,每组男、女各半),对其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描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系统软件定点、测量.结果青少年组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随年龄增长面下部有显著生长,且以前颅底后部及下颌后部生长明显,上颌基骨生长不显著;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女性前颅底相对短,下颌角较大,上唇软组织突度较明显;与北京、华西正常牙合相比,双颌前突患者均显示下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切牙过度唇倾.结论对需要通过矫形力来抑制颌骨过度发育而达到矫治双颌前突目的的患者,应从青春期前进行;矫治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更应内收上前牙,以改善上唇过突导致的不美观;用审美平面检出的双颌前突患者不仅仅表现为上下颌骨和(或)牙的前突,还可表现为下颌相对后缩.

    作者:林和平;鲁凤鸣;王臻;高翔;田伟雄;叶小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恒河猴颞下颌关节腔穿刺定位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上腔穿刺方法和确认方法.方法选用恒河猴颞下颌关节3例6侧,用穿刺针由不同部位进入关节上腔.用关节内压力测量和带针解剖确认穿刺成功与否,并记录恒河猴张闭口位的关节上腔内压力.结果经外耳道无法进入关节腔.正常恒河猴关节上腔内压力开口位为(-133±63) Pa,小于闭口位压力(151±54) Pa;左右侧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变化的规律与既往文献中其它动物或正常人相似.关节腔外压力在张闭口时无改变.结论本实验证明恒河猴颞下颌关节解剖与正常人相似.穿刺方法容易掌握.可以用关节内力压测量进行辅助确认.

    作者:许跃;张志光;郑有华;吴拓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cDNA3.1/sTNFRⅠ重组质粒在CHO细胞内的表达

    目的检测构建的PcDNA3.1/sTNFRⅠ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后能否有效表达目的产物.方法 ELISA法检测PcDNA3.1/sTNFRⅠ转染的CHO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TNFRⅠ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上清液中表达的sTNFRⅠ量超过1 000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9.6±5.32) pg/mL.结论 PcDNA3.1/sTNFRⅠ重组质粒在体外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产物.

    作者:徐琛蓉;章锦才;赵川江;张蕴惠;庞若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骨骨结核1例

    患者,女性,57岁,家庭妇女.因右上牙龈反复流脓2年就诊.2年多前因右上前牙牙龈肿痛,在当地牙科诊所局部处理和抗炎治疗后,牙龈疼痛减轻,但牙龈未完全消肿且反复流脓.

    作者:姚小武;杨利和;陈仕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1 149名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龋病组和无龋病对照组.应用χ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患儿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母乳喂养与乳牙龋病有关(P<0.01),每日刷牙次数和母亲文化程度对乳牙龋病也有关(P<0.05),而用含氟牙膏刷牙与乳牙龋病无关(P>0.05).结论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宣传科学的饮食方式可有效的预防乳牙龋病.

    作者:王萍;吴坚;唐倩;梁焕友;李思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追踪报告

    目的分析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特殊临床表现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方法追踪报告1例患儿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幼儿属症状较重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低龄患者不可姑息观察,应积极对症治疗与综合预防.

    作者:任飞;叶小雅;仇金泉;李海群;詹捷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常用比色板的临床色度学研究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两种比色板色度学的变化.方法用Shade Eye EX电脑比色仪分别测试Shofu 16色比色板和Vita 16色比色板的比色片,获得比色片的色调、彩度、明度、色相和瓷粉配方.结果两组比色片的B色调全测为A系列,大多数比色片的色相测为R系列;多数Vita比色片的彩度高于Shofu比色片;两组比色片的明度排列次序不符合Vita 16色比色板的明度排列次序指示,Shofu比色片的明度普遍高于Vita比色片;绝大多数比色片的颜色复制需用偏红色调瓷粉,或需添加偏红色调及红色瓷粉.结论用Shofu 16色比色板或Vita 16色比色板比色和配色,需添加其它系列或特殊颜色的瓷粉.

    作者:何邕江;黄红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一种缺失牙修复的先进技术,牙种植修复技术目前已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开展.近年,随着国产种植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国外知名品牌种植系统的引进和应用,国内开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内种植技术的开展参差不齐,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种植牙技术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为此,<广东牙病防治>杂志邀请了广东省从事口腔种植工作的部分专家于2005年12月24日在广州对种植义齿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专家来自口腔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以及民营医院和种植体厂商;专家们对目前种植牙技术的开展及发展均有独到的见解.现将专家的发言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家长、老师、牙医、儿童一起参与、防与治相结合的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在试验幼儿园开展口腔保健试验2年.结果试验后,对照组患龋率(79.26%)、龋均(4.59),明显高于试验组(70.63%、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含氟牙膏使用率增加47.8%;家长帮孩子刷牙每天1次的比率增加53.0%.结论采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黄华;邓汉辉;李志辉;刘敏洁;黎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脱位再植后髓腔完全钙化1例报告

    患儿,男,8岁,因不慎撞伤左上前牙2 h来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检查: (│1) 完全脱位,牙冠完整,牙根仅形成1/2,呈喇叭状,根尖处充满牙髓组织,牙槽窝内有血块,牙龈无撕裂,牙槽骨无骨折; (1│)、(│Ⅲ)无松动,无叩痛, (│2) 部分萌出.X线片示(│1) 完全脱位, (1│2) 牙根仅形成1/2(图1).诊断:(1│)年轻恒牙外伤完全脱位.

