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江;郑俊发;许曼波;李梅;周会喜
目的研究Single bond与牙釉质表面的抗剪粘接强度.方法 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均分为3组,牙釉质上分别粘接不同的测试材料,检测各组材料的抗剪粘接强度,并观察断裂发生的部位.结果断裂均发生在粘接材料与牙釉质之间,Single bond的抗剪粘接强度达13 Mpa.与牙釉质粘接前,牙面预涂京津釉质粘接剂涂剂,Single bond的抗剪强度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这两组分别与京津釉质粘接剂组比较,抗剪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ngle bond与牙釉质的抗剪粘接强度满足正畸临床要求,京津釉质粘接剂涂剂不影响Single bond的临床应用.
作者:兰青;程祥荣;贺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提高颈部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40例颈部肿块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部肿块中有5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一致,符合率37.9%,其余均以颈部肿块为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及淋巴转移癌在临床上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对转移性癌的及时诊断,可尽早发现原发灶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谢旺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抗生素预防的牙种植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牙种植患者15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名(196枚种植体)给予口服青霉素V(PC-V)预防处理,实验组71名(167枚种植种)术前、术后均不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术后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上颌骨与下颌骨种植体的存留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牙种植外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无意义的.
作者:王文红;范群;徐中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磨牙根管治疗与塑化治疗联合应用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根管与塑化联合治疗(根塑组)和根管治疗(根管组)、塑化治疗对照,共治疗420颗患牙,观察术后反应情况及近期(0.5~1年)和远期(4~6年)疗效.结果根塑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16%,根管组为5.3%,塑化组为16.42%;根塑组与根管组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塑组、根管组和塑化组近期疗效分别为93.55%、93.16%和83.19%,远期疗效分别为96.08%、96.81%和86.73%;近远期疗效对比,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塑组与根管组疗效十分接近,操作简便,适用证广,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塑化组低,而成功率较塑化组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葛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小涎腺以腭部多见.在颌面部,发生于除涎腺以外的软组织较少见.现将颏下部软组织混合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兵;徐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连续Nd:YAG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1064nm的连续Nd:YAG激光对颌面部血管瘤进行照射,小的血管瘤1次照射即可,大的病灶分次照射,每次照射以病灶萎缩呈浅灰白色改变为度.结果治愈率为62.50%,显效率为30.77%.结论连续Nd:YAG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翁春辉;叶志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美两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同样是牙科医生,在两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本人近年有机会去美国参观学习,接触到了一些牙科状况,颇有感触,现介绍给大家.
作者:程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保留下颌骨下缘和舌骨上淋巴清扫舌癌根治术式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总结10例采用该术式舌癌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3例在术后2个月~1年半发现患侧颈淋巴转移;2年生存者9例,3年生存者4例,5年生存者2例;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保留下颌骨下缘更有利于舌原发灶的彻底切除,避免局部复发,对未侵犯下颌骨的病例均可采用.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应慎重应用,手术应扩展至二腹肌淋巴结.术后配合系统化疗并严密观察,一旦发现颈淋巴转移灶立即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作者:姚小武;杨利和;叶金梅;李锐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三种材料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例68例,共108颗上前牙,分成3组,分别采用琼脂法、小木桩法、印模膏法制取根管印模,灌模,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随访观察1~3年.结果三种方法中,以琼脂法取模间接制备桩核的效果好.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桩核,与根管的适合性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小木桩法就位时较为困难,印模膏法制备的桩核易出现松动.结论利用间接法制作桩核,操作简便,方法简单,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采用琼脂法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较好,因其成本较硅橡胶低,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冠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修复治疗38例48个栓体栓道,其中7例为长桥有2个栓体栓道相连.男24例、女14例,均为25岁以上成年人.固定桥大都在后牙区,个别长桥涉及前牙.固定桥2颗基牙者11例,3颗基牙者18例,3颗以上多个基牙者9例,共计137颗基牙,其中活髓牙108颗,行牙髓治疗的29颗.有牙周病8例,4例已行牙周手术治疗.
