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秀英
目的:阐述外伤性白内障声像图特征.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对66眼外伤性白内障及100眼正常晶状体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4.45±1.25mm,与正常对照组4.18±0.28mm间无差异(P>0.05);(2)66眼外伤性白内障中有54眼晶状体后囊弧形回声光带延长达两侧睫状肌;(3)根据晶状体病变声像图特征,将外伤性白内障分为三种类型.结论:超声对受伤眼球,能全面准确地观察晶状体损伤后的各种形态.
作者:陶玲;王雪梅;傅先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了9例经手术证实的盆腔静脉瘀血征的彩超所见.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静脉扩张,迂曲形状结构,病变范围及血流信号.结论:彩超诊断盆腔静脉瘀血征方法简单、无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16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半年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9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Ⅳ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X线:心脏向左扩大,肺血增多.ECG:未见异常.超声所见:左室长轴切面观:左房左室增大,室间膈膜部回声中断7mm.
作者:曾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探讨对下肢静脉炎性病变进行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在获取下肢静脉血管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再采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在下肢静脉炎性病变时,二维超声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毛糙,在继发血栓时,血管腔内可见到团雾状或絮片状实性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束直径明显小于血管内径,加压时血管壁弹性减弱,不被压瘪.结论: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炎病变作出诊断.
作者:郭顺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胆囊癌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比较CT、ERCP、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前超声,CT和ERCP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3%(49/61),88.5%(23/26)和25%(2/8).结论:CDFI在鉴别胆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准确性.疑似胆囊癌或有转移和进行临床分期时,CT较超声更有用.胆囊癌伴有黄疸的患者,ERCP主要以治疗为目的.
作者:潘文倩;艾红;尹益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超声诊断肾脏肿瘤已成为临床重要手段之一.我院在近几年中共诊断肾肿瘤11例,并与病理对照.本文就彩超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陶桂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主诉因带环2年,闭经50天伴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俊娥;程国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7岁.主因间断乏力、出汗、心悸、意识不清5年,加重1个月入院.
作者:张金山;王燕;时彦丽;张丽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7年前怀孕临床时出现心慌气短至今.
作者:候传举;张金辉;邓东安;穆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的各项参数及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甲亢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甲状腺上动脉内径(STAD)、时间平均速度(TAV)、血流量及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的各项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甲状腺激素成正相关.与促甲状腺激素成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的各项参数及与甲状腺激素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苏畅;王芳芳;吴迪;李芙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于7年前发觉右下腹有一包块,1月后发觉左下腹亦有一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未曾检查治疗.包块逐渐增大,近年来时有隐痛.
作者:余大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回顾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其回声表现分为扁平斑块、软斑软,混合斑块、硬斑块.结果:40~49岁年龄组均为扁平斑块或软斑块;50~59岁组检出混合斑块;60~69岁组检出硬斑块;70岁以上组则以混合斑块、硬斑块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呈正相关.(1)动脉管壁随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呈渐近性增厚;(2)斑块的性质随发病年龄、病程的递增而由扁平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演变.单纯内膜-中层增厚及扁平软斑块可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混合斑块、硬斑块则为中、晚期表现.
作者:余虹;石欣;万青;刘传真;关树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和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首诊,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临床确诊的32例胃癌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其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全部病例均显示胃壁非均匀性增厚,平均15±4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壁厚度3.9±0.6mm(P<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胃癌病灶内血流信号检出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1),胃左动脉显示率,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6%和9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95).脉冲多普勒测定胃左动脉血流参数,胃癌组Vs89.4±32.6mm/s,Vd 26.7±13.6mm/s,RI 0.87±0.12,对照组Vs 67.6±29.4mm/s,Vd 16.7±8.9mm/s,RI 0.61±0.17,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利于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国仁;程一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腹盆腔纱布异物相对少见,临床诊断并非容易.现将后诊断为纱布异物并经我院B超检查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东红;湛秀兰;李美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其中近30%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乳腺的恶性淋巴瘤极为少见,占结节外淋巴瘤1.7%~2.2%,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05%~1.1%,占所有非霍杰金淋巴瘤的3.2%.其发病年龄在10~84岁,多见于女性,男性发病极为少见[1~3].
作者:郑蓉;张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4岁.发现下腹包块3周,腹胀1周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卵巢囊肿合并腹水.B超所见:腹腔探及大范围液性暗区,深度6cm~8cm,子宫浸泡于暗区中,大小、形态、肌壁及宫腔均未见异常.左附件区可见一9.8cm×8.0cm×7.2cm大小囊性包块(图1),囊壁光滑完整,薄厚不均(0.2cm~0.9cm),囊内有多条粗细不匀分隔光带(0.1cm~1.5cm).
作者:李琦;吴亚莉;白锦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超声诊断结合免疫学分析胎儿水肿,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并做出病因诊断.方法:对11例胎儿水肿行常规超声探查并结合母体Rh因子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将胎儿水肿分为非免疫性与免疫性两类,前者超声显示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脑脊膜膨出,母体为初产妇,Rh(+);后者胎儿水肿、胸腹腔积液合并脐带及胎盘水肿.结论:超声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产前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玉红;张文辉;刘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56岁.因右季肋部不适,自觉触之包块一月余,于10月22日来我院做彩超检查.仪器为西门子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为凸阵式,探头频率3.5MHz.超声显示:右肾上极,肾上腺区,可探及一个104.5mm×105.9mm圆球形肿块,边缘光滑,其内回声不均匀,中间伴有无回声区(图1),彩色Doppler,可见肿块内有散在的零星血流.右肾被膜完整,实质回声清晰.诊断:右肾上极,肾上腺区占位.
作者:曹俊英;李凤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超声追踪随访44例MVR术后3个月至13年半,并根据手术的远期效果,分为康复组(A组)和心功能不全组(B组).除注意人工瓣和自然瓣的病变外,还分析了这两组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及EF值的差异.结果:超声显示B组二尖瓣位单组或伴主动脉瓣位双组人工瓣异常5例,其它自然瓣明显病变11例.术后B组的左室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5),EF值明显小于A组(P<0.05).超声提供的信息为36.4%(4/11)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和66.7%(8/12)失代偿期患者找到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MVR手术前后超声追踪扫查,对其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很大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程进铿;骆翔;祁红;郑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将经B超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郭丽苹;朱瑞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