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淑;毛慧丽
患者,男,32岁,已婚.正常体检B超检查所见:双肾窝探查未见肾脏结构.中腹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前方未见团块状肿物回声.盆腔探查与脐下10mm正中线处见左右两肾下极完全融合的蹄铁形团块状肾.其形态规则,左右分布对称,左肾大小为80mm×48mm,右肾大小为77mm×50mm,肾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未见分离(图1).
作者:王艳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孕妇,26岁.孕2产0,停经27周3天.超声检查:在子宫腔内探及一胎儿反射,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无扩张,脊柱排列整齐,胎心搏动规律,双顶径70mm,股骨长径49mm,胎儿右肺体积明显增大,回声较对侧增强,且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囊泡状结构(图1).胎盘羊水均正常.提示:1.单胎、中期妊娠;2.胎儿右肺发育异常,多囊样变?4天后,引出一女婴,尸检、病理诊断为胎儿右肺囊性腺瘤样改变.
作者:徐金华;孙庆海;郑瑞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37岁.7个月前因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行清创+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有一枚钉孔时有渗血,加压包扎后好转出院.时有周期性出血,间隔5~7天,每次量约70ml;每一次小腿剧烈活动,此钉孔亦有少量渗血,均经加压包扎后好转.同时发现患侧小腿增粗,遂入院.行彩超检查:于右胫骨外侧距皮肤表面1.05cm处探及大小为7.8cm×4.5cm×6.8cm梭形包块回声,边界清,有包膜,以液性暗区为主,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呈漩涡状.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其外上有一破口,宽约0.8cm,破口处血流呈涡流状,PW呈双相血流频谱,收缩期流速较高,高达5m/s,近侧动脉血流信号未见异常.足背动脉信号较弱,压迫近侧动脉后,PW测破口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彩图12见Ⅳ页).
作者:杨晓雪;胡言华;张慧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9岁.半年前发现下腹部硬性包块,近期增大来我院就诊.超声所见:子宫位置明显抬高,子宫在脐与剑突之间腹腔内横向排列,后壁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相邻.子宫大小8.3cm×3.4cm,形态正常,内膜线居中,子宫内膜厚0.8cm,宫腔内见节育器回声,位置佳.宫颈段可显示,回声未见异常.子宫颈下后方,小腹及盆腔内见一个巨大的以实质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包块,包块大小为25cm×20cm×10cm,边界清,包膜完整且较光滑,肿物实质内光点粗细不等,分布不均匀,后方回声不衰减,中心部出现低回声区和不规整的液性暗区(图1).彩色多普勒检测肿物实质内见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血流速在25~40cm/s,PI:1.6.双侧附件显示不清.超声诊断:下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卵巢瘤?手术所见:子宫位置高,子宫体稍大,子宫颈下段见起始于宫颈下后壁的巨大肿物,肿物大小25cm×18cm×12cm,质硬,表面光滑,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切除肿物重量2200g,子宫颈管位于肿物前壁,长20cm(彩图21见Ⅵ页).病理诊断:宫颈平滑肌瘤粘液样变性.
作者:太明子;颜祥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孕妇,25岁.孕2产0,停经25周,二周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异常膨大,体重增加迅速,来医院就诊.产检:宫高35cm,腹围101cm,胎心规律,心率140次/分.拟诊:胎儿大于妊娠月份.申请B超检查.
作者:李晨;杨德民;徐巧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6岁.因右上腹不适,低烧一周就诊.化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70%,血沉46mm/h.腹部B超所见:肝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形态规则,肝右前叶内见散在分布不规则增强回声结节.胆囊、胰腺、脾脏大小及图形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右前叶弥漫性占位性病变.CT提示:肝右前叶巨块型肿物(肝癌可能性大).后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肝穿病理报告:肝小叶结构不完整,肝细胞排列成索状,部分肝细胞及枯氏细胞增生,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气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作者:刁晓晴;赵长林;朱玉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73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消心痛等药治疗,因活动后气短半月、夜间不能平卧1周入院.查体:血压16/9kPa,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光胸片示两肺纹理清晰,心脏扩大.超声检查:采用ATL HDI-5000型彩超诊断仪,频率范围2~5MHz,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左心房内径4.3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7cm,左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心尖四心腔切面于心尖部探及大小分别为2.1cm×1.3cm及2.0cm×1.8cm的中强密度回声团块,团块与左室壁部分相连,略有活动,EF29%.超声诊断:1.左心大;2.左室血栓.给予对症治疗,1个月后超声复查:左室心尖部血栓消失.
作者:雷进;段扬;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掌握白内障术前眼球后端病变及术前视力效果的判断,我们对100例住院各种类型白内障进行术前常规B超探查.今将术前B超检查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林华志;胡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脾脏实质性肿瘤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彩超检查结果.结果: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中16例为淋巴瘤,多为结节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彩超对脾脏实质性肿块检查时,应首先考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杨光;牛思东;刘波;徐文林;关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7岁.因腹部包块1周余入院.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90/5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可,自动体位,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头颅五宫无畸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可,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杂音,脊柱四肢无畸形.专科情况:左、右侧腹腔分别可扪及一7cm×6cm×6cm大小包块,位置较深,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龚旭坚;罗春华;李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技术对子宫和附件及腹腔进行扫查.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94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79例,符合率为84%;超声误诊15例,误诊率为16%.结论:二维超声技术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张焕萍;王少青;贾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1996年以来,经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颈部囊肿即那勃囊肿者,分析如下.
