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尾骨巨细胞瘤的超声观察

姜伟;杨世梅;王淑贞

关键词:骶尾, 骨巨细胞瘤, 超声诊断仪, 尾部疼痛, 女性患者, 超声影像, 下腹部, 分辨力, 资料, 肿块, 普及, 年龄, 经验, 骨骼, 病变
摘要:随着超声诊断仪分辨力的提高及超声诊断经验的积累,超声影像对骨骼病变的诊断已愈来愈普及.我们现将3例骶尾骨巨细胞瘤的资料介绍如下:3例女性患者,年龄18~29岁,以骶尾部疼痛数月就诊,下腹部发现肿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脐疝与裂腹畸形内脏脱出两例

    例1,孕妇,27岁,孕1产1.孕20周,行常规检查.彩超所见:子宫增大,内见单胎,双顶径5.68 cm,腹横径3.84 cm.胎儿心率168次/s,股骨长3.4 cm,胎盘后壁,羊水大径线为2.6 cm,脐动脉血流a/b为3.2.胎儿腹横径、腹围明显小于头围及双顶径.腹腔横切面:腹腔内未见肝脏、胆囊回声.

    作者:费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右乳叶状囊肉瘤1例

    患者,女,45岁.因右乳肿块,术后14年,右乳又发现肿块10年,伴周期性疼痛而入院治疗.高频及彩超检查:右乳内下象限见大小28 mm×50 mm×43 mm混合性肿块,呈分叶状,内部大部分为液性,肿块前方及两侧的边界清,后方局部分界欠清;肿块内后半部见实质回声,范围约18 mm×40 mm×34 mm,实质部分内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与囊壁分界不清,余双乳腺体分布欠均(图1).CDFI:右乳肿块内实质部分见丰富血流,呈点状短条状,测及动脉频谱为Vmax:14 cm/s,Vmin:3 cm/s,RI:0.78.提示:右乳肿块混合性肿块(叶状囊性肉瘤?).

    作者:王小燕;郑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对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易患率增加的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28人中脂肪肝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及非脂肪肝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2.60%,无脂肪肝者胆囊结石发病率9.11% (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的易患率增加.

    作者:李焱;黄朴忠;王晓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膀胱肿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膀胱肿瘤的声像图,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声像图进行分型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膀胱肿瘤准确率为84%.结论:超声是目前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自发性膀胱破裂的新方法

    目的:探讨采用B超明确诊断自发性膀胱破裂的新方法.方法:对常规 B超不能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膀胱破裂患者,进行置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500 ml后,观察膀胱容积及腹腔积液量的改变,并与手术相对照.结果:B型超声监视置导尿管检查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符合.结论:经B超监视置导尿管注水的检查方法,能对自发性膀胱破裂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欧阳贞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63例异位妊娠进行检查与观察,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阳性率为95.2%,并对异位妊娠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了分析.结论: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敏感性高,有实用价值.

    作者:李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误诊宫角妊娠1例

    患者,女,35岁.孕1、产1,闭经2个月.因阴道淋漓出血,于2002年8月29日就医.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颈肥大、轻糜、着色、无触痛;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所见:宫体前位,稍大,宫腔内似见一囊状光环,大小为3.2 cm×0.9 cm×2.0 cm、形态不规则,张力小呈条状,囊内未见明显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图1),双附件未见明显包块,双髂及直肠窝内未见液性回声.

    作者:潘雪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膀胱破裂的价值

    目的:探讨B超对膀胱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45岁7例膀胱壁破裂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膀胱破裂具有膀胱壁连续中断、破裂口处血块形成及肠间隙或膀胱附近积液等声像表现.结论:B超诊断膀胱破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文玉;赵莉莉;王爱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异位妊娠患者首先进行经腹部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再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48例患者经腹部探查确诊7例,占15.6%;经阴道超声确诊41例,占85.4%.结论:经阴道超声结合临床病史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是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张文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应用二维及彩超等方法对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定量对比研究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二维超声法(2DE)、多普勒压差减半时间法(PHT)、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MFCE)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均应用上述四种方法测量MVA,并与其中30例手术患者术中所测的二尖瓣口面积(aMVA)进行对比.结果:除AFCE外,其余三种方法与aMVA高度相关,以2DE法相关佳,其次为PHT法、MFCE法.结论:2DE法和PHT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振西;刘玉荣;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二维超声动态观察胆囊蛔虫症1例

    患者,女性,52岁.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痛伴呕吐数次入院.入院就诊查体:神清合作,痛苦病容,呻吟不止,辗转不安,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感.临床诊断:胆道蛔虫症,经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后18小时疼痛缓解.行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均质,管系走行正常,肝内胆管无扩张,肝外胆管轻度扩张,内径0.95 cm,显示段5.2 cm,其内未见实体结构.