    作者:林仕英;李鸿鸣;桂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年轻恒牙患龋预测快速法试验研究

    目的了解用快速检测菌斑的方法预测3~5年后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菌斑显示剂(2%品红)测定73位4~5岁儿童的牙面菌斑,根据菌斑多少及当前患龋情况(dmfs)两项指标来预测其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并与用当前患龋情况(dmfs)、唾液变链计数及唾液缓冲能力3项指标联合预测3~5年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可信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大规模普查筛选龋高危儿童时可选用检测菌斑和乳牙患龋情况两项指标这一快速预测龋病的方法.

    作者:曾红雨;潘志红;李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种方式局部用氟对牙菌斑产酸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含漱糖溶液后菌斑产酸力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正确使用氟制剂防治龋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4种局部用氟方式,分别为含氟牙膏刷牙,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天1次0.05%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每周1次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含氟牙膏刷牙加试验时即刻使用0.2%氟化钠漱口液含漱.采用微型pH电极接触法检测使用氟化物后菌斑pH在含漱蔗糖溶液后1 h内的变化;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结果只有当含漱蔗糖的同时给予氟化物才能有效抑制菌斑pH下降,在含漱后各时间点菌斑pH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6.0以上;而其他方式用氟后菌斑pH仍可下降至临界值5.5以下; 4种用氟方式对菌斑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氟化物可抑制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但这种抑制作用受菌斑内氟离子浓度的影响;在含漱糖溶液的同时给予氟可有效地抑制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菌斑的产酸力.

    作者:徐小娟;刘鲁川;王芳;温秀杰;韩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修复乳磨牙龋损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填充技术(ART)用于治疗儿童乳磨牙龋损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ART与传统银汞合金修复技术修复3~4岁患儿乳磨牙共354颗,其中ART组180颗,银汞合金组174颗,治疗中采用行为分级法,对患儿在治疗中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并于术后1年复查修复体.结果 ART组1年成功率为83.33%,银汞合金组成功率为85.06%,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汞合金组的继发龋发生率高于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T组行为分级达Ⅲ、Ⅳ度的儿童有70%,而银汞合金组只有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患儿初次作龋损的修复治疗.

    作者:叶小雅;刘阗;黄少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WinCeph 7.0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研究

    目的比较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与硫酸纸描图法头影测量的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102张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做常规硫酸纸描图测绘;再将X线片扫描入计算机系统,使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定点、测绘.将二者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等效性检验.结果运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的数据与传统硫酸纸描图法相比,除L1-MP,MP-SN,FH-MP外的13项指标均具有等效性.结论 WinCeph 7.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的数据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飞;刘从华;兰泽栋;区运运;周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8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采用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结果术后1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有102颗,占94.44%;6个月复查成功97颗,成功率为89.81%.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适当超填有利于病变部位的愈合.

    作者:黄洁;刘阗;叶小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和分泌在一定条件下受基因的调控,同一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表现为该因子合成量的个体差异,影响相应局部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导致骨组织的吸收.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价牙周疾病的危险性.种植体周围炎,即慢性进展性边缘性炎症,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反应,它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撑骨组织的功能吸收而致使种植失败.由于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病因、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方面都和牙周炎极其相似的疾病,并且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映荷;宫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28例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个别基牙伴有牙周炎的患者,按其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13例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修复作为试验组,15例常规活动义齿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戴牙1年、2年后满意度,观察基牙牙周、牙体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舒适度、发音、固位力、咀嚼功能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余留牙的牙周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对于基牙伴有牙周炎的Kennedy Ⅰ、Ⅱ类牙缺失患者是一种较有效的修复方式.

    作者:郭吕华;魏娟;孙德文;张恒俊;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修复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促进幼儿期腭裂手术的推广.方法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对950例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二期愈合,16例术后穿孔.随访556例,术后发音效果优良439例(78.9%),发音效果中等91例(16.4%),发音效果差26例(4.7%).结论先天性腭裂早期修复,可尽早恢复患儿腭部的正常形态,为早期语音训练提供条件,使患儿语音明显改善或恢复.掌握好适应证,腭裂幼儿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薛国初;徐平平;艾伟健;赵建江;郑俊发;周会喜;刘曙光;曾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