作者:樊中全;任煜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Br(a。)nemark种植系统修复单个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r(a。)nemrk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Ⅰ期植入198枚种植体(其中即刻种植17例),6个月后进行Ⅱ期手术,用烤瓷修复体修复.结果 Br(a。)nemark种植体修复后随访3年,累计成功率为93.6%.结论 Br(a。)nemark种植系统修复单个上前牙缺失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辉;支清惠;罗智斌;邓飞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PGE2、IL-6、IL-8在治疗前后的浓度,探讨评价牙周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选择20例牙周炎患牙,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检查治疗前、治疗后4周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收集治疗前后的GCF,用ELISA检测其中PGE2、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后SBI分别为2.87±0.52和1.32±0.28,P<0.01;PGE2 浓度为254.86±123.60和157.78±129.06 (ng/ml),P<0.05;而IL-6、IL-8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后,GCF中PGE2浓度明显降低,IL-6、IL-8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为牙周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PGE2较IL-6、IL-8等更为敏感.
作者:曾雄群;李梅;章锦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体外人工龋模型在龋病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它在龋病病因、病理及预防治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现有的对龋病过程中矿物盐变化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体外实验.人工龋模型使单纯了解某种因素对龋病进程的影响成为可能,也可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叶玲;苏勤;周学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局部恒牙迟萌的佳治疗时机.方法治疗Ⅰ组的11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形成3/4以前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治疗Ⅱ组的8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完成3/4以上时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结果治疗Ⅰ组的迟萌恒牙均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而治疗Ⅱ组除2颗下颌第二双尖牙外,其余迟萌恒牙均未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结论建议在恒牙根完成3/4以前治疗局部恒牙迟萌.
作者:柏宁;朱维建;王志军;沈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甲状舌管囊肿(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7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结果 172例中,10岁以下儿童91例(52.9%),男女之比为1.8∶1,发生于舌骨下部位106例(61.2%),复发30例(17.4%);囊肿衬里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4例(31.4%)、复层鳞状上皮40例(23.3%)、单层上皮8例(4.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伴有复层鳞状上皮7例(4.1%)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伴有单层上皮7例(4.1%).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瘘)好发于10岁以下男性,且舌骨下多见,组织学表现具有多样性.
作者:崔淑霞;刘进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前患者的心理情况.方法在固定修复牙体制备前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69例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有无心理准备下的畏惧心理,合作行为及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心理有准备组较之对照组的畏惧程度低,能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在固定修复牙体制备前应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对获得医患双方都满意的修复体是很必要的.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何培侠;黄燕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9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细胞数较健康人低下(P<0.05),CD4、CD4/CD8下降,而CD8升高.晚期、分化差及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CD3、CD4、CD4/CD8较早期、分化好及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而CD8则相对较高.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可能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赵建江;郑俊发;许曼波;李梅;周会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后口腔颈部瘘的原因.方法总结我科从1992~2001年共施行的舌癌根治术40例.结果有3例发生口腔颈部瘘,并回顾临床治疗的体会,分析口腔颈部瘘出现的原因并探讨预防的措施.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成功的手术操作,术后细致的护理及用药可有效防止口腔颈部瘘的发生.
作者:杨利和;姚小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未经灭菌处理的口腔医疗器械,在诊治工作中会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体,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大量的试验亦已证明,医疗器械在灭菌前不进行相应的有效清洗,以清除附着的血污、积垢、微生物膜和菌落,很可能会造成器械灭菌处理的失败.因此,为防止交叉感染,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的卫生处理中,灭菌是必须的手段,而清洗则是其中重要的程序.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治疗工作中的主要工具,由于其结构和工作特性,更是预防口腔医疗器械介导交叉感染的首要控制对象.本文仅就高速涡轮手机的污染和清洗试作讨论.
作者:曾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微波技术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处理的疗效评估.方法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使用微波消毒处理后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观察其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86例98颗患牙微波根管处理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治疗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消毒方法.
作者:刁惠波;陈建洪;唐倩;黄伟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