    作者:龚金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8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所有病例均行X线静脉造影.结果:周围型28例,混合型6例,中央型3例,误诊1例.符合率97%.患肢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之比为3.1∶1.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10例.结论:二维和CDFI结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吴新华;柯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超对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观察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所导致的相应血管内径、血流状态、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测量椎动脉颈段内径;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管腔内膜情况及血流颜色;频谱多普勒用于测量椎动脉起始部和颈段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将椎动脉起始部各血流参数(PSV、PI、RI)与相应的颈段血流参数进行相比.所得参数分别为RV、RPI、RRI.结果:44例患者中,共检出狭窄血管84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2支,正常为32支,起始部狭窄血管中,二维超声显示粥样斑块8支,彩色血流均呈杂色血流;起始段PSV、PI、RI、Rv,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组;椎动脉正常组与狭窄组的颈段内径、PSV及RPI无显著性差异;椎动脉颈段的PI、RI及RRI,狭窄组高于正常组.结论:椎动脉起始部血流呈杂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测得的PSV、PI、RI和RV明显升高,是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重要征象.

    作者:韩云轩;高继康;张玉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输尿管肿瘤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并不高,我院从1994~2002年共收治9例该病患者,总结超声诊断的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易书英;李改;张旭雯;谭威;张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引导下清宫术的价值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清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和监视下对88例宫腔残留组织行清宫术.结果:全部获得了成功,无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清宫术是一种简便、快捷、比较安全的方法.

    作者:刘向荣;何泽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妊娠中期羊膜囊并脐带脱入宫颈管1例

    孕妇,26岁,停经27周.既往有2次5个月流产史,1天前自觉阴道少量出血,腹坠、腰酸来院就诊.

    作者:赵水宁;韩宗军;胡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特点及分型.方法:观察50例有下腹坠痛,无子宫及双侧附件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并有对照组已婚健康妇女50例.结果: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静脉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盆腔淤血综合征,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于淤血程度的分型判定亦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作者:田鹏;李艳平;孙丽滨;郝玉兰;张蔚;李雪晶;刘春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缝匠肌内与肺包虫并存1例

    患者,女,27岁.哈萨克族,牧民.主因右股内侧包块4月,且逐渐增大来院就诊.门诊X线示:右股内侧脂肪瘤.收住外科准备手术治疗.临床查体:右股内侧触及一约10 cm×8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清,轻度压痛,下肢活动感觉正常.术前行B超常规检查.

    作者:王桂萍;盛素华;王红霞;胡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汇聚法定量评估二尖瓣返流的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频谱法血流汇聚法在二尖瓣返流定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二尖瓣返流量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汇聚法(FCR)和频谱多普勒法(SDE)进行了自身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9例FCR和SDE定量每搏二尖瓣返流量平均分别为36.67亳升和38.58亳升.经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t=0.667,P>0.10.SDE和FCR定量二尖瓣返流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CR比SDE定量评估二尖瓣返流量更简便、迅速、实用.

    作者:叶军;杨心华;游宇光;陈卫华;凌月蓉;任苓;肖文胜;谢谨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脾脏巨大血肿1例

    患者,男,21岁.平素健康,与人嘻闹不慎碰伤左季肋部两个月,当时隐痛,过后消失,未在意;近一周来,感左上腹胀闷不适、憋气,来诊.超声检查:肝胆胰肾未见异常,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包膜完整,中上极见一约11.2 cm×10.5 cm大小的类圆形液性区;边界清,部分边缘无包膜,内见密集的低回声光点,实块样(图1);快速改变体位显示光点翻滚状,周围组织稍受压,腹盆腔无积液.超声诊断:脾脏巨大囊(液)性病变,符合脾脏血肿.经手术证实.

    作者:代建全;汤人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