作者:黄美丽;杨建忠;解永军;贺静芳;董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0岁.患肾功能衰竭史5年,在本院行肾透析治疗.近年来腹部逐渐增大,以致于不能平卧入眠.查体:患者贫血貌,腹部明显膨隆,张力大,尿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家族史中有兄弟姐妹六人,只有兄弟一人无多囊肾,其父与二个姐姐均死于多囊肾、肾功能衰竭.
作者:姜燕茹;李振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56岁.右侧阴囊肿物8年,近2年增大明显,且胀痛.临床检查发现右侧阴囊肿大,表面光滑,质韧,右侧睾丸未触及,透光试验阳性.B超检查:右侧阴囊约131mm×67mm大小,内充满液性暗区,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后下壁.右侧睾丸与液性暗区之间由一较强带状回声分隔.左侧阴囊与睾丸未见异常.考虑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图1、彩图15见Ⅴ页).手术见积液位于右侧精索鞘膜内.病理诊断:符合鞘膜积液.
作者:于立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的附睾炎症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的6例附睾结核和43例急性、慢性附睾炎引起的肿块,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5.9%(47/49),误诊率4.1%(2/49).结论:超声显像对附睾炎症性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情况来鉴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陈荣根;施洪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10岁.因眼睑浮肿,血尿,腰酸痛,治疗二十多天,复查尿常规,RBC+++/HP,WBC0~2/HP,PRO++,肾功能:BUN10mmol/L,Cr 135μmol/L.超声检查示:右肾位于正常位置,其右肾下极向下延伸于腹中线处,横跨过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图1),与较正常位置低的左肾下极实质相连,呈马蹄形.左肾呈横卧位,体积较正常明显减小.左肾门位于前方,彩超见肾动脉、肾静脉血流出入.两肾窦不相连,未见分离.双输尿管不扩张,双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肾内结构不清晰.超声诊断:①马蹄肾并左肾旋转不全;②双肾实质弥漫性损害.肾盂静脉造影提示:①马蹄肾并左肾旋转不全;②双肾肾盏破坏.
作者:曾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6岁.因左大腿多处刀刺伤,治疗约一个月,伤口愈口,但左大腿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伴有疼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左大腿内上方可见巨大肿块,可扪到震颤,并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采用Acuson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MHz及3.5MHz进行左大腿扫查.股静脉中段见直径为0.4cm的破裂口,血流由破裂口流向膨大的不规则瘤腔,瘤腔大小为3.0cm×2.5cm,其内显示静脉血流(图1).股深动脉起始部亦有直径为0.7cm的破裂口与另一个巨大的瘤腔相通,瘤腔大小为14.2cm×
作者:林海淑;毛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以及血管重塑的效应.方法:41例血管造影正常的LMCA行IVUS检查,计算LMCA的外弹力膜面积(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以及百分面积狭窄.结果:23例(56%)LMCA含有粥样硬化斑块.74%的斑块呈偏心性.含有斑块的LMCA血管面积19.6mm2±3.8mm2,与斑块面积(6.0mm2±2.7mm2)呈中度正相关(r=0.49,P<0.01).平均面积狭窄为30.5±12.7%(6.4-68.6%).含有斑块的LMCA血管面积比无斑块者(15.7mm2±1.9mm2,P<0.001)更大.结论:血管造影低估了LMCA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随着斑块的增长,LMCA出现代偿性扩张.IVUS是检测LMCA病变的重要方法.
作者:周陵;陈绍良;段宝祥;黄进;宋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6岁.突发性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发热6小时来诊.患者一年前摸上腹有拳头大活动性包块,近半年发现渐增大如儿头大,未诊治.半年前患脑梗塞,遗留右侧肢体轻度瘫痪.查体:T:37.8℃,BP:14/12kPa,P:120次/分,R:20次/分,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腹部隆起,全腹压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上腹触及10.0cm×8.0cm大包块,边光滑整齐,质硬、活动度大.移动性浊音(+)、腰大肌试验(-).实验室检验:WBC 12.9×109/L、中性71%.右下腹穿出2ml灰黄色微混脓液,送检报告有蛋白(+),RBC(+),WBC0.5×109/L.
作者:顾育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动、静脉的血流参数.观察各项指标是否有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正常晚期妊娠胎儿及3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脐动、静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脐带绕颈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的脐动、静脉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频谱形态无差异.结论:脐带绕颈胎儿不一定都出现脐动、静脉血流的改变.这个结果与脐带绕颈的程度有关.脐带绕颈不足以在胎儿颈部形成压痕时,脐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建议将脐带绕颈胎儿再进一步分组研究.
作者:王芳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