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分析

丛钢;夏春爱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泼尼松, 环磷酰胺
摘要: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狼疮性肾炎患者单一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尿蛋白(UP)、血沉(ESR)、血清肌酐(Scr)水平、血红蛋白(Hb)、补体C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著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P、ESR、S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Hb以及C3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狼疮性肾炎患者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效果更为可观.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确保冷藏药品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医院冷链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对入库验收、药物的存放以及设备等相关因素予以探讨,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 部分医院对于药品冷链管理无较强的意识,无充分的硬件投入,无完善的制度,同时专业知识了解程度缺失,因此需要提升运输条件,对冷藏设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强保温措施等,确保医院采用的冷链药物具有安全性.结论 医院需要对冷链相关环节的管理进行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而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药品效价降低现象与不良反应现象,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易仁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中药材、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中药材储存过程中以及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以加强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结果 在控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过程中,除对药材种植、采集、储存、炮制以及加工生产等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外,还应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机制,提升验收人员的鉴别与鉴定能力及提高加工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岗位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结论 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保障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王根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烧伤后早期瘢痕畸形修复治疗的应用进展

    在外伤性疾病中,烧伤较为常见,其原因与物理、放射以及化学因素存在相关性,其临床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旦烧伤,组织会出现严重脱水,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机体在一定程度上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和相关部位组织凝固,终致使瘢痕畸形.此研究对烧伤后早期瘢痕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关修复治疗的措施,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边泽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用于小儿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86例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基于门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连续用药7 d,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才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妇女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非妊娠期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观察受试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对受试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病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4水平(82.2±3.5)ng/mL;FT4水平(9.2±0.6)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疾病患病率高,检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情况,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明;孙冰;曹锦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是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采用131I进行治疗,经过几十年的治疗经验,其治疗甲亢效果确切.但由于131I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仍未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案.因此本文对131I治疗甲亢的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为我国临床使用131I治疗甲亢做出理论依据.

    作者:季树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探讨

    目的 探讨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从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作为研究样本,每日随机抽取处方20张,共计处方1220张.全部样本处方在调配时均由药师实时审核,再由专业人员(副主任药师)通过初步点评并经院处方点评领导小组审核的方式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观察并分析门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处方审核发现不合理处方36张,不合理用药39处,占2.95%(36/1220);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65张,不合理用药69处,占5.33%(65/1220).处方审核发现用药不适宜少于处方点评(P<0.05),门诊处方不合理主要原因是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结论 处方审核可发现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配合处方点评予以补充和完善能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吴如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对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来院治疗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的胰岛素水平、C肽以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方面,观察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胰岛 β 细胞功能,从而保证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靳永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服用雷贝拉唑钠和莫沙必利,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和西沙必利.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和4周后的症状变化以及4周后内镜下食管黏膜病损变化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钠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张杰;孙彦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通过分子理论和技术对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将这个技术引入到结核病研究中,研究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等.通过这些研究增加了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DNA测序、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指纹图谱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学者通过这项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耐药多见于染色体上编码药物标靶的基因或药物活性有关的酶基因突变引起,从而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特性.本文主要对分子生物学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综述研究.

    作者:刘常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事户外工作者易患此病,推测紫外线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同时,以往临床上诊断为翼状胬肉的部分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却发现实际是眼表肿瘤增生,近年来手术联合药物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狼疮性肾炎患者单一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尿蛋白(UP)、血沉(ESR)、血清肌酐(Scr)水平、血红蛋白(Hb)、补体C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著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P、ESR、S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Hb以及C3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狼疮性肾炎患者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效果更为可观.

    作者:丛钢;夏春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济南市育龄夫妇孕前暴露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育龄夫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暴露环境,基于此分析背后的危险因素和暴露因素对育龄夫妇优生优育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优生策略.方法 对济南市2500对育龄夫妇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实际的生活工作环境等暴露情况、生活习惯和社会因素等.结果 家族史、疾病史和夫妻双方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都与后代的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结论 育龄夫妇在备孕期间,必须要重视产前的全方面检查,并提前戒掉烟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

    作者:韩梅玲;陈静祎;王月;商鲁翔;张慧;王广娟;刁玉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吡嗪酰胺、异烟肼以及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利福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孔洞闭合率(63.33%),痰涂片转阴率(90.91%)以及病灶吸收率(90.9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的疗效优于利福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曹志亮;史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的疗效,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室接收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40例,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康复训练干预;试验组共40例,在接受参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疗法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且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与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梅支国;廖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咽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咽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小儿慢性咽炎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为对照组中的患儿提供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药方剂清润汤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性为93.3%,对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慢性咽炎治疗,临床中可综合应用中药清润汤与西药常规治疗,可增强疗效,提高安全性.

    作者:王胜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采取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肝外胆道切除+胆肠吻合术治疗,对所有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状况及患者的近期生存状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2年,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较长(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采取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刘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王铭轩;李晓菲;吴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中青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象,对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临床资料,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及转归差异.结果 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存在各种慢性病36例(90.00%)、消化系统临床症状不典型22例(55.00%)、中重度贫血19例(47.50%)、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2例(55.00%)、急性胃黏膜糜病变10例(25.00%)、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2例(30.00%)、出血停止时间(7.56±2.14)d、死亡5例(12.50%),高于中青年组的8例(20.00%)、9例(22.50%)、10例(25.00%)、14例(35.00%)、4例(10.00%)、3例(7.50%)、(4.78±1.99)d、0(0.00%)(P<0.05).中青年组十二指肠球溃疡16例(40.00%)、其他诱发因素22例(55.00%)高于老年组8例(20.00%)、6例(15.00%)(P<0.0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复杂,多合并有全身性慢性疾病,预后较差,急诊处理中应重视合并症的同步检测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控制出血.

    作者:邱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12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和80例未进行过妇科检查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和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对相关患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滴虫性阴道炎和需氧菌性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的胺试验是阳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pH>4.5,清洁度都在Ⅲ~Ⅳ之间.结论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少,建议多进行几种阴道炎的检查,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